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大勇:默克尔的“欢迎文化”已穷途末路

法律法规网 作者:dations
来源 来源: 网络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16-02-17 08:22:10  评论(/)

去年8月底,面对涌向欧洲的难民,默克尔说了一句恐怕是她政治生涯中影响最为深远的话: 我们能办到 (Wir schaffen das)。此话让笔者想起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口头禅 Yes,we can! ,西班牙的新兴左翼政党 Podemos 也取了这个意思。或许,政治家在面对挑战时会喜欢用这类表述为自己和民众鼓气吧。

鼓气并不难,泄气更容易。自去年夏天以来,德国的新闻几乎没有一天离开 难民 这个话题。可是,当难民问题长时间悬而未决, 我们能办到 这句豪言壮语,最终恐怕将不可逆转地变成默克尔的负面政治标签。

事到如今,笔者尚未看到有人在问,默克尔这句话里的 我们 究竟指谁?结合她在那场记者招待会上说这句话时的上下文,我们可以断定她所说的 我们 是指德国自己。她的原话是: 德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我们处理此事的动力必须是:我们能办到 。但从默克儿后来的难民政策的重点取向来看,她其实一直在追求一个欧洲和国际解决方案。

换而言之,这里的 我们 已被悄悄地偷梁换柱了: 我们 不再仅仅是德国,还是欧洲、土耳其、叙利亚交战各方、美国、俄罗斯等等。

如果默克尔后来解决难民危机的侧重点不是这个,那她的副手克勒克纳也不会提出A2计划,因为A2计划的实质就是不能指望欧洲和国际方案,而是要制定自己的德国方案。这个补充方案几乎囊括了眼下所有的反对声:重设关卡,在边境地区建立收容站,在那里对难民进行登记造册,不符合条件的立刻遣返等等。因此,当默克尔把解决方案寄希望于欧盟和欧盟之外的国家的那一刻开始,她实际上等于在宣布 我们能办到 是办不到的,最起码仅靠德国一家是无法办到的。

默克尔去年的那句话显然没有经过周密的思考和磋商,她说此话时既没有加条件复句,也没有充分估计到社会的承受力和可能的负面后果。笔者判断她当时的思路和对形势的判断如下:德国市场需要廉价劳动力,德国经济有能力消化相当数量的难民,也自信德国在欧洲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

第一点的确符合德国的现实需求,默克尔在难民问题上看到了一个一箭双雕的机会:既能帮助无家可归的人,又能解决本国廉价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她的误判主要表现在后两点上:德国是强大,但再强大也不可能单独消化那么多难民,毕竟当时显现的难民人数已经相当可观。她认为自己以身作则,接纳难民,欧洲其他国家会效法和跟进,但她后来发现自己的想法不过是一厢情愿。感召力需要有诚信这个基础,而德国之前和现在处理难民问题时都没有展示出这份诚信。

两三年前,当希腊意大利被难民问题搞得焦头烂额时,当地中海成为许多难民的 死亡之海 时,德国虽然也接受了一部分难民,但态度基本上是袖手旁观的。如今,德国自己面临难民问题了,于是开始呼吁全欧洲一起努力。试问,此时呼吁还能有感召力吗?更何况,默克尔在发出豪言壮语时并未与欧盟各国充分磋商,她过分相信德国在欧洲决策中的分量了。

很遗憾,面对事实和现实,默克尔目前的态度依然是 四不 :不松口,不刹车,不改道,不承认如此规模地融合难民其实是无法完成的任务(mission impossible)。难怪有人在问,默克尔的表现到底算正直还是固执?有一点我们现在就可以肯定:默克尔的这一句简单的 我们能办到 正在逐渐改变德国和欧洲的政治版图。

道德是高尚的,政治是现实的。面对 难民潮 ,欧盟这个大厦已开始明显倾斜,并面临塌方的危险。

奥地利政府新近对接受难民的人数做了上限规定,表示2015年9万多难民绝对太多,今后每年最多接纳3万7500人。这说明,德国在难民问题上至今最坚定的欧洲盟友之一,已经不再相信欧盟有能力解决难民危机。

