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干口苦不生津,按哪几个穴位好?

法律法规网 作者:dations
来源 来源: wbtt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19-06-11 09:26:51  评论(/)

​​口干与口苦并见,当为胆火上扰,灼伤津液,其病机一为胆火,一为津亏,所以穴位是当用两类组方治之。当然,由于题目以按为法,当考虑保健养生,临床治疗时针刺之法会有所不同,请理解。

第一组:抑胆火——右胆囊、右滑肉门、双侠溪、双尺泽

1、右胆囊:经外奇穴,在足少阳小腿部,阳陵泉下两寸中,胆道疾患时,此处多有疼痛或浮络变化,可刺血拔罐,一周一次。

2、右滑肉门:十二经穴的穴位左右各一,但左右穴性不尽相同,与其穴下解剖结构相关。滑肉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右滑肉门正位于胃之下口处,对返酸有抑制作用,临床多用针刺之,以使胃下口的括约肌收缩,平时自我保健,可在此处触及较硬条索或结节,用力点下去,并行震颤法,每欠3-5分钟,一日内多做几次,注意不要在刚吃完饭时做。

3、双侠溪:足少阳胆经荥穴,可泄热,用掐法,不拘时,多做几次。

4、双尺泽:拍击出痧,一日一次,左右交替,想搞明白为什么的可以听听我的《程门解经》网课。

第二组:生津液——列缺、照海、承浆

1、列缺配照海:八脉交会穴,其穴性应咽,有利咽清热生津之效。可点揉,或用钦针埋针。

2、承浆:配合任脉终末穴承浆,可使津液上承,生津润燥。可点揉,并配合做吞津保健之法。

以上穴位组合作之,口干口苦可解。

但注意,口干口苦只是兼症,并非主症,临床当与其他症状一起细辨,避免漏诊误诊。

​​​​​

tags:

站长推荐 / Recommend

最近更新 / Latest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