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文章节选自中国佛学院广行法师《文昌帝君阴骘文》开示录音
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赐汝以福
这是文昌帝君推己及人,如果我们的存心,都能像文昌帝君一样,我们的果报,也必定跟文昌帝君一样的殊胜,上天必定降下福报。
如果我们想得到人生的吉祥美满,家庭事业都能平安幸福,圆满成功,那就必须要广行众善,止息住恶,调御身心,修学一切善法,自然感到福报。
于是训于人曰
训于人曰,是对众生的垂训,通篇都是文昌帝君对众生的垂训。下面四句话,是文昌帝君引古人的例子,为众生说明修善得福,真实不虚。文昌帝君,在讲道理之前先把事实果报的例子讲给我们,这些故事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例子,这是为了让我们升起信心。《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升起了信心,才能够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自然有殊胜圆满的收获。
昔于公治,大兴驷之门。
这是第一个例子,讲于公的。于公他是东海郡郯县人,西汉丞相于定国之父。于公在东海做一个县的狱吏,狱吏是治理监狱的官员,也就是监狱长。他精通法律,秉公执法,治理监狱尽心尽力,判案公平,而且十分慈悲。如果遇到冤案,必定努力地为他们平反。于公以善于决狱而成名,无论大小案件,他都详细查访,认真审理,触犯法网而被于公依法判刑的人,没有因不服而心怀怨恨的。晋中的百姓为了他立了生祠,称作于公祠。
东海郡有一个孝妇,年轻守寡,又无子女,她很恭敬地奉养着她的婆婆,婆婆想让她改嫁,她始终不答应。她的婆婆对邻居说,我这孝顺媳妇,侍奉我很辛苦,很勤劳,我怜悯她年轻守寡又没有子嗣,我年纪大了,却这样长时间的拖累年轻人,可如何是好。后来老太太为了不再拖累媳妇,竟自缢身亡了。老太太的女儿,就上告县官说嫂子杀死了她的母亲,县吏于是就逮捕了这个孝妇。孝妇辩解说不是自己杀了婆婆,但在县吏的严刑逼供下,孝妇最后屈打成招。此案上报到郡曹府,于公认为这个妇人奉养婆母十多年,以孝顺文明乡里,一定不会是她杀害了其婆母。太守不同意于公的分析,于公竭力争辩,最终也没能说服太守,于是他抱着判决书,在郡曹府上大哭,并借口有病。太守最终还是以谋杀婆母之罪,将这个孝妇处于死刑。孝妇冤死之后,郡中大旱三年,后来新太守上任了,占卜大旱的原因。于公说,那位孝妇不该死,前任太守一意孤行,强行决断,灾祸恐怕是由此而升吧?于是新太守带着祭品,亲自前往孝妇的坟前祭奠,并为她立了墓碑以表彰她的孝行。天上果然立即降下大雨,当年东海郡五谷丰收,郡中人由此更加敬重于公。所以从这个事可以看出,于公真正是为民不余遗力。
当初于定国的父亲于公在世的时候,他家乡的里门坏了,同乡的父老要一起修理,于公对他们说,把里门稍微扩建的高大些,使其能通过四匹马拉的高盖车。在古代,能够乘坐四匹马拉的车,一定是达官贵人,很有身份有名望的家族。于公很有信心,他说,我管理诉讼之事,积累了很多阴德,从未制造过冤案,因此我的子孙必定有兴旺发达的,所以现在就得修一个大门,要不然将来子孙发达以后,他坐的马车进不来。后来,果然他的儿子于定国做到汉朝的宰相,封为平西侯,他的孙子做了御史大夫。这就是阴德报应啊。
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