匈牙利政府在全国各地到处打出宣传牌,要求那些滞留匈牙利的外国难民尊重匈牙利的文化,不允许和本地人争抢就业机会。这些宣传牌看似对着难民说的,可通篇都是匈牙利文,难民怎么可能看懂!这显然都是做给国内老百姓看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国内极右势力抬头,同时在为执政党拉选票争民意。

今年2月18至19日,欧盟将举行首脑会议,就边境管制和难民分配等问题寻找外交解决方案。中欧 维谢格拉德集团 (Visegrad-Group)成员国捷克、波兰、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决定于2月15日提前召开会议,协调立场。它们拒绝摊派难民,主张加强欧盟边境。

去年9月,欧盟内政部长通过了摊派滞留在意大利希腊的16万难民的决议。将近五个月过去了,可真正被分配的难民却只有区区272人。波兰新政府甚至宣布收回前任政府在欧盟的压力下被迫同意的接收部分难民的承诺。

中欧国家反感的其实是欧盟内西欧国家对它们颐指气使的态度和做法。冷战几十年中,这些前东欧国家在苏联老大哥的指挥棒下,尝够了失去民族独立*的滋味,所以,它们对 指派 和 指令 或 外部压力 特别敏感和反感,对来之不易的自由与自决权非常珍惜。这些国家经过艰难的转型期后刚刚开始恢复元气,正在提速发展,所以尚未做好与人分享获得不久的繁荣与富裕的准备。

苏东集团垮台后,东欧国家唾弃了社会主义,基督教取而代之,成为这些国家新的精神支柱。可在难民问题上,它们把 关爱、同情、慈善 等基督教义完全置于脑后。在许多波兰人的眼里,西欧的经济发展受益于200万在西方打工的高素质波兰人,但西欧如今反过来却要波兰接收其他地区的 穷光蛋 。因此,波兰原则上一直坚决拒绝接受难民,即便接收,也只考虑受迫害的基督徒,穆斯林绝对不要。这种带有宗教歧视的态度,让人道主义精神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希腊 欧元危机 爆发时,欧洲内部呈现出 南北对峙 的局面(穷富欧洲差别):一边是以德国为首的中北欧国家,主张 节流开支 ;一边是经济不景气的南欧诸国,反对 紧缩政策 。 难民潮 出现后,欧洲则出现了 东西分化 格局(新旧欧洲差别):默克尔提倡的 欢迎文化 和 摊派原则 受到中欧国家的强烈反对。但无论是 南北对峙 还是 东西分化 ,德国都无可避免地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结束不久的达沃斯冬季论坛上传来各种信息,有一条让笔者读后瞠目结舌哑口无言:法国总理曼纽尔 瓦尔斯在谈到难民危机时承认德国承受着最大的负担,面临着很大的考验,他深情地表示: 我们必须帮助德国! 这话听起来好像 难民危机 是德国一家的事情,与巴黎一点关系都没有,法国只是出于同情才想着来帮德国兄弟一把,正如德国在巴黎恐袭之后与法国同泣一样。

瓦尔斯还指出难民危机已经危及欧洲的团结,他在赞赏默克尔的勇气的同时也间接地对她提出了批评:如果对外传递的信息是 来吧,你们会受到欢迎 ,那将引发 巨大的动荡 。由此可见,默克尔的 欢迎文化 在全欧洲都没落个好。

这次难民危机给笔者的最大启示是:德国在欧盟中的霸主地位远远没有得到稳固,甚至可以说根本就不存在。德国经济的强大不但没有给自己的威信加分,反而给自己招来不少嫉妒。这个事实再次告诉我们,只是经济强大还不等于具备了引领的资格。

欢迎文化 显然已经走到尽头, 我们能办到 将给大家留下一个支离破碎的德国和欧洲。

tags:

站长推荐 / Recommend

最近更新 / Latest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