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河南人老是被黑?

法律法规网 作者:dations
来源 来源: 法律法规网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16-04-09 13:48:04  评论(/)

前两天轰动一时的“女子连锁酒店遇袭”事件有了新的进展,4月7日21时许,北京警方专案组在河南警方的大力配合下,在河南省许昌市将涉案男子李某抓获。

多少人在看到此消息后,忍不住暗戳戳地在心里想“怎么又是河南人”“果然又是河南人”。河南人也急了,“请不要地域黑,不要黑我大河南!”

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大家开始黑河南人的,尚无法准确考证。但据说,是从2000年开始的,到2005年,有了全国*的讨论,起因是深圳的一条横幅,其内容是“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

自此,大家对河南人的印象一落千丈。关于河南人的讨论,渐渐加上了“诈骗”“传销”“偷井盖”的标签。沿海工厂一度有“不招河南人”的潜规则,“河南人偷井盖”的段子被口口相传,黑的最狠的是“十个河南九个骗,总部设在驻马店。”

总有人会问:

你们河南是不是都种地啊?

你们河南是不是特别穷啊?

你们河南还有井盖儿吗?

你们出国是不是为了收美国的井盖啊?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业大省这个规划的背后,不只是农民,更多的是离乡背井的打工者。总不会一家几口全在家里种地,所以一半人要去打工。河南又是人口大省,自然有更大数量的外出打工者。于是大家觉得“河南好穷啊有没有”。

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最简单的划分就是:本地人,外来者。而掌握话语权的,一定是本地人。一个外来者的行为举止,在本地人眼中,会慢慢成为整个外来群体的标签。而来自河南的无数打工者,正是各大城市的外来者。

大家身边都有河南人,大家会自觉地通过身边这个河南人去认识河南。比如北京有很多河南人做收废品的生意,一来二去,就有了偷井盖的段子。而一旦有一部分人黑,最终就会变成集体黑。

没有一滴水会认为,洪水是它的责任。但人们习惯了,因为一滴水,去质疑整条河。一个品牌的奶粉出问题了,大家会嫌弃所有国产奶粉。二级疫苗出问题了,大家就一级疫苗都不敢打。商品印个made in china ,中国人自己都觉得质量没保证。

太多人习惯盲目地给别人贴标签,比如“东北人都是黑社会”,“广东人什么都吃”,“上海人势利眼”,“北京人排外”等等。

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刻板印象”, 也叫“定型化效应”,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而地域黑,就是消极一面的表现:在被给与有限材料的基础上做出带普遍*的结论,会使人在认知别人时忽视个体差异,从而导致知觉上的错误,妨碍对他人做出正确的评价。

清者自清。河南老乡也不用太“玻璃心”,与其和别人打嘴仗,不如本本分分,做个善良忠厚的河南人,你待人真诚,自然不怕被人黑。

总有一天,有人会指着你说:“河南人,中!”

健康 ∣约了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tags:

站长推荐 / Recommend

最近更新 / Latest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