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扑城,又叫平江起义、三月扑城,是1928年初,由中共平江县委组织的大型农民起义活动。
1927年“马日事变”后,在严重的白*恐怖下,中共湖南省委派省委委员毛简青回平江兼任县委书记。毛简青携夫人吴淑坤乘轿回到金窝老家,以黄埔军校教官为掩护,县委机关就设在他家的四合院内。他秘密约见地下党员、团防局长余贲民,将团防队、游击队及工人纠察队合编为平江工农义勇军,并动员母亲将积攒下来留作养老用的两根金条、一只金手圈、两只金戒指和一堆银元拿出来,交给余贲民购制枪支弹药。他于6月经武宁赴南昌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因途中受阻,折回江西修水,于9月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与此同时,夏明翰、李六如奉省委之命,来到平江,与毛简青、罗纳川一道发动了平江秋收暴动。夏明翰以毛简青同事的身份住在金窝毛家,他们经过周密策划,组织领导了第一次扑城、献钟暴动、捣毁长寿街警察所、击溃沙段挨户团、发动黄金矿矿警队起义等一系列武装暴动。革命烈火在平江老区熊熊燃烧。
1928年2月,县委在浊水金窝毛简青家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集中全县武装,成立湖南工农革命军平(江)湘(阴)岳(阳)游击总队。余本健任总队长,罗纳川任党代表。紧接着,毛简青到嘉义梅塘大屋召开了全县党的活动分子大会,会议决定:于3月16日乘县城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时机,组织20万农军扑城,将平、湘、岳游击总队下设五个大队,分驻五乡,作为扑城的骨干队伍。扑城总指挥部设在金窝毛家,下设东、南、西、北四路指挥。东路指挥钟次农、方浩然;南路指挥袁金如、陈再励;西路指挥钟仁陔;北路指挥喻庚、赖汝樵。总领导毛简青。
据参加的原海军司令员方强中将回忆,他当时除担任平江青年义勇队第三区队政治员工作外,还在平、湘、岳游击总队负责情报工作。为做好扑城准备,他从祖父的小鞭炮店里弄到了两袋硝磺,用土办法,装配“炸弹”和“松树炮”。他们还用稻草编成一丈多长的秆龙作为指挥旗,规定了攻城的口令:前进的口令是“犁庭”,撤退的口号是“扫穴”,总口令是“耐劳”。
1928年3月15日),全县20万农民队伍从各乡分头出发,化装成舞龙舞狮、挑柴卖菜、迎亲送嫁、接送菩萨、出殡送葬、赶集等各*队伍,敲锣打鼓踩高跷,从四面八方奔赴县城。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农民群众在各乡镇集合后,浩浩荡荡分路向平江城进发。共产党员和班长以上的人员,腰上系一根棕绳(棕皮和稻秆编成),一般群众腰上系一根草绳,以作标记。故有‘革命分子棕包秆,农民分子系草绳’的说法……我们劳动童子团已改称青年反帝大同盟,中间还有一段称为少年先锋队,我担任宣传部长。在扑城暴动中,我们主要做些宣传鼓动工作……”此时,坐镇金窝县委机关的秋暴总领导毛简青,也在密切注视敌人的动态,派出精干的侦察人员,刺探敌情。
1928年3月16日拂晓,攻城战斗打响了!
松树炮、土炸弹“哐当哐当”发出了震天的响声。各路敢死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手执大刀、步枪,从东面的浮桥、北面的画桥、南面的石碧潭、西面的西门桥冲进城里,和驻城敌军展开巷战。东路队伍化装通过汨罗江浮桥后,从彩龙、狮子、柴捆内,拿出长枪、大刀、手榴弹,杀进东街,缴获了敌哨兵的枪械,随即冲到柘树坪与北路敢死队会合。但在冲往国民党县政府时受到敌军的阻击,伤亡不少。这时,城东的浮桥上,战士冒着弹雨,跳进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泅水过河,向对面敌人冲锋,前仆后继,拼搏不止。终因敌军火力猛烈,农军缺少攻城火器,城东南的大队伍未能打进城去,被阻在三阳街鲁肃山一带。围攻北门的农军,一度攻进了城,并缴获一批武器,但敌军凭借用沙袋垒成的工事阻击,北面农军亦难挺进。
在前沿指挥的余本健、罗纳川当即调配火力,准备发动总攻。这时,毛简青获悉敌军两个团的增援部队已到达城西瓮江镇。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毛简青迅即与余本健、罗纳川紧急商议,决定撤出战斗,保存力量。
平江扑城虽然受挫,但极大地震慑了敌人。从此,敌人的小部队再不敢单独驻在平江,更不敢轻易地到四乡骚扰了。由于大规模的平江扑城斗争打乱了敌人围剿湘赣边区和井冈山地区的军事部署,调动了一大批兵力常驻平、浏一带,从而削减了对井冈山苏区进攻的兵力,有力地支援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特别是为当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和发动平江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共和国成立后,平江籍52位少将以上的开国战将中,就有41位参加过平江“”暴动,70多位省部级干部中也有50多位是从“”暴动中走出去的。
"平江扑城"为我党积累了武装暴动的经验,支援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为平江扑城和红五军的建立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