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X-Pro3在内核上采用了X-T3一样的CMOS和图像处理引擎,那么X-Pro3的性能指标基本上就不用猜了。光看数据上肯定都是差不多(甚至可以说基本完全一样)。
那么……X-Pro3还有什么好说的?
在新机未上市或者未发布之前就拿到样机的事还是偶尔会发生的,比如之前的X-T2、X-T3、GFX-50s等等机型。如果厂商指派了新机样片的拍摄任务,还能更早一点儿拿到。那我所能做的就是签一叠厚厚的保密协议,老老实实把相机的型号和logo用黑胶纸贴上(在指定日期后才能撕掉),然后去能体现这款相机特长的地方大拍猛拍,大家应该猜到我最近为什么会去茹科夫斯基、加尔各答、菩提迦耶、长春这么多地方。微博上也会标出“不能说的相机拍的”这样的图示了吧?
我需要忍住把新相机拿出来得瑟——“全世界只有几个人在用它喔!”这样的表现欲望,反正过不了多久全世界都会知道,之前全世界只有几个人在用它拍照的人里我是其中之一,然后我自我感觉拍得还不错,这就足够了。
先进光电混合取景器
X-Pro系列三代机型
每个人都希望能买到一台全能的相机,然而由于这样或那样,最主要有一个“市场定位”的原因在那里摆着,每台相机铁定是经过无数次开会讨论的结果。技术研发部分能将相机的性能实现到一个怎么样的高度还能让相机在一定使用频率的工作状态下度过保修期?外观设计团队画了无数的草图和打印了不知道多少3D模型,领导才能拍板——就那么干!?所以每款相机除了是开会讨论的最终结果之外,它必然也是一个妥协和平衡了各方面意见和需求的汇总。
好在X-Pro3由于有X-Pro1和X-Pro2在前,它的变化不至于像GFX-50s和GFX-100那样有这么大的革命性:在X-Pro2的基础上换用新的传感器,怎么能比X-Pro2做得更极致,也就是了。
不过,接到X-Pro3的样片拍摄任务,我觉得是理所当然的轻松。一个当然是X-Pro3属于轻巧便携范畴的APS-C画幅无反相机,拍摄时的背负不会太辛苦;另一个是人文类的摄影题材的计划性没有这么强,你可以想象出想要拍摄到的画面,但是你没有办法计划你能遇到什么人,更有挑战性。
另外,我有一个很重要的给自己加分的点,就是我很熟悉徕卡M相机系统,徕卡M8、M9、M240、M10我全部都拥有过,甚至写过一本《徕卡M数码相机系统完全指南》的书稿。徕卡M系统的平视光学旁轴联动测距取景器,这玩意我能够说“我懂”。用过X-Pro2的光电混合取景器时我说的是:好先进啊!用到X-Pro3之后,我的评价是:不但先进,具有了徕卡M联动测距取景器的优点之外,X-Pro3的光电混合取景器在光学模式下更先进!更好用!
简单讲吧,徕卡M的光学取景器看出去是这样的:
徕卡M相机的光学联动测距取景器看出去的样子
中间是联动测距的亮斑,同时会显示两个镜头的取景范围框线一共有3组也就是6个,通常是:28+90、35+135、50+75这样的组合。此外……也就没什么此外了反正一句话就是取景信息少得可怜。
现代的徕卡M数码相机天生就是没有反光镜(无反)的结构,花几千块外接一个电子取景器(EVF)的话,显示是这样的:
徕卡M相机外接电子取景器(EVF)显示的是这个样子
也就是普普通通的电子取景器,显示的信息并不算多,也不能自定义显示的内容。比较讨厌的一点,M240也好,M10也好,用EVF之后每次按下快门之后取景器内会黑屏3秒,你要么等,要么盲拍,没有别的办法。
X-Pro3的光电混合式取景器相比之下复杂得多(抱歉,我用手机拍摄的取景器,等官方图片公布之后效果会好得多)。
X-Pro3在光学取景模式下的基础显示状态
基础信息显示是:带有近距视差校正的取景框线,可任意移动位置和改变大小的对焦框,全部可以自定义增减的拍摄信息。
取景视野右下角会显示实际拍摄的完整画面
如果觉得对取景框线标定的拍摄范围不够“保险”和精确,可以在画面右下角显示实际拍摄的画面缩略图。
徕卡M相机的联动测距不是最厉害的吗?X-Pro3上要在光学取景下进行精确的手动对焦怎么办?
