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说球】“浪漫主义”和“理性”

法律法规网 作者:dations
来源 来源: wbtt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19-05-21 06:34:50  评论(/)

​​1.“浪漫主义”和“理性”


理性(reason)的反义词不是非理性,而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一个非常文艺的思潮,认为人作为人不是来讲理的,是来讲感情的。浪漫主义认为田园牧歌的原始社会比现代社会好。——斯蒂芬-平克《启蒙此时》


先来简单回顾一下曼联在索尔斯克亚上任后的表现,主要侧重在教练的思路方面,或许会让大家对球队下个赛季的重建有一些思考。


在12月底接手球队后,索尔斯克亚连续打出了一波大胜,索帅上任后的思路,是利用拉什福德-马夏尔-林加德这一前场组合的技术和冲击力,为博格巴撑开发挥空间。这个阶段曼联开启8连胜,大部分比赛都是一路领先的顺风球,而且在面对热刺时,德赫亚开挂,可以说全队都处在换帅红利的“鸡血”buff之中。


这个阶段索尔斯克亚用前场带动球队的思路,可以说他的本能反应,体现了他自己职业生涯中对于足球运动本身的理解。尤其是对于前锋的重视,刚好释放了球队之前被穆里尼奥的防反战术和更衣室管理压抑的能量。


困难的开始,是球队第一次一周双赛时,主场艰难踢平伯恩利——0:2落后的逆风球,林德洛夫补时绝平。困难的爆发,则是主场面对巴黎——林加德和马夏尔半场连续伤退,下半场开场后被对手在15分钟内击倒。而困难的高潮,则是主场对阵利物浦——半场不到,埃雷拉、马塔连续伤退,替补登场的林加德踢了不到20分钟也再次因伤离场,索尔斯克亚半场用完换人名额……


困难的出现,当然是索尔斯克亚自己给自己挖的坑——依靠前场带动,必然导致大量前插和回追时的冲刺,球员可以依靠精神属性撑住场面(逼平利物浦),但是身体机能的天花板毕竟是这个运动的第一性原理(主场输给巴黎)。


接下来,索尔斯克亚在应变方面,不可谓不努力——博格巴在对阵水晶宫和南安普顿的比赛中,几乎踢遍了中场的所有位置;麦克托米奈-佩雷拉-弗雷德首发后,为了弥补中场经验和能力的缺失,变阵3后卫。


这个阶段的问题和挑战,是索尔斯亚克必须用“理性”的战术设计,来发挥出一支多线作战豪门球队的阵容深度,以及加快完善球队的后场建设,来减少球员比赛中的消耗,这些东西,都是主教练硬实力的展现。


欧冠中逆转巴黎的第二回合,主场一球小负巴萨的第一回合,是这个阶段索尔斯克亚在战术层面做的不错的两场比赛。客场面对巴黎,临场用右翼卫达洛特换下受伤的拜利,杨教授内收右中卫稳住防守可以说是最后翻盘的关键调整;面对巴萨时,卢克肖内收左中卫钳制梅西并提供后场小球,达洛特同侧提供推进,这两人一起把博格巴送上前场的思路,都值得肯定。


但是,在面对巴萨第二回合的比赛,索尔斯克亚放弃了第一回合成功的3后卫体系,重回拉什福德-马夏尔-林加德的“前场发动机”思路,开场拉什福德错失单刀,在左路逆足的杨教授和单后腰弗雷德羸弱的防守,完全无法应对梅西的冲击,球队在客场坚持了15分钟后,被梅西连入两球。随后球队沿用同样的433战术,客场0:4惨败埃弗顿,欧冠出局,联赛失去争四可能,陷入彻底的低谷。

1 曼联后场糟糕的出球和防守1 曼联后场糟糕的出球和防守

这两场比赛,索尔斯克亚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继续沿用和打磨3中卫来稳住羸弱的后场,希望伤愈归队的锋线球员继续带领球队前进,能看出索尔斯克亚性格中“浪漫主义”的本能,多过硬实力的“理性”。


