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下午,韩国女艺人崔雪莉确认死亡。
经纪人进入雪莉公寓时,发现她已上吊自杀,随后经纪人报警。
1994年出生的崔雪莉,10年前作为韩国女团f(x)的成员出道,继而被广泛熟知。
2015年退团后,一直在发展演艺事业。
然而,看似突如其来的变故实际早有征兆。
她本人之前的一系列表现,也一度被网友怀疑是否精神状态不好。
01
所谓意外,从来都是早有预兆
就在前几天,崔雪莉参加《恶评之夜》时,亲自朗读了网友对自己的各种恶评。
演了无数作品,但唯一的代表作是Instagram。
喜欢博眼球,求关注。
被人说和自己的命运一样,很丢人,想重生。
这些恶评,都被她大方地一一回应了。
15岁就出道的崔雪莉,恰好成长在压力极大的韩国娱乐圈,背后的艰难或许只有她自己了解。
几次直播,雪莉状态都不佳。
双眼含泪,咬着手指一言不发;
对着镜头剪掉头发,扔向摄像机。
社交媒体上也发布过一些争议照片。
反常的行为,被网友猜测疑似抑郁症。
一些粉丝担心,也有一些恶评者谩骂“精神不正常”。
雪莉也为此苦恼过,对着记者表达自己的伤心。
可就像雪莉的前辈金钟铉在节目所说:“大家对于我是什么样的人好像并不关心,好像没有几个人想去了解我真正的样子。”
面对谩骂者,雪莉也反抗过。
她曾经起诉过一个恶评者,但对方极力道歉,没想到事情会闹这么大。
当雪莉知道对方是个名校学子,未来可能会很有前途后,担心给对方造成前科的她取消了起诉。
雪莉的谅解,没有换来更多人的理解。
采访中,她就自述很孤独。
身心都感到筋疲力尽,却无处可以倾诉。
在这则采访里,她把一句“请多多疼爱我把”重复了好几次。
镜头前一次次的呼救,却最终没能换来生前被爱。
02
“别怪我软弱,我已经拼尽全力自救”
马薇薇说:“抑郁症是比大家想象中的矫情更痛苦的病症”。
有人因为抑郁症“连呼吸都困难,吐到没胃口,一点力气都没有”;
有人“躺在床上哭泣,却连一点点声音都发不出来……”
连哭泣都发不出一点点声音 / 网易云音乐
对“微笑抑郁症”的人来说,乐观、幽默、友善,都是拼命维持的伪装。
没人知道,这背后是怎样的“惊涛骇浪”。
微笑背后,都是咬紧牙关的灵魂 / 网易云音乐
没有预兆的沮丧孤独、对身边一切热闹都丧失兴趣;
失去食欲、失去活力,吃饭、睡觉、工作、学习都可能变成受罪;
在焦虑、不安中无休止地挣扎,不相信有人会喜欢自己……
这些长年累月的折磨,不是一句“放轻松、乐观点”就能改变。
患有抑郁的他们,很难把情绪传递给其他人:
他们常常敏感又小心,觉得倾诉会无端为旁人带来压力;善良又自卑,生怕自己的负面情绪,困扰到其他人……
无人理解、无人可倾诉,很容易就越陷越深。
都说抑郁是一场心灵上的感冒。
真正的感冒大多可以自行痊愈,抑郁却很难。
美国作家 Andrew Solomon 认为,抑郁的反面不是快乐,而是活力 /《TED》
但每一次,有人因为抑郁症离世的新闻下,都能看到这样的评论:
2018年9月,一名年仅21岁的女孩,从海拔3000多米的峨眉山金顶跳下身亡,新闻评论里,留下了无数条谩骂
你早已千疮百孔,世界却觉得你理所应当刀枪不入;
你把最难堪、最痛苦的伤口展露人前,他们只觉得你软弱,你在“博同情”……
这些人或许永远不会懂,你们口中的“懦夫”,经历过、忍耐过多少你不曾了解的痛。
03
别忽视那个向你求救的人
现实中,很多人都是站在崩溃边缘,没被发现,也不知何去何从。曾对30万自杀者的微博进行过分析的朱廷劭,发现只有21%的抑郁症患者不想要任何求助;其余的79%的人,都想过以各种方式获得帮助,只不过因为对“获得帮助没信心”、“顾虑他人的看法”等等理由,没有办法把自己的痛说出口。
担心没有人理解,是无数抑郁症患者的痛 / 一席
表面的光鲜亮丽大家都能看到,背后的心酸苦楚却鲜有人能够感受的到。深圳卫健委曾拍摄过一个“让你知道什么叫感同身受”的视频。
他们邀请了几位网友,阅读抑郁症患者的微博。
网友们并不知道,这些文字来自于已经选择离去的抑郁症患者。
读完后,许多人都笑了。
笑现在的年轻人早熟;
“我戴上面具,再也摘不下来” / @深圳卫健委
笑他们不懂忍耐,任性矫情;
笑他们太年轻,动不动就泪流成河,伤痛文学;
“等待的希望都没有了” / @深圳卫健委
笑他们“没有经历过生活”;
觉得这些“孩子”只是需要学会忍耐,需要成长。
抑郁症从来不分年龄 / @深圳卫健委
然后他们被告知,写下这些微博的人,已经因为抑郁症离开人世了。
没有一个人,能再笑得出来。
低下头,只剩下震惊和难以置信;
“熬过了1584天,我熬不下去了” / @深圳卫健委
以及对自己傲慢无知的惭愧:
未来早已无望,还何谈生活和成长 / @深圳卫健委
那些鲜活的生命,也曾在暗暗求救,或许那时,得到的也是嘻嘻哈哈的调侃。
所谓悲伤无助,都是别人眼中的矫情软弱,只有离去,才能得到重视……
许多时候,对待身边的抑郁症患者,我们也是这样的态度。
这是所有人的遗憾,也是所有人的悲哀。
痛苦不被理解,求救得不到回应,对温暖彻底失望的人,还要怎样才能坚强?
抑郁不是绝症。只是它常常因为外界诋毁,变得愈加严重。
不被理解的痛 / 微博
知乎上关于抑郁症,有两个关注很高的问题:
“有哪些不宜对抑郁症患者说的话?”“抑郁症患者最不想听到什么?”
其中被提名最多的是一些自以为是的评判:
“年纪轻轻,有什么可抑郁的?”
“你就是抗压能力太差。”
“什么抑郁症,我看你就是矫情……”
在有机会伸出援助之手时选择了漠视轻蔑,惨剧发生之后又痛心疾首,懵懂地问一句:“为什么我一点都没有察觉?”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权利,谁也没资格强求别人“坚强”。
比起劝慰、说教、指责,陷在负面情绪中的人,需要的可能只是一个肯听他们说话的人。
马薇薇感谢颜如晶、黄执中等朋友 / 《奇葩说》
精神压力,和身体上的疾病一样,都是一种真实的折磨。
别轻视旁人的痛苦,别忽略那个微弱的“求救信号”。相较于那些普通人,有自杀倾向的人,可能会有以下特异行为:
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倾向,有迹可循 / 一席
当有朋友有这些迹象,请提高警惕;
更不要忽略他们在网络里的那些“危险表述”:
对被负面情绪包裹的朋友,需要多一点关注 / 一席
如果他们向你寻求帮助,耐心倾听、温柔以待就好。
他们要的不多,或许只是一个“人间值得”的理由。
不需要感同身受,但起码要做到尊重和理解。
实在不知道说什么,陪伴和倾听就是最好的解药。
让他们知道:你的痛,有人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