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剧已经开始关注人性了,我们却还在原地踏步不停翻拍?

法律法规网 作者:dations
来源 来源: QQ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19-04-17 09:44:56  评论(/)

台剧最近有些优秀的不像样。

近期大热的剧《我们与恶的距离》,不知道你们看了没。

这是橘子君为它写得第N篇文章。

短小精悍,一共十集。

从第一集到第八集,橘子君是跪着看完的。

剧情和反思一集比一集深入,甚至颠覆大多数人的常规思维。

故事是由一场无差别杀人事件开始的,三个与这件事相关的参与者,也是三个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件事。

豆瓣9.4,高分不是没有理由的。

故事的巧妙,就在于社交媒体的镜头没有把事件只对准一个层面,而是处在上帝的视角,将三个角度三个家庭的生存状态与心理完完整整呈现出来,没有是非对错,更没有偏袒的指向性,一切都在于个人的理解。

受害者家属宋乔安,加害者家属李大芝和她的父母以及为嫌疑人辩护的律师王赦。

宋乔安作为受害者的父母,陪儿子看电影中途离开一阵后,母子永远天人相隔。

这成为她心中永远的痛,同时也憎恨加害者以及加害者的家人。

在她的心里认为,加害者该死,同时加害者的家人也该受到某种惩罚。

这和大多数人的想法不谋而合,我们会潜意识的认定这种危害社会的残渣死有余辜,而如果不是他们的父母在小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失责也不会让他出来祸害社会。

这种心理,没错。

再来看加害者的家人,在随机杀人案发生之后,他们只在镜头前出现过一次,而后就是长达两年的神隐。

媒体对于他们的态度,更多的偏向于“逃避”这类词。

当所有人认为他们在某个地方过着平静生活的时候,只有上帝,也就是我们才真正了解到,作为加害者的家人,每一天的生活度日如年。

而为了能让20出头的女儿回归到正常人的生活,迫不得已改了名字。

加害者的父母则每日辛苦赚钱、攒钱,开始了漫漫的还债路,内心始终无法释怀,用儿子犯下的罪过惩罚折磨着自己。

即便是改头换面的李大芝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心也没有一刻是安逸的。

但他们有错吗?

没有。

可舆论和媒体,因为伤害不到在高墙内的加害者,而将刀子扔向他的家人,他们有活下去的权利吗?

再者就是辩护人律师王赦,他的职业是被万人嫌万人骂的,甚至是她的老婆拿出离婚作为威胁。

在没有看到这部剧之前,大多数人在网上看到某某杀人犯还有辩护律师的时候,几乎是一脸问号吧。

为什么这种垃圾还有律师要为TA辩护?是收黑钱了吗?

但是,他的辩护只是秉承着自己职业的操守,一味的判处死刑对这种案件的减少起不到任何作用,找寻源头才是遏制案件有效的方法。

他们是罪人,但不一定是坏人。

每个人的成长有太多的因素干涉,或是家人或是社会或是学校,只有深挖TA们背后杀人的理由,才有可能避免未来更多同类型事件的发生。

杀人,只是扣动扳机那么简单;可杀人,丝毫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想要帮助这个社会,帮助更多患病的加害者,有错吗?

好像没有人有错,只是站的立场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罢了。

之所以这部台剧会让橘子君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就是它深深地探讨了一个问题——

如果当我们跳出我们既定的思考圈来看所有的事,是不是没有坏人与好人的区别?

每一个人在庞大的社会体系中无疑是渺小的存在,但每一个渺小的存在必然有改变社会走向的能力。

例如在网络上的言论。

《我们与恶的距离》每集开头都是网友铺天盖地的留言。

身处在网络时代,最大的不同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化身一个“新闻台”,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有支持你观点的同道中人也有反对你观点的对方辩友,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媒体的身份最为被动,获得多数点击量和阅读量的途径就是要快。

当整个社会处在一种“要快”“再快”“更快”的氛围中的时候,新闻的真实性几乎没有。

在《我们与恶的距离》中谈到一个案子。

网络上拥有百万粉丝的某个红人毫无征兆的死在家中,前一晚还开心的直播吃脏脏包。

除了正常报道之外,媒体还提到了她曾经与男友发生争吵的事。

请看新闻的标题——昨晚与马姓男子争执,疑情伤想不开。

这种模棱两可的新闻标题将网友的猜测引到了她的男友身上,网友的怒火瞬间齐刷刷地对准这位马姓男友,质疑声讨是他害死了自己的女朋友。

这种事我相信所有人都不陌生,媒体工作者的不求证网友的无脑跟风,没有根据的新闻揣测和没有证据的谩骂已经是常态。

鲜少有人质疑这种日常,但台剧能够保持清醒将事情的正反面剖开给所有人看,每个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做着微小的努力,重塑着这个社会。

我们即是舆论的参与者也是舆论的旁观者更是舆论的受害者,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

包括我们相信的媒体、民主法治,都是正确的吗?

正义的天平没有倾斜过吗?

王赦前前后后调查了两年李大芝哥哥随机杀人的动机,但就在事情快要明朗前法务部突然要对犯人执行枪决,他的辩护律师和家人对此完全不知情,第一知情人是媒体。

在大多数90后的印象中,包括橘子君在内,对台剧最深的印象就是那些偶像剧。

但近几年台剧开始急转风格,深挖人性。

不知你们还记得《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吗?

它对准的是家庭和教育,改编自家教老师吴晓乐的同名书籍,这是她把担任家教期间,自己目睹听闻的各种因教育而扭曲的亲子故事编写了成书。

它讨论了一个很深刻的话题,是否孩子要按照家长的喜好成长?孩子是否在某些时刻是家长操纵的傀儡?

十个小故事充满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每每看到这种台剧,总是在想,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拍出这么有深度的剧?

整日陷在不停的翻拍、吃老IP的泥潭中,找流量小生撑撑场面,滤镜往死里加,妈惹是在干嘛?

而且翻拍的还都是台湾2000年的剧!台剧都在思考人性了,我们还停留在翻拍!

最后一句:

没完没了翻拍的结果大概就是,等橘子君有孩子后可能我们之间会有共同话题吧。

玩游戏赢《狗眼看人心》电影票哦!

加【橘小电】微信,进微信群啦~等你来撩~

tags:

站长推荐 / Recommend

最近更新 / Latest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