毕竟是99年三冠王+大逆转的红魔底色。

2.“五个层次”和“思维闭环”


把人的思维水平分成五个层次。在第一个层次上,思维没有形成闭环,思考也没有逻辑。具体表现是,一会儿说A,一会儿说B,没有自己的观点。第二个层次是,思维没有闭环,但思考有逻辑。表现是,会有符合逻辑推理的观点,但是观点时常左右徘徊,自相矛盾。第三个层次是,思维有闭环,思考有逻辑,但是,是在比较低的层次形成的逻辑闭环。它的坏处是,持有这种思维的人会困在自己的逻辑闭环中,具体表现是,对不同的观点,先表示有道理,然后就快速转折,用自己的逻辑进行反驳过往的经验反而成为自己的枷锁。第四个层次的人,在更高的思维层次,形成了自己的逻辑闭环。这种人在交往时,会展现出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看事物的方法,让人敬仰他过去的经验和知识结构。但是,问题是即使自己的认知结构已经出现漏洞,仍然希望用过去的体系来填补这个漏洞。在新时代却还在用旧有的逻辑来解释新世界第五个层次。这种人会在高层次形成闭环,但是,却能始终保持一种开放心态。他愿意随时打碎自己固有的思维闭环,填补和延伸自己的认知结构。——刘润《五分钟商学院》


如果把这思维的“五个层次”分类作为工具,对于索尔斯克亚会有一些更加清晰的认识。


现在充斥网络的各种“键盘侠”和“小学生”和很多流量自媒体分别处于第一、第二层。而处于顶级联赛的职业教练,至少也能够达到“思维闭环”的第三层。


穆里尼奥无疑处在第四个层次,这段话简直是对他的完美总结。而代替他的索尔斯克亚,至少目前来看,并没有锤炼出自己在球场上的一套逻辑。


通过之前的白描,能看出,索尔斯克亚执教曼联初期,赛场上的逻辑是连贯的——利用拉什福德-马夏尔-林加德在前场的体能输出,进能压迫对手防线撑开中场空间,退能帮助3中场完成覆盖,加上双后腰马蒂奇和埃雷拉的防守到位率和后场出球,从而保证了博格巴的发挥空间。


而他没有解决好的,是这套逻辑运转起来后,必然出现的伤病问题,林加德在对阵利物浦比赛中替补出场再次受伤离场,反应出的真实问题,是索尔斯克亚上任后的这一套东西,只是在场面上做到了自洽,当球队遭遇一周双赛的连续作战,立刻土崩瓦解。可以说索尔斯克亚并没有做到战术层面的逻辑闭环,这一点直接说明了他带队经验的缺失。

2 林加德的连续伤退,反应出索尔斯克亚的真正短版2 林加德的连续伤退,反应出索尔斯克亚的真正短版

如果说8连胜阶段索肖在场面上搞对了一些东西,但是这些内容背后的逻辑,他一直都没有理顺。随后的比赛中,他的B方案——不论是3中卫+单后腰的大策略,还是对麦克托米奈、弗雷德、达洛特、佩雷拉等角色球员的使用思路,都处在时好时坏,在场面上都无法闭环的程度了。曼联的成绩自然在出现一段起伏后,走向全面崩盘。


索尔斯克亚在媒体和公众面前展现出的谦逊和亲和力,以及对于曼联传统的维护和讲述,能够赢得球迷和媒体的好感。这一点是他的天然优势,也正如之前所说,更多来自他过往积累的“本能”展现。


但是,豪门教练需要具备战术设计上的硬实力,自身对于足球运动的思考逻辑能够闭环的“理性”推演能力,他都远远不够,而这是长期在豪门带队才能逐渐锤炼出来的东西。对比这赛季相对成功的三个对手——热刺逐渐展示出了技战术全面性上质的飞跃,无疑是波切蒂诺在球队长期深耕后自然而然的结果;克洛普这赛季对于利物浦控制比赛节奏从而减少消耗和伤病的改进,已经有目共睹;而瓜迪奥拉的足球价值观,则已经延续了三代人。


