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沔阳(今湖北仙桃市)渔家子也。本谢氏,祖赘于陈,因从其姓。陈友谅本来应该姓谢,但是他的祖父入赘于一个姓陈的人家,所以他也姓了陈。
陈友谅从小喜欢读书,可惜由于是渔家子弟,穷人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读的书并不多,只是“略通文义”而已。十五岁加入当地一个名叫鄱阳帮的船帮组织。鄱阳帮干的都是水面上打家劫舍的勾当,主要活动在鄱阳湖一代,帮主刘天湖是崆峒派记名弟子。何谓记名弟子?就是没有真正上崆峒派学过武功,但是崆峒派承认有这么一个弟子。当时各大门派都有记名弟子,比如护送俞岱岩上武当山失手被殷素素灭了满门的威武镖局总镖头都大锦就是少林派记名弟子。刘天湖每年会向崆峒派上供一笔数目可观的保护费,以求得到崆峒五老的认可和保护。没有崆峒派背后撑腰,像鄱阳帮这种小帮派,早就被同样活动在水面上称王称霸的天鹰教灭了。由于陈友谅机敏能干,而且城府极深,所以很快成为帮主刘天湖的左膀右臂。每年上崆峒派进贡财物,都是派他去。
陈友谅二十四岁这年,照例上崆峒派进贡财物。本来交割完就要走,没想到半夜里一个武功高强的敌人闯入崆峒派总坛,前来抢夺镇派之宝七伤拳谱,结果被崆峒三老拦截,双方展开激烈拼杀,此时另外二老也火速赶来增援,却被另一个蒙面人拦下,此人武功更在抢拳谱之人之上,二老很快被打倒在地。这一幕恰好被躲在暗处的陈友谅看到,蒙面人发现有人偷窥,就把陈友谅抓下了山。
后来陈友谅才知道,抢夺七伤拳拳谱的正是明教四大法王之一的金毛狮王谢逊,暗中助拳的正是谢逊的授业恩师混元霹雳手成昆。成昆正要杀人灭口,陈友谅赶紧拜倒在地,口称师父,信誓旦旦的保证绝不泄露,还说留下自己对成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成昆仔细盘查陈友谅底细之后,也觉得陈友谅“类我”,心狠手辣,极具城府。于是收了陈友谅作关门弟子。再说了陈友谅祖上姓谢,谢逊也姓谢;陈友谅是渔民出身,谢逊也是渔民出身;谢逊上崆峒山抢夺七伤拳谱,恰好被陈友谅撞见,世间哪有这么巧合的事。可见这都是天意,人不与天斗。而成昆是个信命的人。
陈友谅跟了成昆之后,成昆就让他打入丐帮内部,成为丐帮一个五代弟子。陈友谅也是因祸得福,因为第二年刘天湖就率领整个鄱阳帮帮众在崆峒派的挟裹下参加了六大派围攻光明顶的行动,结果被明教的巨木旗全部杀死,无一活口。如果陈友谅还在鄱阳帮,估计小命也就玩完了。
陈友谅二十五岁混到了丐帮长老,他在成昆命令下劫持了从冰火岛回来的谢逊,交给少林寺三渡关押。由于明教势大,教主张无忌在屠狮大会上一举揭穿成昆的阴谋,谢逊把成昆打成重伤,还废了成昆武功。陈友谅看到大事不好,一溜烟跑到明教徐寿辉部,投奔了徐寿辉。徐寿辉虽然是五散人之一彭莹玉部下,可是尾大不掉,明教总部根本指挥不了他,只能良言相劝,但是徐寿辉正是用人之际,不听。良言难劝该死的鬼,张无忌也只能徒叹奈何。
陈友谅投奔徐寿辉不久,张无忌也被朱元璋威逼计诱,卸任教主之位,带着赵敏周芷若远赴大漠。陈友谅很快杀死徐寿辉,自称汉王,朱元璋自称吴王,双雄为了争夺明教教主之位在鄱阳湖展开决战。陈友谅本为鄱阳帮弟子,在鄱阳湖称雄多年,对水战相当熟悉,自觉稳操胜算。他制造了很多三层楼的大船,又用铁链连着,人多船大,朱元璋人少船小,陈友谅一度打的朱元璋抬不起头来,朱元璋还差点被陈友谅兄弟陈友仁一炮轰死,幸亏韦一笑眼明手快,挟持朱元璋飞到另一条船上躲过一劫。没想到天不佑陈友谅,第二天东北风起,朱元璋派出上百条火船纵火焚烧了陈友谅的连环大船,陈友仁被烧死,陈友谅被已经投奔朱元璋的原赵敏手下、神箭八雄之一的吴六破一箭射死。一代奸雄黯然收场。
朱元璋称帝后,对这位生平最大的对手心生敬意,亲笔在陈友谅墓碑前题了“人定胜天”四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