右下角可以实时显示对焦点位置100%放大的画面
不要惊慌,富士为你想到了……右下角实时显示对焦点位置100%放大的画面。需要注意的是:画面显示的内容是根据可任意移动的对焦点位置来放大的喔!不想徕卡M相机那样无论是光学还是电子取景器,对焦都只能在画面中间。X-Pro3不需要“对好焦之后重新构图”。
徕卡M取景器的框线并没有标示出对应的镜头焦距,因此“换什么焦距的镜头更符合我的拍摄需要呢”这个问题在徕卡相机上并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
标注了焦距数据的取景框线
不要紧,有X-Pro3在呢!在光学取景模式下长按取景模式切换拨杆,就能显示出完整的典型框线信息,够意思吧?
X-Pro3的取景器
取景模式切换拨杆
好了,讲了这么多取景器,我们来说说平视光学旁轴取景器的优点吧!
1.拍摄范围的取景框线比取景视野要小,所以我们在拍摄时,可以看到实际拍摄范围以外在发生什么事情,简单讲比如在等待一个行人走到画面上的合适位置时,我们可以“提前”看到行人的动态,更好地做好拍摄准备。而用单反或者电子取景器时,行人一定要走进画面我们才能开始做拍摄准备,对于需要进行抓拍的题材来讲,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2.按下快门的一瞬间,取景器里不会中断取景,使用“追随法”拍摄更容易保持主体在画面上的位置,成功率更高。包括按下快门实际拍摄时,被摄者的表情变化不会被拍摄中断,甚至在使用闪光灯拍摄时,可以从取景器里看到究竟有没有闪光。
3.眼睛不离开取景器,可以得到最稳定最佳的持机姿势。
X-Pro3在结合平视光学旁轴取景器的优点的同时还解决了M相机取景器的痼疾,熟悉徕卡M相机的摄影师在把玩过X-Pro3的取景器后说:X-Pro3要是全画幅还得了?徕卡M还有活路吗?
X-Pro3实现了先进的平视光学旁轴取景器与微单相机EVF的无缝衔接。
低调
X-Pro3黑色版
讲讲X-Pro3的外观,相机正面没有商标和型号等logo,“好看”和传统设计降低了相机的侵略性。被摄者会认为拿着X-Pro3的你是一位摄影师,但不会认为你是一位“摄影记者”。对于街拍人文题材来讲,低调(闷骚)的相机外观,让人觉得这是一台胶片相机更好!我也曾试过使用GFX-100在东京街头扫街,被摄者会觉得“哇!您用这么Pro的相机,您一定是一位很Pro的摄影师!”但是在一些不太希望引人注目的地方我就不会带GFX-100去扫街,比如印度。
X-Pro3 + XF23/1.4,ISO 160、f3.2、1/60s。
X-Pro3 + XF23/1.4,ISO 160、f1.4、1/350s。
X-Pro3 + XF23/1.4,ISO 1600、f1.4、1/60s。
X-Pro3 + XF23/1.4,ISO 2000、f1.4、1/60s。
X-Pro3 + XF23/1.4,ISO 160、f1.4、1/1250s。
X-Pro3 + XF23/1.4,ISO 160、f1.4、1/100s。
X-Pro3 + XF23/1.4,ISO 160、f4、1/280s。
X-Pro3 + XF100-400/4.5-5.6,ISO 160、f8、1/6400s。
X-Pro3 + XF23/1.4,ISO 2500、f1.4、1/60s。
X-Pro3 + XF23/1.4,ISO 3200、f1.4、1/45s。
X-Pro3 + XF23/1.4,ISO 500、f1.4、1/60s。
X-Pro3 + XF23/1.4,ISO 1250、f1.4、1/60s。
有趣
可能富士自己都觉得X-Pro3的光电混合取景器做得太极致了,不如把X-Pro3做得更极致一点,让大家减少使用机背液晶屏取景拍照的机率吧!X-Pro3的机背副屏是个有趣的设计,显示预设的胶片风格。要是别的没有生产过胶卷的相机品牌,也这么干就没那么合适了,哈哈哈!机背翻折液晶屏主要用来看菜单、回放,然而“又不是不能用”,低角度拍摄时用起来更顺手就是了,平时还是老老实实用眼平取景器吧!
