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央行总裁杨金龙今 (2) 日参加金融研训院研讨会时指出,国内超额储蓄,主要反映人口结构变化和企业投资不振,台湾企业甚至由资金需求者,转为资金供给者,因此思考台湾资金运用战略,关键点应在如何促进企业与民间的实质投资。
杨金龙指出,台湾国外净债权累积主要来自经常帐长期顺差,而经常帐的顺差则反映国内长期存在超额储蓄,也就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资源未能完全运用,因此通过投资或借贷予国外部门使用,国内企业超额储蓄率甚至 2017 年达到 7.4% 高点,是台湾整体超额储蓄扩大的重要因素。
据主计处统计,从 2009 到 2018 年,台湾平均储蓄率 32.6%,投资率却只有 21.2%,超额储蓄率平均达 11.4%,不过,过去一年,由于国内投资增加、资本财进口扩增,使超额储蓄率由 2017 年的 14.6% 降到 12.0%,同期间经常帐顺差对 GDP 比率也降至 12.2%。
另一方面,台湾人口结构中,0-19 岁和 20-39 岁年龄层,占总人口比重开始下降,而 40-64 岁和 65 岁以上年龄层占比则快速攀升,且 2000 年初期以来 40-64 岁的占比更超越 0-19 岁,此期间储蓄率也呈攀升趋势。
杨金龙认为,少子化和人口老化,成为推升台湾民间储蓄率的主要因素。
杨金龙表达忧心,台湾企业投资率呈现下降趋势,不利研发创新与技术进步,而台湾经济成长率在此期间的表现,低于全球经济成长率的平均值。
杨金龙今日参与台湾金融研训院“回流资金—再造产业成长契机”研讨会,并以“台湾资金运用的战略思考”为题提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