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有经带胎产,与男子不同,因此,妇科最多杂病。妇科杂病病机众多,其中血瘀是很重要的一个病机因素。
一、妇科杂病的病机
《内经》明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之所以患病,不外乎正虚而邪恋。正虚是本,邪实为标。
以女子而言,当人体正气不足之时,一则,容易感受邪气。外邪或袭于表,或深伏于里,会阻滞冲任二脉,影响气血运行;二则,容易内生痰浊、水饮、瘀血等病理产物,亦会影响胞宫,导致妇科杂病丛生。
二、血瘀的危害
于妇科而言,若瘀血滞塞,为患最烈。
一则,瘀血久蓄而致湿、热、风等邪气产生。瘀血、邪气互为因果,相互胶着,败坏形体而生浊、成毒,进一步阻碍气血运行,加重冲任不畅、气血不调,从而导致痛经、不孕、癥瘕等的发生;
二则,瘀血内滞,暗耗人体正气,又使得正气渐虚,更容易导致瘀血;
三则,瘀血停留,难以速去,导致妇科杂病迁延日久,又增血瘀,形成恶性循环。
四则,“血不利则为水”,因为瘀血内滞,导致水(津)液输布、代谢失常,既可见水液溢于肌肤,按之没指的有形可征的水肿,亦可见括血行不畅,水溢脉外而导致的局部水液代谢障碍等。
五则,血瘀导致多种病理因素混杂为患。比如,血瘀与痰湿、痰热互结;血瘀与湿、浊、毒、热互结,都会导致病机复杂,病状多变,难以速愈。
三、血瘀的来源与治疗原则
一则,气滞导致血瘀
女子素性抑郁或恚怒伤肝,导致木失条达,气机不畅,血行迟滞,瘀血内阻胞宫、冲任,为患极多。
治疗原则是:疏肝解郁、理气行滞、活血化瘀。
二则,寒凝导致血瘀
女子经期、产后胞脉空虚,摄生不慎,或感受风寒,或冒雨涉水,或久居阴冷之地,或为生冷所伤,寒邪凝滞,亦导致血瘀,阻滞于胞宫、冲任,即成妇科杂病。
治疗原则是:温经散寒、活血祛瘀。
三则,肾虚导致血瘀
女子禀赋不足或因房劳多产,或为人流手术所伤,导致肾气亏损,阳气不足,温煦失职,血行迟滞,形成瘀血,阻滞于胞宫,影响冲任,导致诸病。
治疗原则是:补肾益气,活血化瘀。
四则,气虚导致血瘀
女子素体脾虚,或因饮食劳倦,忧愁思虑所伤,或大病久病耗气失血,导致气虚。气为血之帅,气虚则推动无力,血行迟滞,导致血瘀。
治疗原则是:健脾益气,益气温阳,活血化瘀。
五则,热邪导致血瘀
女子素体阳盛内热,或肝郁化热,或外感热邪,或因过服温热药物,导致邪热内生,热灼营血,血液粘稠,化而为瘀。
治疗原则是: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四、如何预防瘀血产生
一则,调畅情志。女子容易肝郁,而肝郁是易生瘀血,所以,女子一定要努力调畅情志,保持正信正念,尤其是月经期前后,更要注意保持乐观的心态;
二则,避免受寒。寒有两种,一者自外表而入,一者自饮食而生。女子当重视养生,特别是在经期前后,一定要注意勿涉冷水,勿淋雨受寒,勿吃生冷。平时亦要避免穿露脐装,天冷不可穿七分裤,以免寒以足生;
三则,重视补肾。肾应于冬三月,于冬三月时可温灸涌泉,或服补肾膏方,或以饮食调理,总之,肾不可亏。肾为先天之本,肾亏则百病易生;
四则,调养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平时注意养正,从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调补气血,特别是千万不要熬夜,不要久坐,不要吃太多垃圾食品,积极锻炼身体,避免肥胖。另外,还要有正信正念,远离怨恨恼怒烦等负面情绪和心理;
五、我的用方用药及用穴
临床治疗瘀血诸病,我常用四物汤为基本方。在此基础上亦用桃红四物汤、少腹逐瘀汤、温经汤、下瘀血汤、抵当汤、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活络效灵丹等等。化瘀中药中,我最喜欢用当归,此药活血,入肝经,兼可养血,是治疗妇科杂病的圣药。另外,亦喜用丹参,丹参活血之力平和,兼入心经,适合于同时调畅心主血脉的功能。
血水同治,我喜欢用泽兰、益母草和刘寄奴,这几味药既能活血化瘀,又擅长利水,适合于血瘀兼有水湿内滞者。
活血,我常取三阴交。此穴是治疗妇科杂病的第一要穴,不管是经带产诸病,都可首选三阴交。怀胎时当然要忌针此穴。另外,亦喜用血海,顾名思义,此穴有活血之功。脾主统血,肝主藏血,故常针肝脾二经诸穴,取其能调血活血。
公孙配内关,调畅冲任;子宫穴配合关元、中极,能调胞宫;合谷与太冲能理气机升降;足三里能补虚;归来、关元、三阴交能调畅月经,此类穴位多是治疗妇科杂病的常用穴。
小结
治疗妇科杂病时,需谨守病机,辨证用方。女子的经带胎产皆与胞宫及冲任二脉相关,而瘀血容易阻滞胞宫和冲任二脉,故当以“瘀阻胞宫、冲任”为基本病机,治以活血化瘀之法。
近瘀易治,久瘀则难治。尤其是瘀久积而成癥者,尤难速愈。
化瘀时需注意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治有侧重,经期以调经化瘀为先,平时重在补虚或调畅气血以化瘀。
妇科杂病往往疗程较长,考虑到疾病的病情及病程,祛邪当与扶正兼顾,用药忌滥用攻伐,宜择时佐配补肾、益气、养血之品,做到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妇科杂病如此,其实,其他疾病亦当如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