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的城市经常出现道路拥挤的情况,加上骑楼的摩托车、轿车与络绎不绝人潮车阵,密集度过高容易影响都市人的心情。不过,新竹县竹北市的都市计划起步较晚,规画者以长远考量,加上当地严格限制建蔽率与容积率,暂时免除上述问题;如若各家建商也愿意退一步为城市着想,相信让城市更加美观、进步并非难事。
█退缩空间 礼让行人
购买一楼店面的住户与商家,总希望店面再靠近马路一点,因为越靠近街边越易被看见,造成许多商业型建案也跟着往前,只要能选择最小规范:如15米以上道路规定留设的6米退缩空间,就不会主动越过这条限制。
虽然大砚建筑团队千方百计为住户量身订作住宅大楼,却也愿意礼让人行道给路人而做出另一种变革,从“五五侘”开始到今年三月公开的“九+1”,都尽力退缩高过法律规范的空间,他们知道建筑是构成都市样貌的基本因子,善待都市本来就是建筑人责任。
不打算只符合政府法规标准,却期盼礼让街景聚落、留给城镇更美好的市容,听起来大砚建筑团队野心未免有些大,但大砚建筑发言人林帝沅相信,建筑人的小举动能带给都市别于以往的景像;况且现代人已够繁忙,如果回家路程还得经过拥挤的狭小道路,实在难为心情加分。像三面临路、近千坪方正基地的大砚“九+1”就把过去的作品经验与优点整合,规画开放式无围篱空间,以多层次植栽铺陈“Green River”与几何造型的石头座椅,让景观不只纯粹用眼欣赏,更能实际进入绿*空间内去感受。
█降低高度 开阔视野
其次,“降低高度”也能友善都市,例如座向朝西的“五五侘”隔壁是一栋超高楼层建筑,即便大砚建筑团队知道多数人爱买高楼,但在只有三十米道路的高楼旁再盖一座,必定会阻挡阳光,于是主动降低建筑高度;这或许是种无奈的牺牲,但有舍就有得,他们反而把这视为让城市更美观、天际线不压迫的小小贡献。
第三种友善都市的方式为“兴盖美观建筑”,当然,最保守的作法大概是双栋四并建筑,或是参考现代城市盖哪种房屋、流行哪种风格,但大砚建筑团队不愿妥协潮流趋势,他们认为房子要有美感层次,更应针对不同区域环境举一反三多元设计,如此才能丰富城市景观;否则放眼望去,整排建物不分你我都一样,像极了枯燥乏味的复刻版。
林帝沅说,人是无法永远独善其身的群居动物,不管住在哪,总得出门活络身心和人相处,那么踏出步伐的同时,映入眼帘的画面应该是让人心旷神怡的宽阔街景、阳光绿荫与矮树,抬头还能看见蓝天。
█世界大同 城市“共好”
大砚建筑团队多数成员于新竹市长大,长辈更于大同路发迹,曾兴盛一时的此区过去有律师事务所、写字楼、打字行穿梭,但新竹地方法院移址竹北后,大同路与世界街也逐渐没落,基于对家乡老街的情感,大砚建筑团队与当时新竹市立动物园复兴运动发起人林智坚,邀集世界街起家的鸿柏建设组成“世界大同城市共好协会”,希望吸引年轻文创产业者或简餐咖啡进驻,让原生商店与新店面带动老街活化。
协会举办了“世界大同Color day”大型封街活动,协会伙伴与市政府协调、与里长居民沟通,还邀请街头艺术家、歌手live演出,举行踩气球、DIY绘制、发放传统老店八一四冰棒给民众。从早期引来外界批评,到坚持两三年后渐渐被认可,甚至受市府之邀至新竹之心东门城旁绿园道合办“世界大同.麋鹿市集”活动,今年也正准备于5月28日于新竹护城河畔举办“世界大同.白*夏天市集”活动,不只牵起新旧时代的新竹人情感,也完成大砚建筑团队回馈社会、友善都市的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