文●陈承璋
统一产品创新火种寄托 80 亿元营收的熊津食品
在统一企业的股东会上,当整排的主管都穿着正式黑西装端正坐着,就只有董事长罗智先一人身着紫色亮西装外套,显得十分突兀。
这 2、3 年来,只要他在公开场合亮相,他的穿着总是引起所有人惊呼连连,橘、黄、绿等,堪称最难搭的颜色他都穿过。身为全台最大食品集团董事长,罗智先的穿着,就跟他这几年的集团策略一样:“做自己”。而他想把逾 50 年老招牌变得独特的重要一步,在于统一去年底花 70 亿元购并的韩国食品企业熊津。
熊津食品在韩国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健康饮料大麦汁、芦荟饮拥有高市占率,尤其在大麦汁的市占率颠峰曾超过 8 成。
熊津营收约新台币 80 亿元,对于年营收 4 千 3 百亿的统一,规模算小,但被罗智先寄予厚望称,“熊津能替统一建立亚洲大平台。”
这个亚洲大平台,最大的市场就是中国,饮品又是统一中控最大营收来源,去年达人民币 126 亿元,占中国营收近 6 成。熊津所掌握的健康饮品技术,又与中国趋于健康的饮料市场趋势相同,并下熊津取得人才与技术,就能快速攻下这个滩头堡。
曾重金促销杠康师傅
营收增 3 倍,却亏逾 5 亿
然而,为什么统一对于熊津技术的需求如此强烈?起因竟是过去统一与顶新的泡面大战,让罗智先学到的一个教训。去年营收人民币 217 亿元的统一中控,分为 2 大事业,泡面与饮料。其实,2008 年时,统一中控泡面营收仅 22 亿元,只是个市场小咖。
转折关键,在于 2008 年研发出老坛酸菜牛肉面,仅 5 年时间,竟让统一中控泡面市占威胁到康师傅龙头地位,营收飙至 78 亿元。但后来引发其他品牌的模仿,更引起统一与顶新的“火腿肠”大战。
为了夺回市占,康师傅推出买酸菜牛肉面每碗都送火腿肠的促销,统一选择正面迎击,竟也跟着梭哈,这台湾两强的泡面大战延烧了 17 个月,估计共送出 40 亿根火腿肠。
1 包低价牛肉泡面不到人民币 4 元,1 根火腿肠就要人民币 3 毛钱,占售价 7%,微利低价泡面还要送火腿肠,虽然营收几乎成长了 3 倍,但 2014 年上半年统一泡面事业竟亏损人民币 1 亿 1 千 6 百万元(约合新台币 5 亿 2 千万元)。
越赚越赔情况,让罗智先恍然大悟,没技术门槛的低价产品,很快会被模仿、取代、最后被超越,只能陷入削价竞争。
“最大问题是没做自己”
改拼研发,要对手模仿不来
从这年开始,让统一策略大转向,“统一过去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做自己,”当年的罗智先对外宣示,要以研发为导向,积极做自己,也是从这年开始,罗智先彷彿念经一样,到哪里都不断强调要“做自己”。
之后,统一推商品的逻辑,着重于研发,比如,柠檬海盐风味水“海之言”从配方到外观都有专利,因为口味独特,创下统一进军中国 22 年,首支第 1 个月销售就突破 1 百万箱的饮料,1 年可贡献人民币 20 多亿元营收。
韩国跟日本食品工业都走在台湾之前,“并下熊津,就是要补足技术上的缺口,”一位业内人士说,这表示研发碰上了瓶颈,需要有不同技术与供应链来找突破。当技术与口味有了突破,才能脱离低价泥淖。
除了找技术,罗智先形容购并熊津是要盖一座庙,吸引更多信徒(消费者)。统一进入罗智先时代后,就先后发动 5 次购并,范围从果汁到生技厂皆有,“我们购并都是策略性购并而非投资性购并,”他说。
其实罗智先本就擅长通过购并来补足集团的不足,而他的原则是品牌、通路、厂房、人才,只要有一个符合,都不排除购并的可能。如同 2008 年前后花了逾 10 亿元购并的德记洋行,买的就是德记洋行旗下开喜乌龙茶拥有的槟榔摊、宴会厅等特殊通路,补足统一仅有便利商店通路的不足,进而接触这些通路的信徒。
收购熊津,买的更是熊津韩国血缘的品牌力,盖一间凝聚更多“韩粉”的庙。“毕竟韩国文化已经成为整个亚洲共同的语言了,”一位法人分析。这,也是罗智先研发之外的第 2 个策略,也就是让产品品牌化,如同这 3 年来,即便是老产品红茶与绿茶,都撒下大笔行销费用结合电竞、街舞等,朝个性化做转型。
未来统一的产品,会有多“独特”足以让统一更加做自己?将是罗智先这 70 亿,花得值不值得的观察重点。
本文刊登于《商业周刊》1650 期,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来源:《商业周刊》 1650 期
更多精彩内容请至 《商业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