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连片、绿树成荫,随处是小游园。
随着公园城市建设的加速,
成都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示范街道。
近日,成都高新区天府二街-栏杆堰等
实践示范街道逐一亮相,
为居民提供更多享受美好生活的空间场景。
天府二街至栏杆堰街道空间景观提升(在建)项目效果图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供图▲
此前,成都高新区出炉了
四川首个地方街道设计指南——
《成都高新区公园街区街道
设计指南-设计标准做法》,
进一步打造美丽宜居的公园城市。
围绕设计指南的要求,
成都高新区也在推进一批实践示范点位的打造。
那么,现在改造情况如何呢?
在建中的天府二街至栏杆堰,力求打造可游玩可进入的艺术生活展示空间、活力与现代感兼备的温馨便民回家路、配套服务完善的交往空间:
▶道路特色导向路牌艺术化处理
主要用于指示道路名称,位于交叉路口等位置,反映与居住社区的距离关系,体现“回家路”主题。剑南大道与天府二街接口位置还将设置绿化墙加艺术景墙,有望成为“网红打卡”点。
剑南大道中段与天府二街接触口▲
▶多种植物“混搭”增强观赏性
道路保留乔木与无尽夏绣球,墨西哥鼠尾草与其他多种紫红色多年生花镜植物有机结合,形成缤纷花径,观赏性极佳。
▶灯光营造温馨夜景效果
到了夜晚,街道空间增加装饰性麦穗灯以及座椅灯带,以暖光为主,形成温馨的夜景效果。
根据规划,成都高新区将大力推进街道一体化设计,以改善街道空间环境品质和交通安全、营造公园城市街道空间的新标杆为目标,助推成都高新区高质量推进公园城市建设。
鸟瞰吉泰路绿道 摄影夏战战▲
《成都高新区公园街区街道
设计指南-设计标准做法》
塑造一体化“U形空间”
由道路、路侧绿地、街道两侧建筑退距和建筑界面所共同围合成的立体“U形空间”,通过一体化打造和管理,有助塑造安全、绿色、活力、智慧的高品质街道。
街道U形空间示意▲
构建安全出行生活
设计指南从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出发,
倡导绿色出行,提供更友好的慢行空间,
激发街区活力,促进城市空间开放共享。
人性化的街道空间 - 路缘公园▲
分时管控街道-临时带状广场▲
▶ 例如通过设置由绿化隔离带限定的自行车专用道,避免自行车与机动车混行带来的安全隐患,创造良好的骑行体验;
▶ 例如在小街区范围内,可采取凸起式人行横道和凸起式交叉口的做法,提高步行安全性,局部试点后再逐步推广。
展现多元化街道场景
力争做到控制要素统一引导、有标准可依的同时,
又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具有一定弹性,
确保街道空间风格协调又兼具个性化和多样性。
与街道标志色呼应的标识牌▲
例如标识牌、垃圾箱、座椅等街道硬件设施,指南中推荐了统一造型,但在色彩等局部细节上,不同街道的硬件设施会体现相应街道的特色,显示个性化特征。
与街道标志色呼应的标识牌▲
街道设施集成化示意▲
自2015年开展公共空间环境提升以来,成都高新区针对8纵10横主干路、14个门户节点、两个重点区域、6个重点公园绿地进行了整体化规划和个性化设计。
目前,已形成了吉泰路-月牙湖绿道、
府城大道公共空间、吉泰二路小街区、
菁蓉汇公共空间、桂溪生态公园、
江滩公园等一批极具代表性的公共空间打造范例。
月牙湖▲
居民在府城大道紫薇园内聊天▲
作为街道一体化设计的典范,
已建成的吉泰路可谓成都高新区
街道空间提升的典范之作。
高新科技生态绿廊、大源精致公园大道、
配套服务完善的交往空间,
吉泰路呈现出大气、通透的景观效果。
吉泰路广场 摄影夏战战▲
通过实践示范点位的打造,
成都高新区力求呈现一批体现安全生活、
诗意美学、人文宜居、
生态永续和低碳经济的公园城市街道空间。
编辑:周雪洋
部分信息来源:《成都高新》
记者:余书婷
部分图片来源:成都高新区石羊街道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