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娱乐顶尖自媒体 只说真话和笑话
犀牛娱乐原创
文|南如珉编辑|朴芳
仿佛2019年春节档的角逐就在眼前,而来年春节档的布局却早已开始。
目前2020年已经拥有了《唐人街探案3》、《囧妈》、《紧急救援》三部超级种子,随着《中国女排》砸入春节档,整个格局又有重大变化,如今这四足鼎立的样子,像极了又一个“史上最强春节档”。而这四部影片跟往年不同,彼此之间类型完全不同,彼此之间有着不错的兼容性。
国民级、高话题
《中国女排》是类型片崛起的机会
在中国电影的类型范畴里,运动类型还是一个相对的空缺,当然不能说它没有,但由于这个类型完全没有冲出市场,导致它处在一个严重被压抑的状态。想要冲出这种困境,难于上青天。绝大部分中国类型片都出不来,最大的原因是类型没有到极致,内容跟不上类型,而绝不会是中国观众不爱看。
从过往的数据能够看到,不论如何将体育竞技融入到商业电影中,都很难收获好的市场,目前国内运动类型电影的票房最高者仅是《破风》的1.45亿而已。同时,运动类型电影数量极其之少,近年来罕有在大银幕上看到,证明了在创作源头上,各大片方是忌惮的,信心不足的。
这再度证明了它的受众真的是有瓶颈,存量市场极其有限,增量观众更是无法进场。但2017年一部运动类型电影《摔跤吧!爸爸》的横空出世,不仅令印度电影横扫内地电影市场到今天,更是证明了观众绝对不排斥运动类型,只是因为之前做得还不够好,没做到令观众走进影院的程度。
一部《摔跤吧!爸爸》不仅打了市场的脸、经验的脸,同时也给所有小众类型片证明:别再把类型片没人看归结于太小众,就是拍得还不够好而已。当然,这句话几乎适用于当下内地市场的任何一部电影。
想要挑战运动类型影片,小题材的难度偏大,前期的曝光度不够,项目便会泯然于众生。所以,陈可辛的两部运动类型影片的横空出世,将有着重大的意义。《中国女排》跟《李娜》的一前一后,会将这一类型真正涌入到主流市场,对运动类型电影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率先上映的《中国女排》选择了大年初一这个曝光率最高的舞台,无疑会将它的热度和能量最完美的呈现出来。作为竞技体育,中国女排是极其适合搬上大银幕的,尤其是2016年在巴西成功拿到奥运会冠军,让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度拿到冠军,堪称最完美的运动类翻拍素材。
而陈可辛已经证明了他拍现实题材电影的能力,在《中国合伙人》、《亲爱的》两部现实题材电影中,精准的拿捏到内地观众的口味,掐准了内地市场的脉搏。在近五年的时间里,罕有听到陈可辛的动作,除了几部监制的作品,并没有进行导演工作,用《中国女排》来强势回归,再合适不过。
一切都是最顶级的配置,只为重塑2016年奥运会夺冠的神迹,只为呈现郎平为首的中国女排姑娘。相对于中国女排夺冠的收视率奇迹,接下来的票房奇迹或许只是时间的问题,尤其是它将带来不可限量的增量群体,更是其他电影无法比拟的。
对于这种国民级的影片来说,是最容易打破类型壁垒的,小众类型的劣势消失殆尽,反而题材会成为优势。它将极具煽动性,点燃观众的情绪,这是每部超级爆款都具备的元素。
是时候再次打破荒谬的天花板论了
对于内地电影市场来说,准确一点,它是从2002年才正式踏入市场化的,这也就意味着,内地电影的市场化仅有不足20年的时间。距离成熟跟饱和有着太过遥远的距离。但就在这种身在半山坡的状态,却被很多人下了大量盲目的定义,以及接踵而至的市场谬论。
拿中国的类型片来说,90%以上的类型片都远未触及到它的天花板,但就偏偏全行业的人都爱聊天花板论。听到最多的就是“推理悬疑电影,天花板也就5亿”、“类型这么小众,顶天也就3亿”。这可能是最害人的市场言论。
在《我不是药神》上映之前,现实题材的天花板是4亿。现实题材的天花板是30亿+这件事,如果没有《我不是药神》的存在,就没有任何人会相信,就一直按着3-4亿的体量标准来衡量所有的现实题材电影。同理,在《流浪地球》上映之前,国产科幻的天花板只有6亿。
而现在,这种事一直在继续,没有人会相信,会有30亿量级的惊悚片、悬疑片、动画片等等!因为目前还没有,大家还没看到,更重要的,这违背于当下的市场常识。这种荒谬的理论之所以有人信,是因为大家只看数据,只看过往的经验,但中国电影的过往数据和经验,有90%都是没有价值的。
他们只会看到眼前的数据,轻易的翻出此刻的票房,指着票房最高的类型片说,这是它的天花板。而这种言论在真正的干涉创作端和内容端,无数的小白拿天花板论来约束、评估一个项目,大量的项目因这种观点而被叫停。
体育励志类型也是一样,被行业评论为小众的类型片,天花板极低的类型片。目前中国的体育励志电影少之又少,因为血淋漓的数据告诉大家,这是一个坑。如果它不是陈可辛的《中国女排》,绝不会那么轻易的出来,中国体育励志电影的出现要继续推迟。
而《中国女排》的出现,除了它自身的意义之外,最大的价值是它又能给所谓的天花板理论上一课了,打碎这种天花板论的谬论。但凡有这种打破常规,甚至打破市场规则的影片,都是在助力中国电影类型片的成长,从而引领、培养观众观看类型片,提升观众的多元性。
中国电影仅是起步阶段,对于绝大部分类型片来说,其真正的天花板至少都在30亿+的体量,当然要抛开文艺片、纪录片、歌舞片等真正小众的类型。在未来,类型片的真正天花板会逐一被捅破,市场的真相也将被暴露的越来越多。过去的《战狼2》、《我不是药神》已经在不断证明,接下来,将从《中国女排》再次开启。
END
【合作 | 投稿 | 应聘 | 读者社群】
犀牛娱乐诚招记者、实习生、兼职若干名,要求对泛娱乐领域产业报道有态度、有热情、有文笔,善于观察和思考。有媒体经验者优先,财经和新闻相关专业优先,对影视、网生内容有较深入了解者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