这是第二个例子,也是一个历史故事。五代后晋时期,在涿州范阳县,有一个人叫窦禹钧,就是《三字经》里提到的窦燕山,五代后周时期的大臣、藏书家。窦禹钧与兄窦禹玺皆以词学著名。这位窦禹钧到了三十开外还没有儿子,后来梦见他的祖父来跟他讲,说因为你前生造作恶业,你这一生不但无子而且还短命,你现在要赶紧积德行善,希望能够把你的命运转过来。窦禹钧从此厉行善事,对任何的恶人都不计较都能包容。有一次,窦禹钧的家人偷了他家里的钱二百千,二百千是二十万,很大一笔数字。这个家人把他的幼女留下来,在自己幼女的后背还是那个写了一封书信。这封书信也就是卖女契约,内容就是永卖此女以偿还所偷的钱,然后就逃跑了。窦禹钧不但没有追究此事,而且还生起怜悯之心,把这个契约就烧了,然后还抚养这个女儿,一直把她养大成人,给她择了夫婿嫁人。这些都是阴德,受辱不怨。同宗外戚有不能办丧事的,窦禹钧就出钱出力帮助办丧,有无钱嫁女的,就出钱出力帮助嫁女。窦禹钧估计每年收入除开节日开支外,其他全部用来救济别人,家里节俭朴素无金玉之类的装饰,妻妾无华丽的衣服。他还利用节约下来的钱,在乌镇南面建了一个书院,积聚书籍几千卷,聘请老师,找来四方孤单贫寒的子弟,供给他们优厚的伙食,在这里接受教育,成才出名的人物很多。所以不久之后,窦禹钧连生五子,每个都是聪明俊秀。后来又梦到祖父对他说,你这几年都在积功累德,功德浩大,感动了天曹,现在已经给你延寿三纪,一纪是十二年,三纪是三十六年,也就是延寿三十六年,并且你这五个儿子都会显贵。祖父还勉励他要更加的努力,不要松懈,一定要再接再厉地行善积德,千万不能退心。后来,果然他的五个儿子都做了大官,孙子也都很显贵,这就是高折五枝之桂,就是窦禹钧的五个儿子都做了大官。大儿子窦仪做了礼部尚书,二儿子窦彦做了礼部侍郎,三儿子窦坎做了左补缺,四儿子窦称做了右建议大夫而参与大政,五儿子窦惜做了起居郎,八个孙子也显贵。所以《三字经》里面有一句话说,“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就是讲的这个故事。窦禹钧他享年八十二岁,无疾而终,这都是他行善积德的果报。冯道赠诗书:“窦燕山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救蚁,中状元之选。
这个是第三个例子。宋朝有两兄弟,兄长叫宋郊,弟弟叫宋祁,这两个兄弟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兄弟两人都很有才华,一起入太学读书。有一次遇到一位法师,这位法师懂得看相,法师赞叹兄弟俩说,你们将来都能考中,而且弟弟宋祁可以大魁天下,就是能考上状元。哥哥宋郊也不是科甲,也能有功名。后来在考完试以后,宋郊又遇到这位法师,法师见到宋郊以后,特别欢喜的说,你呀,是不是最近救活过数百万的生命呢?宋郊被法师问的,有点儿摸不着头脑,就说,我就是一介贫寒书生,哪有什么能力救活这数百万的生命呢?法师说,蜎飞蠕动的生命也算是命啊。宋郊就想到,说我最近确实有一次遇到天下大雨,大雨把附近的一个蚁穴都淹了,这里面有很多很多的蚂蚁,宋郊就起了慈悲心,还搭了一个竹桥,把这些蚂蚁全部都引渡到这个干的地方去了,因此就救活了很多的蚂蚁。宋郊就问法师,说是不是这个事情呢?法师说正是这个事情。说如今你的弟弟考得功名,你的功名也不出其下啊!进士头三名,状元、榜眼、探花要皇帝钦点,皇帝钦点了弟弟宋祁做状元,点了以后这个名册送到章献太后那里去。当时是章献太后掌权,章献太后看到这个名册,就说,弟弟名次还在兄长之前,这个不符合礼法,因为长幼有序,于是章献太后就把兄长宋郊的名字调到了弟弟宋祁前面,这个兄长宋郊当了状元,弟弟排第十位。果然如这个法师所预言的,哥哥做了状元。本来命中哥哥是不该做状元的,弟弟应该做状元,可是这个哥哥宋郊,因为晚辈救了无数蚂蚁的生命,积了很大的阴德,所以他当选了这个状元。因为上天有好生之德,一切蠢动含灵都是生命,我们能够用仁爱之心对待他们,这就跟天心相符合,感得上天降下大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