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法律法规网 作者:dations
来源 来源: 微博头条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19-10-10 09:53:20  评论(/)

​​很多年轻人不了解过去,这一点儿都不奇怪,但时下的社会上仍然有许许多多峥嵘岁月的痕迹。

比如说对于扰民的街舞大妈、霸座的大爷,好多都是文革中成长的一代,在他们的记忆中,受尽了欺辱,他们处处警惕,时时刻刻注意保护自己,弱势时就像三孙子小绵羊,强势时就头上长角身上长刺,这不能简单的怪他们,是一个时代造成的。

洗脑+威逼+胁迫+从众=自愿

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经济崩溃,城市里没有新增就业机会,而农村由于众所周知的那3年减少了不少人口,于是就动员青年人到“广阔的农村去”,你不去也不行,每个家庭只能留一个孩子,也不能保证就业,其他的都要上山下乡,注销城市户口,没有粮票了,如果还留在城里,吃什么?只能去广阔天地了。

几乎所有的家庭都非常的纠结,是留下儿子还是留下女儿?是留下老二还是留下老四?为了这个,我邻居家哥几个动了刀。

我当时已经7年级了,当地是9年制,如果再延续两年,我可能就在昭乌达盟了,按照所在户口的分区,我应该上山下乡到昭乌达盟。

每一次送别孩子去上山下乡的时候,火车上站台上都是哭声一片,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些文学作品或者电影中欢欢喜喜送知青下乡的场面。

当然,也有下乡镀金一说,有门路家的孩子去乡下住几年就上工农兵大学或者参军、提干、招工了,普通百姓的孩子很难有机会。

那时候招工是凤毛麟角,当兵是逃脱下乡的梦想,下乡之后被“推荐”上大学当工农兵学员是梦想都不敢想的。

有些农村是人少地多,欢迎知青来热闹热闹;有些农村原本就地少人多,粮食不富裕,又来了这么多知青争饭吃,当然抵触。知青怎么偷光了老百姓家的家禽、当地农民怎么欺负知青,各种故事,当时多了去了。

这一代人的青春被荒废,这不能责怪他们。


​​​​

tags:

站长推荐 / Recommend

最近更新 / Latest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