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说民航 | 成都国际枢纽:主基地航司的盛宴,天府机场的悲哀

法律法规网 作者:小柯
来源 来源: 微博头条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19-10-09 23:46:33  评论(/)

​​近日,《成都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引发了大家的关注。规划创新提出了“两场一体”运营成都模式,并明确了成都两座机场的分工方案。根据规划,未来成都天府机场将建成6条跑道、4座航站楼,设计旅客吞吐量1亿人次。那么,天府机场的强势加入,成都的国际航空枢纽“第四极”是不是指日可待了呢?天府机场能给成都,给四川带来什么呢?

成都天府机场效果图成都天府机场效果图

“盛名之下”的“第四极”


按照枢纽中转市场看,目前中南、西南和西北旅客飞欧洲,不论是走北、上、广,都有点绕,所以西部地区应该有一个第四大国际枢纽。而成都、昆明、重庆、西安四城已为此竞争多年,成都无疑已经半程领先。2018年,成都双流机场:


旅客吞吐量5288万人次,排名全国第四、西部第一;国际地区旅客吞吐量572万人次,排名全国第四、西部第一;
国际和地区通航点59个,排名全国第四、西部第一。


从规模指标上,可以说成都双流机场已经坐稳全国“第四极”了。


但是,如果从枢纽质量来看,似乎又是另一番景象。2018年成都双流:


中转旅客约44万人,排名全国第七,西部第二(仅相当于昆明长水的一半);中转旅客占比则仅为1.7%,排名全国第十四,西部第二(昆明长水全国第五)。


成都双流以全国第4的旅客吞吐量和第4的国际通航点,实现了全国第7的中转旅客人数和第14的中转旅客占比,第四大国际枢纽似乎有些“名不符实”。


换句话说,成都双流机场的国际枢纽能力与其机场规模不相匹配,与成都的城市地位也有一定差距,双流枢纽对成都城市国际化发展的拉动作用还有待提升。

2018年“三大枢纽+西部四场”枢纽指标排名(万人)2018年“三大枢纽+西部四场”枢纽指标排名(万人)


“第四极”必须迈过的“两道坎”


那么,成都这么好的区位条件和城市基础,为什么没有打造出高质量的国际枢纽呢?我认为,都说成都城市格局是“两山夹一城”,其实打造第四大枢纽也一样,成都必须要迈过“两道坎”。


第一道坎,一定要有一家独大的主基地航司。有了强大的主基地航司,才能构建完善的国内国际网络,才能提供足够的中转衔接机会,才能利用便宜的票价吸引全国各地的旅客来成都中转。


但目前成都双流却是有些尴尬。三大航和川航都是主要基地公司,强得令很多机场都很眼红,但却呈现“两强+两大”的“群雄混战”格局。国航作为“扛把子”,市场份额还不到25%,川航作为“地主”,份额却仅20%,东航和南航紧随其后,份额分别是12%和9%。目前来看,这“两强两大”没有一家能够接下成都枢纽建设的重任。

双流机场“两强+两大”格局(2018年冬春市场份额)双流机场“两强+两大”格局(2018年冬春市场份额)


第二道坎,要破解时刻“紧箍咒”。现今的协调机场,可以说个个都戴着“时刻紧箍咒”,但有的紧一些,有的松一些。成都机场的业务量规模是西部机场中最大的,但小时容量却只能排在第三,排在同为双跑道的昆明、西安之后。从实际架次增幅来看,近5年成都机场的起降架次增幅也只排在“西部四大天王”的第三位。可以说,时刻容量是成都机场的核心瓶颈。

近五年“西部四大”架次增幅走势(截至2019年7月)近五年“西部四大”架次增幅走势(截至2019年7月)

期盼已久的天府枢纽规划


在争夺国内“第四极”的征途中,成都一直无法甩开昆明、重庆和西安。特别是眼睁睁看着昆明长水机场的迁建和重庆三跑的投用,再低头看看自己辛辛苦苦建好却不太好用的“二跑”,可能总有些英雄气短吧。