这些对手,无疑都经历了长期的积累,才实现了赛场上真正的控制力。面对这样的对手,索尔斯克亚要做的还很多。

3 曼市德比数据对比3 曼市德比数据对比



3.“传统”和“枷锁”


政治思想,并不是学者们凭空创造出来的,而是生长出来的。每个能得以流传的思想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一个心理趋势,而只要这个心理趋势还在,思想就算传承下来了。如果有什么思想能带来革命,它也只不过是起到了点火的作用——地上必须已经有燃料、有炸药,革命才能燃烧起来。——戈德堡西方的自杀


其实,我们都知道,曼联的问题,根本不在主教练这里。


当索尔斯克亚救火救出8连胜,客场逆转大巴黎,撩动的,其实正是曼联这几年一直没找到,却在思想上被传承下来的那一套属于自己的“逻辑闭环”——弗格森代表的重视球队青训和户口本带来的凝聚力,和大“manager”角色下杀伐决断的人格魅力完美匹配,这些当年的思想和光环,对于现在的曼联,依然过于耀眼。

4 弗格森的光环,在曼联依然耀眼4 弗格森的光环,在曼联依然耀眼

在这个时刻,整个俱乐部上上下下,都弥漫着一股味道——更衣室、媒体、球迷、高层、元老院都认为应该立刻转正索帅,更夸张的,像是元老院提出为索尔斯克亚立雕像这样的“Joke”,立刻就能成为球迷兴奋的谈资和媒体炒作的热点。


正如之前所说,这个时候顺势而为,符合“浪漫主义”的人性,撑到赛季末再拿出合同,才是管理层需要拿出更大魄力,甚至为成绩背锅的“理性”。事实是,以伍德沃德为首的曼联高层,在关键时刻的选择,再次证明了自己的无力。


“Unavoidable mistake”,事后英国媒体如此形容这个决定。曼联这些年糟糕的成绩,已经在各种群体中,累积出了足够的燃料和炸药,索尔斯克亚的8连胜和大逆转,只是燃起传统这个“浪漫主义”最后的火星而已。


传统如何变成枷锁,其实是很有意思的社会学话题,简单来说,一个俱乐部的传统文化,其实是一个意义系统,这个系统使得这个俱乐部从球员到球迷,从主教练到管理者,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竞技因素之外的追求。这个追求一开始,肯定和赛场成绩相辅相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传统有时候反而成为了凌驾球队成绩之上的存在。


比如说,在弗格森时代,这个系统的输入是英国年轻户口本的凝聚力、老特拉福德、弗格森时间和吹风机,而输出,是大逆转,是连续多年稳定的胜利交付,是战斗到最后一刻的红魔精神。


而现在,对于索尔斯克亚来说,这个系统的输入是球队连续三年在联赛中垫底的跑动数据所折射出的孱弱精神和糟糕的成绩(几名核心球员的跑动数据没法看),而输出,变成了重回拼凑英国户口本从而提高凝聚力的老路。

本末倒置,就这样顺理成章的完成了。


但是,当我们在貌似理性的批判英国户口本建队的种种问题时,对于索尔斯克亚和整个俱乐部的上上下下来说,这是不是又是一个Unavoidable mistake呢?


5 曼联3年跑动距离英超垫底5 曼联3年跑动距离英超垫底

6 博格巴场均64%的跑动在散步6 博格巴场均64%的跑动在散步

7 马夏尔-卢卡库场均跑动不到9km7 马夏尔-卢卡库场均跑动不到9km

4.“路径依赖”还是“拨乱反正”?

