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构古建火灾该咋办?故宫告诉巴黎圣母院

法律法规网 作者:dations
来源 来源: QQ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19-04-17 00:22:07  评论(/)

除了设计缺陷、材料缺陷外,白丽娟、王景福认为,古代建筑还存在着与现代消防措施不匹配的问题。

腾讯文化特约作者 唐山

经历了5个多小时燃烧,巴黎圣母院标志性的木质塔尖被烧塌,这一不幸事件为全球所有传统木建筑敲响警钟。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一时间发推文称:“巴黎圣母院的严重火灾真是太可怕了,也许可以进行空中洒水灭火。现在必须迅速采取行动。”

法国民事安全机构回应称:“对这种建筑采取空中洒水将真正导致整体建筑坍塌。”

特朗普的方法是否靠谱?从实际经验看,完全不靠谱。

大火中,巴黎圣母院尖顶被烧毁(图源:BBC)

古建救火有讲究

1987年8月24日,故宫内景阳宫因雷击起火,经3小时20分的扑救,成功将大火扑灭。

据《景阳宫火灾扑救体会》,提出:“在采取一定安全措施的基础上,完全可以采取内攻近战的战术措施,取得灭火战斗的胜利。”

用语模糊,未给出“内攻近战”的具体定义。

在白丽娟、王景福撰写的《古建筑的防火与灭火》则揭出内情:在前3个小时抢救中,采取多支水枪向屋面洒水的办法,“效果却很差”。

大约救火已过了3个小时的时候,当我院早年的老消防队员李志明(此时是安全工程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时,他立即与指挥者联系,让其他水枪都停下来,他带着一个水枪手进人室内,向起火点和明火处喷水,很快火就被扑灭了。

传统木建筑重视防水功能,从外向内喷水,很难喷进去。为了让水喷入殿内,消防人员在景阳宫的屋顶拆出了一个大洞,可从灭火过程看,“破拆没有解决灭火的问题”。

从外向内喷水救火,是现代建筑救火的标准操作,不适合古建。

2008年,号称“韩国第一国宝”的崇礼门大火,消防人员抢救了5个多小时,结果却是整体垮塌。在检讨失败原因时,时任韩国消防防灾厅消防警察的高德根表示:“应先在网的房顶上钻个洞,然后放进水龙头喷水。”之所以没采取这一办法,因韩国文化财产厅提醒“不要损坏文化财产”。

其实,高德根提出的救火方法与故宫景阳宫初期采用的方法完全相同,未必能改变结果。

从目前的影像资料看,巴黎圣母院救火也是从外部向内部喷水,而不是进入火场内部直接灭火,则木质塔尖垮塌应不出意料。

古建为何火灾多

故宫

为什么古建筑这么怕火?这与大量使用木材有关。

现代建筑中,木材使用量为0.03立方米/平方米,而故宫太和殿的木材使用量为2立方米/平方米,相当于前者的62倍。

除了设计缺陷、材料缺陷外,白丽娟、王景福认为,古代建筑还存在着与现代消防措施不匹配的问题。

景福宫本有火灾报警系统(《景阳宫火灾扑救体会》却称未安装相应设施),但古建上有数百年的积尘,影响感烟装置运作,此外景福宫体量大,存在检测死角,故隐燃1个多小时后才报警。

此外,水喷淋系统不适合传统木建筑,它基本是向下喷,只能有效应对地面火源,却难对付屋顶木结构起火。而古建即使安装避雷设施,仍易遭雷击起火。

此外,喷淋系统和水的重量,可能让传统木建筑难以承受,万一漏水,还会严重破坏古建。

古建着火后,温度迅速可能达到1000度以上,给人带来误判。景福宫大火时,初期消防人员未入室灭火,可能是担心建筑垮塌。事实上,古代建筑大多粗梁胖柱,实际只用了承载能力的30—40%,一般不会在短时间内垮塌。景福宫烧了3个小时,雷公柱的直径仅损失近1/4。

责任意识是最佳应对策略

古建易生火灾,其中有客观原因,但主观原因更重要。

从统计看,明代皇宫、祖庙、陵寝共发生火灾124起,体现出管理上的失败。以故宫为例,明代嘉靖执政45年,竟发生火灾14起,平均每3.2年一起,而清代康熙时,61年只发生过一起火灾。

为应对火灾,清初特意从日本引入“水龙”(又称唧筒),西方传教士邓玉涵参与改造,时人称赞该器说:“但有此器,则五六人可代数百人之用,又不空费一滴水,不拘多高多远,皆可立到,有似大雨喷空,无处不沾,不但可灭已焰之火,仍可预阻未燃之火。”

古建防火与灭火,依靠人的主动作为,它考验着相关人员的专业度。

在《古建筑的防火与灭火》中,特意指出:“在火灾初起时,住在院内集体宿舍的古建部年轻人苗桂林也到了现场,他对现场向屋面喷水的做法提出意见,让他们带水枪进到室内扑救,当时没有人听他的,现场指挥员还说他掺乱。在李志明赶到后,才进人室内灭火。如果早听了苗桂林的意见,则景阳宫的损失要少得多。”

然而,在《景阳宫火灾扑救体会》中,却被轻描淡写为:“在此次火场上,各抢险班体现出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素质。在攻入烟火封锁的闷顶时,抢险队员佩戴防毒面具,能迅速攻入闷顶,坚守阵地,不断延伸,为控制和消灭火灾起到了突出作用。”

该文最后写道:“今后应加强抢险班的培训,使之能够更好地实现指挥员的指挥意图。”总之,指挥无失误,问题只出在“没能够更好实现”而已。

无怪乎,当年白丽娟、王景福两位先生在文尾写道:“在故宫安全工程项目并没有完成时,我们退休了。这些应做的事,已过去了十年,仍未了。总是问题吧!”

或者,这种责任意识才是避免悲剧发生的最佳保障。

火灾给每个民族带来同样的痛苦

大火俯视图,木质框架被烧(图源:路透社)

虽然这次着火的是巴黎圣母院,但我国古建同样屡受火灾伤害。

统计表明,火灾造成的损失,美国不到7年翻一番,日本平均16年翻一番,我国平均12年翻一番。仅2009年—2014年5年间,我国文物古建筑就发生火灾1343起。

2017年12月10日,四川省绵竹九龙镇灵官楼突发大火,将新建成的、高达16层的“亚洲第一高木塔”烧毁。在火灾现场,一位僧人长跪不起,这与巴黎圣母院大火时,许多现场民众的反应完全相同。

火灾不分民族,没有国界,它给所有人带来的是同样的痛苦。

tags:

站长推荐 / Recommend

最近更新 / Latest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