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翎呐
编辑:翎呐 笑花
和颐酒店事件中,女子“弯弯”入驻看似安全的酒店,却遭遇暴力拖拽,也将很多旧话题拽入了公众的视野:比如掀开了经济型酒店的隐疾,动摇了女*外出的安全感,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看客心态和社会公德重被反思等等。但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一个孤弱的女*,如何发动了舆论的引擎,让百万网友自愿做她的“水军”,帮她上头条;让力可烁金的悠悠众口,成为自己背后的坚强后盾,推动作相关方面有所行动,达成诉求。
在社交网络公共事件频出的当下,人们往往觉得这样的舆论引爆过程不足为奇。但现实中,新媒体的这把利剑也很难被拔将出鞘,舆论引擎的发动绝非易事。很多人可能都可能有过类似的不幸遭遇,有人只将其作为一个梦魇,在隐忍中将其淡忘;也有人试图申诉,但在网络的众声喧哗中,个体的声音细如蚊音,片刻间隐没,似乎所谓的新媒体只是别人的话筒和广播。但“弯弯_2016”则成功利用微博这一工具,博得了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推动了诉求的达成。如同得渡民意的汪洋,最终抵达权益诉求的彼岸。
尽管关于此事也有质疑,比如微信公众号“长安君”提出四大疑点:警方究竟有没有及时赶到?涉事酒店是不是“卖*窝点”? 是真实遇害,还是“营销”抑或“商战”? 是否有出钱删帖的交易?认为当事人视频发布、当事人微博转发时间点过于蹊跷,恰逢酒店所属集团退市,并入其他企业等角度质疑事件的真实*。
但显然,无论事发中的反应,还是事发后的言行表现,当事人的表现都堪称运用新媒体维权的典范,在相关话题和问题的澄明和解决上,这一事件也具有案例效应。如网友“王大大”所言:弯弯,是一个有智慧的受害者。在遭受伤害的当时,她成功地救出自己。发出这条消息,“炒作”这些事件,会让更多人避免受到伤害,甚至可以改变社会、推动法治。如果这是炒作,这应该是令人敬佩和学习的炒作,应该是值得每个被害者学习的炒作。
事件回顾
4月5日凌晨起,网友“弯弯_2016”在新浪微博连发19条微博,发布事发当时用手机翻拍录制的监控视频,讲述事件经过,控诉称“事发至今超过24个小时,酒店经理关机消失,派出所录完笔录无下文,携程投诉无果。”
4月5日下午1点33分,她接到了“平安北京”的私信,“您好,这件事具体发生在什么时间,您有没有报警?哪家派出所接的案?”4月5日晚10时,北京警方表态,称已经开展调查核实,如确实触犯法律,警方将依法处理。
4月6日,和颐酒店方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就“女子酒店遇袭”一事进行说明,并鞠躬致歉。涉事酒店的母公司如家酒店集团在其官方微博发布三份声明,承认涉事酒店在事件处理中的确存在安保管理、顾客服务不到位等问题,表示道歉并承诺整改、追责。央视新闻记者称,在这家酒店了解到,他们已不再接待新客人入住,何时可以订房还不得而知。
4月7日21时许,北京警方专案组在河南警方的配合下,在河南省许昌市将涉案男子李某(男,24岁,河南省人)抓获。
4月8日11时,事件当事人称自己的维权诉求都已实现。
舆情动态
1.“弯弯_2016”微博已被认证为“‘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当事人”,至4月8日中午,粉丝数量近28万。相关微博话题粉丝超10万,阅读量超24亿,引发250多万的讨论。Angelababy、舒淇、海清、姚晨、李冰冰、范冰冰等娱乐明星在微博声援或评论。
2.截至4月8日中午,微信相关文章达8,850条,包括各种女*安全秘籍、指南和对事件的反思。并位列微信热搜排行第四。
