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996:努力工作不应该视为代价

法律法规网 作者:dations
来源 来源: QQ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19-04-16 22:56:53  评论(/)

编者按:上班工作的时候,你会觉得难熬;下班、周末休息的时候,你会想着又要开始漫长的工作时间了。其实你的下班、周末、假期也会过得不开心,你会在心里想着说,明天又是周几,还要上多少天班。

当你把人生分为工作和生活时,这种“一分为二”的对立状态会持续折磨着你。那些说:我希望工作和生活分开的人,不知道有没有这种感觉?

文|耕叔,原载于耕叔说钱(ID:RichuncleGeng)

前几天,马云和刘强东同时发声谈996。阿里巴巴官方号发布了《马云谈996》,刘强东在朋友圈发了《地板闹钟的故事》。

我们能感受到做老板的不易,以及即便如此成功,仍然充满了极大的不安全感。

担心引起极大的争议、过于刺耳,马云又在微博上补充:我想年轻人应该有机会听到真话。

不过耕叔这篇文章,既不是维护996、也不是抨击996的,而是聊聊,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工作?

因为如果不能正确看到工作问题,即便不是996,一天只工作6小时,你也会觉得痛苦无比。如果能够正确看待工作,工作多长时间都不会认为是一种负担。

耕叔想聊的是,如何提升你人生的幸福感,真的。谈的都是科学,而不是口号。

1

努力工作不应该视为幸福的代价

马云在文章中说:

“只有你付出巨大的代价,有一天才有可能有回报,你不付代价,你是不可能有回报的。”

“我们公司很辛苦,我们没有骗过大家,我们没有跟大家讲过公司很舒服。”

耕叔是不赞成从小就听到长辈絮叨的:回报需要付出代价、工作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就像小时候教室里张贴的,学海无涯苦做舟。这种教化,极大的影响了一个人一生的幸福程度。

什么是代价?泛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物质、精力,或所作出的牺牲。

什么是辛苦?原指味道辛辣而苦,比喻艰难困苦,很疲倦的感觉。现多指工作和劳作的感受。不要和我谈理想,我的理想是不工作。

反正都不是什么好的词汇,偏消极。

牺牲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的内心是委屈的,他会觉得自己特别不容易。

辛苦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工作的出发点本身就错了,从心理和生理层面,他觉得不工作才是轻松的、愉悦的。

这本质上都是一种受害者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长期会背负着很大的包袱。即使人生再成功,他也不觉得幸福。所以才有马云的:月薪三四万最幸福,以及悔创阿里。

耕叔这么断定,原因是背后是有心理学原理支撑的:当你的潜意识没有进入你意识的时候,他就将决定你的命运,这是心理学大师荣格的观点。

如果你的潜意识当中根本不相信:工作是可以很轻松,很愉快,幸福不需要付出牺牲的代价,工作也不是艰难困苦,那你就没办法做到享受。

当你在潜意识里认为:996是辛苦的,回报需要付出代价的,这些意识一直影响你时,你可能就会用行动去证明996是辛苦的,用行动去证明回报要用代价去交换,会去自我怜悯。

你真的会验证自己潜意识里的不容易,真的会付出各种代价,以及会感觉到很疲倦。

这种意识的产生,深层次原因可能是老一辈人,物质匮乏导致安全感极低,然后不断的传递给下一代人。成功了,甚至都对自己的成功不踏实,不断的把自己搞得更苦逼。要不怎么马云会提及他昨晚1点睡觉,刘强东会说8116+8呢?有内心安全感的人,从来不会举自己努力的例子,去号召员工努力,不需要说的。切记,永远也不要和下属比努力。

如果工作轻松、学习愉悦,而且你又取得了很好的成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你甚至都会自我怀疑,怀疑获得的真实性,同时又害怕失去。

耕叔早期是有过这种体会的,成绩好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并不是那么辛苦,我就会怀疑,下次会不会同样取得好成绩。被学海无涯苦作舟几乎误导了整个求学的阶段,甚至产生了自我受虐心理,每次考试时故意装得很苦的样子,是对自己的罪过啊!

2

重新认识工作的意义

当你把努力工作视为代价,这同时也是一种交换心理,是一种交易性思维。

背后隐含着“不得不”,我不得不工作,我没得选。事实上,这是一种回避责任的体现,习惯于把自己扮演得非常委屈。

如果只是把工作当作你谋生、维持家庭生活的一种实现手段,你永远都会觉得不幸福,在没有实现更高的目标时,你会痛苦;在实现了之后,你会觉得无聊,实现或不实现,都没有幸福感。

叔本华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上班工作的时候,你会觉得难熬;下班、周末休息的时候,你会想着又要开始漫长的工作时间了。其实你的下班、周末、假期也会过得不开心,你会在心里想着说,明天又是周几,还要上多少天班。

当你把人生分为工作和生活时,这种“一分为二”的对立状态会持续折磨着你。那些说:我希望工作和生活分开的人,不知道有没有这种感觉?

因为按阶段划分的人生,某个时间段的主要任务是工作,那么,工作以外的事,你会不会认为是干扰?会不会因为自己的主要目标是工作,觉得家庭好烦、孩子好烦?

如果不按阶段、时间段划分,那工作、家庭、交往,这些都应该是重点,这一切都是你的人生,你需要无分别心,同时照顾好他们。遇到什么问题,要能够不慌不忙,在禅宗里,这叫保持正念。做事情的时候专注于做事情本身,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奋斗并且享受每一片刻,享受人生。

因此,正确的做法是不要把人生分为“工作”和“生活”,不要分为“不停的工作”和“退休后生活”,不要分为“工作日工作”和“周末生活”,或“没钱时工作”、“有钱时生活”这两种选择模式。

应该改变对工作的认识,改变对工作的态度,《第3选择》一书中说到:每个人都应该过“第3选择”的人生,“既可以做出贡献,同时还能享受人生”,工作和享受人生不是泾渭分明的。把工作当作一种使命,选择奋斗,同时也选择了享受。

而不是马云说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但却内心上认为是付出了比普通人更努力的代价。

无分别心的对待工作、生活,把每一项都当作人生的一种体验、当作提升自我的一种修行方式,享受每一个当下,每一个片刻,就没有996的区别。加班的时候,保持正念,体验加班的感觉;上班的时候,把工作中遇到的所有事情和挫折都当作修炼自己的机会,把工作当作一种修行,而且是愉悦的修行。

对了,工作是一种修行,是稻盛和夫说的,作为最杰出领导者的稻盛和夫,永远都是用行动做标杆,话语是循循诱导的,永远充满了慈悲心、爱心,用爱去感化,而不是批评人,骨子里瞧不起你们这群不付出代价,还想收获更多的人,这就是马云、刘强东和稻盛和夫的差距吧。

耕叔常常用稻盛和夫作为自勉、自省,用爱和慈悲感化他人,期待大家把工作当做自己主动的选择,而不是痛苦的被动的不得已的行为。

工作本身也可以成为幸福的来源,甚至就是幸福本身,而不是对立的去看待,更不是付出的代价。

tags:

站长推荐 / Recommend

最近更新 / Latest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