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检出今年首例输入*基孔肯雅热病例 好资讯

法律法规网 作者:dations
来源 来源: 好资讯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16-09-10 10:28:15  评论(/)

导语:深圳口岸检出今年首例输入*基孔肯雅热病例,据悉,该名旅客为男*,自基孔肯雅热流行区印度归国,曾在建筑工地工作。

深圳检验检疫局9月9日透露,检验检疫人员近日在深圳湾口岸入境人员中检出一例输入*基孔肯雅热病例,患者为归国劳务人员。这是深圳口岸今年检出的首例输入*基孔肯雅热病例。

据悉,该名旅客为男*,自基孔肯雅热流行区印度归国,曾在建筑工地工作,9月5日从深圳湾口岸入境时红外体温监测显示体温异常,经检验检疫工作人员进一步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并采样送实验室检测后,确认该旅客感染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fever)是由伊蚊叮咬传播的、以发热、皮疹及剧烈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病毒*疾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和非洲地区。入秋以来,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寨卡病毒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在新加坡、泰国、印度等多个我国周边国家或地区暴发流行。

深圳检验检疫部门提醒,市民出国前可向深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等专业机构进行咨询,了解前往地区传染病流行情况,熟悉和掌握防治常识、预防措施等,提前准备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必要的药品,若有不适及时就医。入境时如有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应主动向检验检疫机构申报,以便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知识普及

基孔肯雅热病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传染病,目前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和非洲。该病潜伏期一般为2天至4天,也可长达7天至12天,病死率约为0.09%。主要症状有突然发热、寒战、躯干部皮疹、严重关节痛和头痛等,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结膜充血、腹痛或出血症状。目前基孔肯雅热尚无预防疫苗,与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相似。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证实了基孔肯雅热流行,1956年分离到病毒。该病主要流行季节为夏、秋季,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近年在印度洋地区造成了大规模流行。

"基孔肯雅"是斯瓦西里语,意为"弯曲",因为得病的人出现关节炎症状,最后弯腰曲背。

感染者的典型症状是肌肉酸痛,尤其是脚部疼痛,一周后会自愈,但是期间病情较重,严重影响劳动能力。除了关节和肌肉疼痛外,发病者有时还发热,恶心呕吐,可能并发脑膜炎而丧命。

本病潜伏期3~12天。发热病人常突然起病,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9℃,伴有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淋巴结肿大。一般发热1~7天即可退热,约3天后再次出现较轻微发热,持续3~5天恢复正常。有些患者可有结膜充血和轻度结膜炎表现。

关节疼痛与发热同时,患者全身的多个关节和脊椎出现十分剧烈的疼痛,且病情发展迅速,往往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关节功能丧失,不能活动。

基孔肯雅病本身不会致命,但它能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让人死于其他致命疾病。

基孔肯雅病发病周期一般3到10天,恢复期长达几周至数月,甚至3年以上容易引起并发症。

发病时可能有恶心呕吐,以及引发脑膜炎而丧命的病症。

医学专家认为,基孔肯雅病毒的动物宿主有绿猴、狒狒、黑猩猩、牛、马、猪、兔等,受感染的动物宿主和病人都是传染源。蚊虫是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传播媒介。保持环境卫生、彻底灭蚊是控制其流行的主要措施。2008年3月18日,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宣布,研究人员在经过大量调查后发现,基孔肯雅病可以通过母婴传播。

据称,此病目前没有有效药物可以治疗,灭蚊为最重要的防范工作。2008年6月,美国科学家在吉隆坡举行的国际传染病大会上报告说,他们与印度科学家正在联手研制一种基孔肯雅病毒疫苗,希望疫苗能使肌体获得对基孔肯雅病毒的免疫力。

tags:检出   归国   病例   深圳   劳务

站长推荐 / Recommend

最近更新 / Latest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