X-Pro3机背液晶屏呈打开的状态
X-Pro3机背副屏显示相应“胶片风格”的胶片型号
X-Pro3并不是不让你用EVF,也不是不让你用机背液晶屏取景拍摄。它给了你选择的权利。数码相机上完全取消掉机背液晶屏也不是没有人干过比如徕卡,这也太极致(过分)了一点,然而徕卡这样干仍然能得到理解和认同。
徕卡M10-D没有机背液晶屏
徕卡M-D、M10-D等型号无机背液晶屏,不但不可以用机背取景拍摄,连照片回放都不可以。
美其名曰:让摄影师更专注于拍摄本身or 精彩的瞬间往往在你回放的时候持续发生。
快
前面说了,X-Pro3的内核跟X-T3是一样的,对焦系统是一样快的,机械快门的高速连拍最高同样是11张/秒。我用X-T3拍过好几次航展,刚刚结束的长春航空展我就带着X-Pro3和XF100-400mm镜头去了。
根据保密协议,在厂家正式发布之前,我不能公开相机的外观,所以没有留下工作照。
X-Pro3 + XF100-400/4.5-5.6,ISO 200、f5.6、1/2000s。
X-Pro3 + XF100-400/4.5-5.6,ISO 160、f5.0、1/2000s。
X-Pro3 + XF100-400/4.5-5.6,ISO 320、f5.6、1/2000s。
X-Pro3 + XF100-400/4.5-5.6,ISO 250、f5.6、1/2000s。
X-Pro3 + XF100-400/4.5-5.6,ISO 160、f10、1/250s。
X-Pro3 + XF100-400/4.5-5.6,ISO 400、f5.6、1/2000s。
X-Pro3 + XF100-400/4.5-5.6,ISO 400、f5.6、1/2000s。
X-Pro3 + XF100-400/4.5-5.6,ISO 400、f5.6、1/2000s。
X-Pro3 + XF100-400/4.5-5.6,ISO 250、f5.4、1/2000s。
X-Pro3 + XF100-400/4.5-5.6,ISO 160、f8、1/6400s。
以上都是原图直出,因为我还解不了X-Pro3的RAW呀!后期调一调肯定会更好,至于好到什么程度大家看看我前面几条微博没有标出使用器材的就是了,哈哈!
操作
跟拍摄有关的基础参数设置如果每一项都采用独立的硬开关设计的话,那么就减少了一项需要进入相机菜单才能设置的参数。X-Pro3的光圈、快门、感光度、曝光补偿、对焦模式、驱动模式都采用了独立的转盘或者按钮,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举起相机拍摄前,你就可以完成一切主要参数的设置,这叫做“预先设置”。任何时候只要开机,就能用最快的速度进入拍摄的状态无论是相机还是摄影师。
如果对相机熟悉到一定的程度,则可以实现眼睛不用离开取景器的“盲调”,让用户可以更专注在被摄对象上而不是放下相机找菜单。
富士X-T系列、X-P系列乃至GFX系列都或多或少贯彻了以上原则。
主要相机参数设置集中在X-Pro3的机顶右边
总体评价:
除了画幅、像素数、可量化和不可量化的连续对焦速度、人脸和人眼识别准确性,X-Pro3试图让你找回更多关于拍照的乐趣,每一丁丁细节都在让你重拾胶片相机时代的操作感,提起快门速度盘设置感光度、无须打开相机电源就可以设置的光圈、快门、曝光补偿甚至是对焦点,彩色电子墨水屏有趣地模拟了你现在“安装”的是哪一款富士胶卷,哪怕是这种“胶卷”在民用市场从未发售过。
富士X-Pro3外观够低调又够好看,速度还很快。
是一台人文与速度兼得的好玩、有趣的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