如今,成都终于迎来了天府机场。6跑4楼1亿旅客吞吐量的天府机场,无疑将为成都带来巨大的的时刻增量,瞬间有种鸟枪换炮的感觉。为了更好实现两场运营,四川省政府和民航局联合发布了《成都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描绘了两场分工布局方案。主要有几个要点:


枢纽布局:双流机场位于成都西南角,距离市中心天府广场18公里;天府机场位于成都东南角,距离天府广场72公里。

18公里的双流和72公里的天府18公里的双流和72公里的天府

枢纽定位:天府机场为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的主枢纽,服务成渝城市群的核心机场,承担客运和货运的核心枢纽功能;双流国际机场为主要服务国内点对点商务航线的区域航空枢纽,同时保留国际口岸功能,保障地区航线、国际公务航空业务和国际备降航班。
两场划分:国航、川航、成都航等基地公司两场运营(全部国际线和少量国内线搬迁),东航上海航线(是的,东航只有一条线)、西藏航保留双流机场,其他航司原则在天府机场运营(全部发配)。国际航线全部平移至天府,地区航线保留在双流,全货机分阶段平移至天府,双流保留约460个日客运航班。天府机场60%新增时刻优先配置给国航和川航。


主基地航司的盛宴“第四极”建设的悲哀


理所应当,这个两场规划方案极大地照顾了主基地航司的利益。比如国航和川航可以保留在双流机场运营,其他非主基地航司全部要发配到70多公里远的天府机场;比如(传闻)国航和川航平移到天府机场的航班量仅占总平移量的不到30%(远低于其45%的市场份额),但却可以在天府机场拿到60%的增量份额;比如国航和川航在天府机场均拿到了比较稀缺的红线内用地……


当然,照顾主基地航司也算是行业惯例,毕竟国航和川航都曾为四川民航市场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未来是枢纽建设也离不开他们的鼎力支持。


但是,为了照顾主基地航司的利益,却给成都“第四极”枢纽建设挖了个大坑,这就不是很好理解了。以笔者个人经验判断,按照目前两场分工方案,成都枢纽建设将基本上注定以失败而告终。为什么?有两个理由:


1.主基地航司国内国际两场运营,切断中转“自废武功”

大家知道,按国内三大枢纽水平来看,国际航班上的始发旅客基本上只能填满一半左右的座位,航班要保本,必须还要有50%左右的中转旅客补充。所以当下国际航空枢纽的打造主要看中转。而国航川航等主基地航司的国际航班全部平移至天府机场,但国内航班却大部分都保留在双流机场。两机场相距60公里左右,是要让国航和川航的旅客提着包、拖着箱,拉着孩子,搀着老人,跑60公里中转吗?

未来天府机场的国际航班,只能靠两家公司新增的少量国内航班来输送中转旅客,效果可想而知。建设枢纽,先砍国内航线网络,相当于大侠修炼神功,要先自废武功,再从头修炼,有点“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有上”的意思。


2.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两虎没事,枢纽受伤

上面提到,要建设枢纽,必须要有一家强大的主基地航司,这点成都双流机场已十分苦恼。但新规划却“涛声依旧”。国航和川航按1:1比例平移航班,并共同瓜分60%的增量(可能是各30%?)。那么未来,天府机场没有一家航司份额能超过三分之一,枢纽建设又要靠谁呢?

首先看国航,载旗航司,国际市场实力最强,但对国航来说,北京永远是面向欧美的主枢纽,成都最多只是次枢纽,且主要是面向东南亚和南亚,欧美运力的投入可能会比较谨慎。

那川航呢,本土航司,忠心肯定没的说,且拥有国内第5大宽体机队,理应寄予厚望;但川航市场份额仅排名第二,枢纽建设经验和能力均有欠缺。

总结一句话,国航有能力没意愿,川航有意愿没能力,确实两难。


总之,民航“第四极”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天府机场对于成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机遇,如何以枢纽建设为“核心目标”,引导主基地航司、各航司、机场和政府形成各方合力,科学合理分工,培育和扶持一家主基地航司,完善中转网络,引导中转客流,这是成都当下要认真考虑的。


现在如果挖了个大坑,等转了场,木已成舟,成都的“第四级”可能就真的要凉了……​​​​

tags:

站长推荐 / Recommend

最近更新 / Latest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