3.截至4月8日14:00,百度搜索有相关新闻约4220篇。《人民日报》、《环球时报》、CCTV、《南方周末》、新华社(新华时评)等较具影响力的媒体关注此事。同时,引发了外媒关注,BBC(英国广播公司网站)已连发3篇文章关注事件动态和进行评论。
4.现实中,有人到被指酒店外抗议,声援“弯弯”。
维权技能
1.及时留存证据:在大声叫喊求救,坐在地上拖延被救时间后,及时报警,在民警调取监控视频时,用自己的手机录屏,避免了证据被销毁的可能,同时视频中当事人抽泣着解说事件经过,她的遭遇连同她当时的无助和委屈,都能被看到听到,让人感同身受,无需过多的解释。
2.有意识地设置话题:从第二条微博开始,弯弯自己带上了#和颐酒店女生遇袭#的微博话题。同时将信息@警方及几家媒体。同时,用上了图片、视频、长微博等多媒体手段,弯弯本人也承认,在写长微博时,也刻意抓取了几个媒体会比较容易关注的点,同时请教了在媒体的朋友,并刻意制作了一些吸引人的标签。“我是做互联网的,常刷微博的人,很明白怎么做。”
3.及时关注媒体报道,对“歪楼”情节及时澄清。比如有媒体报道称“作案男子疑似醉酒”,弯弯第一时间在微博表示并不认同。另外,对于“阴谋论”的质疑,也及时进行了否认。
4.摆正私心与公利的天平:单个人的遭遇之所以能够引发舆论的声援潮,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其所发生的地点(北京、中高级酒店走廊)和遭遇可能的普法*,通过视频呈现后,等很容易让女*产生代入感,让关心女*的男*产生同情。在4月5日发布的长微博中,当事人在陈述自己的遭遇同时,也通过表达将个人经历与群体安危挂钩,反问“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你和你的朋友身上,你会如何应对?”并给出了相同遭遇下妹子们如何应对的建议。最后再提出转发要求,这样的设定下,关注者不仅是在为她转发,也是在为自己或自己的朋友转发。所有人在这个事件中都是围观者,但几乎又都是“参与者”。以至于很多网友主动表示要帮“上头条”。
与此同时,她还明确表示“一分钱赔偿都不想要”,并且拒绝了酒店方面提出的给钱删博的要求。是明确了自己的诉求不只是自私的,排除怀疑,也能够进一步获取同情和支持。
5.保护个人隐私:在这一事件上,通过微博推动诉求的达成和提醒相关方面有所作为、迫使酒店方面整改、对施暴方进行惩治应是问题进展的关注点,但是还是有媒体采用“遇袭女孩身份曝光:杭州工作来北京出差”这样的标题来进行报道,显然,遇袭女孩的身份等隐私应被保护而非被追问和人肉。在这一点上,弯弯本人有很强的隐私保护意识,首先是新注册账号发布信息,并且在面对媒体时也只有选择地接受她所认为的可信任的媒体,对网友保护其隐私的做法表示感谢,声明立场。并且对南方周末表示:“我希望,不管是在什么场合,什么样的人、年龄、*别、身材,只要有暴力威胁,就应该去解救他。这不应该跟*别、年龄、职业有关系。”“难道年轻、美丽,也是罪吗?”自我保护的同时,也主动做起了女*群体代言人。
当然,这一事件中的舆情发酵,与话题*质、群体利益、社会心理等无不关系,但整个过程中,弯弯表现出的极佳的理*和智慧也同样重要,懂媒体,善用社交媒体,善用公众的同理心,不轻易被自认为不够诚恳的危机公关所收买,有颇多值得借鉴之处。
最后,倘若事件确凿无疑,那么诉求的达成只是弯弯在经历这样的遭遇之后需要面对的第一步,这样的经历难免会对当事人带来心理上的阴影,恐很难及时抹去,小编同作为女*,祝福她早日摆脱阴影!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官方账号将依托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的学术积淀和平台资源,面向互联网和新媒体发展领域,发布学院动态和行业最新发展,聚焦学界思想精华,对接国际理论前沿,为您提供优秀的原创内容和全面的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