管理学,绝不只是管理公司的学问,它是帮助你管理周围所有资源的学问。管理学是利用各种资源,破局而出的智慧。但是,有些局是很难破掉的,尤其是自己给自己做的局,因为思维体系一旦封闭,就无法从内部打破——宁向东《清华管理学课》


索尔斯克亚在赛季最后,直截了当的指出有些球员的表现配不上这身球衣。随后提出要重走曼联当年的英国户口本的青训模式,这既是路径依赖,也是他近距离反思这几年大肆烧钱问题后的拨乱反正。


这个赛季曼联最让人挣扎的,正是之前提到的后场建设——整个主力后防线,只有卢克肖一个点具备出球能力,这在很多比赛中,被对手针对的无比僵硬。对比英超其他对手,曼联和对手的差距,可以直观的理解成斯莫林和范戴克、大卫-路易斯、拉破尔特、维尔通亨的差距(最终中卫能力较差的曼联和阿森纳无缘前四,也能直观的说明后场硬实力的重要性)。


弗格森时期的曼联,在中后场拥有里奥-费迪南德、加里-内维尔、基恩、斯科尔斯、卡里克这样国脚级别的优质户口本,但是这条路走到最后,是高龄斯科尔斯复出救火、吉格斯改踢中场核心的无奈。说明的底层问题,是英国人对于足球运动的理解,最终导致本国中后场青训球员天然的基因缺陷。何况,现在优质的英国户口本,已经更多集中在利物浦和热刺这样逐渐趋于稳定的球队之中,索尔斯克亚想要玩转这一套,无疑难度更大。


索尔斯克亚在最后几场比赛中,将后腰出身的麦克托米奈改造为B2B,试图为同侧边卫提供插上保护的战术,多少能看出一些他试图通过打通边路通道,来解决后场出球的思路。


足球运动有着团队运动中最好的包容度,球队建设时,那些能做到力量、速度、技术三点平衡这个第一性原理的球队,往往能够走的更远(这一点在战术无秘密的今天,更加重要)。重回“传统”,则必然背上偏科这个沉重的“枷锁”。


以上是曼联“路径依赖”的问题所在,下面谈谈“拨乱反正”的刚需。


曼联这些年肆意烧钱的行为,最终导致免签桑切斯和50万磅周薪的问题,在这个赛季,最终引爆了更衣室,德赫亚索要40万磅周薪未果,出现连续低级失误,最具红魔精神的埃雷拉索要10万磅周薪未果(在队内只是林加德的水平),赛季末确定走人……而这些管理问题,和博格巴、马夏尔在场上散步一样,最终都会赤裸裸的展现在赛场之上。

8 英超各队工资性价比,曼联垫底8 英超各队工资性价比,曼联垫底

如果说重回英国户口本,在战术层面掣肘太多,那么如何让俱乐部从前几年大肆烧钱的病态建队思路,重回健康理性的经营模式,索尔斯克亚至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按理说,这是足球总监的事情,也是曼联球迷不断念叨的,俱乐部走向现代化管理的标志。但是,随着代表弗格森大“manager”传统的索尔斯克亚转正,传统派掌握了竞技话语权,打出重走青训建队的口号,这个位置的人选,非但并不好找,还可能出现找了不如不找的尴尬。


如果说转正索尔斯克亚是一个“Unavoidable mistake”。那么,目前索尔斯克亚所推动的,以青训户口本为依托的改革,因为可以被看做一次符合俱乐部当前整体利益的拨乱反正,必然带来远离足球总监所代表的现代化管理的结果。


而这一点,有极大概率,会成为曼联的下一个“Unavoidable mistake”。


能否玩转这一套,代表曼联传统的“浪漫主义”能否顶住现代商业化背后的“理性”,是索尔斯克亚真正面临的巨大压力。


曼联的优势是依然有钱,但是如果把有钱作为终极资源,只会不断掉进自己给自己挖的坑、设的局。

9 曼联在球队品牌价值方面,依然位居英超榜首9 曼联在球队品牌价值方面,依然位居英超榜首

5.“选择压”和“进化”

