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蘸着黑豉油或辣椒酱的鲜嫩滑鸡,一勺沁满红葱和斑兰叶清香的鸡油饭,这道洋溢着热带风情的食物,总使人忍不住一口接着一口,它就是海南鸡饭。
01在异国他乡更流行的
/ “海南鸡饭”/
海南鸡饭的雏形,可能来源于海南旧时祭祀用的“米饭团+白切鸡”的组合。自清代起,海南一带的居民,逢年过节时都会拿鸡油、浸鸡水与米饭同煮,再将米饭捏成胖乎乎的饭团,以用于祭拜祖先,传达着儿孙们的生活“团圆美满”之意。祭拜活动结束后,人们会将多余的饭团就着白切鸡一起享用。
鸡饭源自“饭团+白切鸡”的组合 | stock.tuchong.com
这种白切鸡配米饭的吃法,也慢慢延续了下来。海南人最常选用的,是一种以椰子饲喂的“文昌鸡”,它有着“三小两短”的外形特征。文昌鸡属优良的肉用品种,用于“白切”的做法,口感非一般的出众,而这种海南本地的“鸡饭”,也常常被称为“文昌鸡糒”。
|
文昌鸡:头小、颈小、脚小、颈短、 脚短 | stock.tuchong.com
“鸡饭”随着19世纪末开始的移民大潮,传到了东南亚。马来半岛海南移民较多的地方,譬如槟城、马六甲和新加坡,也出现了许多沿街挑担或提着竹篮售卖鸡饭的小贩,往往是一边篮子里放着鸡肉,另一边篮子里盛着油饭。“鸡饭”这种吃法,时常让身处异乡的食客们产生思乡之情,于是“海南鸡饭”这种在原产地少有的叫法,反而在异国他乡渐渐流行起来。
|
随着华人移民传播到东南亚的“鸡饭” | stock.tuchong.com
马六甲的“鸡饭粒”,沿袭了海南旧时祭祖捏饭团的做法,也是马六甲一带所特有的鸡饭形式。米饭和鸡油、浸鸡水一同烹煮,再搓捏成油汪汪的球形小饭团,搭配白切鸡食用,口感香润又紧致;而在新加坡,繁荣的经济和发达的旅游业,让“海南鸡饭”这种街头美食的名声得以传播得更广更远,如今,人们一提起海南鸡饭,最先想到的恐怕就是新加坡了。
|
马六甲“鸡饭粒” | stock.tuchong.com
02无论哪里的“鸡饭”
/ 好吃的标准都是一样的/
海南鸡饭与许多民间美食一样,店家的最终呈现各具特色,但“好吃”的标准总是相近的:
如今选用养殖的肥鸡居多,出栏期短肉厚汁多,但鸡肉的风味略微欠俸,于是需要香料助力。葱姜油中爆香,同一簇斑兰叶一起塞进鸡肚子里,鸡皮抹少许盐,整只放入热水中浸烫后捞出,如此多次直至鸡肉近熟;适时丢入冰水,鸡肉皮下融化的胶质急遇冰凉,凝为薄薄一层啫喱皮冻,鸡皮也随之收缩变脆。
|
鸡肉,融入粤式的做法 | stock.tuchong.com
这样过冰水的处理手法,多是后来吸收了粤菜中的做法:鸡肉粉、鸡骨红、鸡皮金黄透亮;鸡之本味与香料完美融合,滑嫩油润的鸡肉、晶莹鲜弹的皮冻、紧致爽脆的鸡皮,虽只是单单一种食材,入口却层次分明缓缓铺开,好似一曲鲜美的乐章。
|
鸡肉皮脆肉嫩,太诱人了 | johorkaki.blogspot.com
烫过鸡的“浸鸡水”,表面浮着一层金色鸡油,恰好用来炊饭。米粒要和葱头、斑兰叶等香料炒出焦香,再配上足量的鸡汤、鸡油一同焖熟,这样烹出的油饭才够香!烹好的油饭,粒粒光亮、油润通透,表面被亮黄鸡油渲染出一抹琥珀柔色,浸润了油脂肉香的米饭,是永恒的经典。或许第一口尝起来会有些腻,但紧接着的第二口、第三口,那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
鸡油、鸡汤、香料烹出的“油饭” | stock.tuchong.com
烫鸡与煮油饭用到的“斑兰叶”,其实就是香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