一方面,进化会给理性一个正的选择压,讲理性的族群会比不讲理性的族群演化得好,会获得更多的资源、有更好的生育权,更容易做大做强,所以理性必然被发扬光大。另一方面,人们总是把理性当作一个工具,而从来没有当做信仰。一个人完全可以非常善于使用理性,但是与此同时却不相信别人用理性推导出来的思想。这个矛盾,给今天的学者们带来很大的困扰。——斯蒂芬-平克《启蒙此时》



这赛季的英超球队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丰收,联赛竞争异常激烈,同时还能把欧战变成过家家的游戏,最后不论哪支球队站上领奖台,真正成功的,是英超。而英超成功的关键,是良好的资本运作,是用均贫富的理念,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整个联赛的竞争力。


“选择压”带来“进化”的动力,带来回归常识的力量——把资本作为一个因素而不是幕后玩家,让资本-人才-内容的经营模式“逻辑闭环”,成功的雪球自然越滚越大。

10 均贫富理念下的英超各队收入10 均贫富理念下的英超各队收入

在俱乐部经营层面,已经逐渐找到理性运作的曼城、利物浦、热刺,都具备了一个健康的团队基础。曼城直接移植了巴塞罗那几代人积累下来的成功经验。利物浦在走过了5年弯路后,芬威集团终于找到了克洛普这个完美匹配球队气质的领军人,这个赛季开始投入真金白银后,德国教练几乎把老板的每一分钱,都变成了实打实的赛场内容。而热刺已经形成了自己稳定的经营模式,深耕团队建设的经验被《优势:足球顶级思想家的领导秘密》一书作为正面例子所宣传,这赛季在零投入的前提下,实现了欧冠的突破。


作为对比,马竞高薪续约格里兹曼打破更衣室平衡后,后者不得不在赛季结束后自行宣布离队,登贝莱和库蒂尼奥过亿的身价和千万级的薪水,这个赛季基本打了水漂。尤文带来了C罗,结局是球队真正的支柱阿莱格里黯然离队。这种砸钱赌冠军失败的后果,往往需要球队消化很多年。道理都明白,但是所有人都有认为自己可以是那一个“幸运儿”的浪漫主义潜意识。


如何构建一支具有战斗力的队伍,如何保持球员对荣誉的饥渴,是金元足球时代资本背后的另一面,是尊重这项运动客观规律的“理性”。因此,或许热刺和利物浦高层真正的挑战,可能在欧冠夺冠之后才会逐渐体现出来——如何在经济平衡的条件下,让冠军球员保持饥渴,永远是一个管理学的难题。但是精于算计的列维和找到克洛普的芬威集团,无疑已经完成了球队发展的路径建设,将俱乐部变成了管理现代化的企业,只要不发生主教练离任的极端情况,至少能够为球队稳住底线。


横向对比带来的结论,是顶级俱乐部的建队,钱只是一个因素而已。能否在竞争的“选择压”下不断“进化”,不断找到新的资源、引入新的思维方式,才是能够最终破局而出的关键。


历史把索尔斯克亚推上了风口浪尖,是再次跌的更深还是逐渐稳住局面,取决于你是相信“理性”还是“浪漫主义”。


乐观来说,如果能逐步清洗掉索尔斯克亚眼中不配穿上曼联球衣的队员,同时引入像是库利巴利这样渴望荣誉、具备硬实力的核心球员,辅以本国青训,在场面上撑住,他可能会是球队开启现代化建设之前内部整合的最后一棒。


悲观的看,这个建队思路在竞技逻辑上的硬伤始终存在,而且非2-3个转会窗无法完成,不确定因素太多,这使得索尔斯克亚和6年前的莫耶斯一样,仿如电影中所说的“此时此刻”和“彼时彼刻”。​​​​

tags:

站长推荐 / Recommend

最近更新 / Latest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