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网综合消息 有些当权的表面上廉洁奉公,实际却不干正事,让那些道貌岸然的家伙掌握着权柄绝对不是国家的幸事,民族的幸事!近日发生了一件有损国家影响的事件,一起来看具体报道!
重庆巫山县大昌镇镇长陈勇被指强行按住贫困户李泽龙头部,要求其鞠躬道歉,原因是,李泽龙接受县里相关人员回访时称,没享受到扶贫政策。
澎湃新闻消息,针对网传“重庆巫山县大昌镇镇长陈勇强按贫困户李某头要求鞠躬道歉”一事,12月9日,巫山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回应澎湃新闻称,通过调查了解,视频中李某被按头鞠躬道歉属实,但按头者是不是镇长陈勇,还需进一步核实。目前,巫山县已成立由县委、纪委、组织部、扶贫办等部门组成的工作小组展开专项调查。
网传一段视频显示,办公室里,一身着皮夹克的男子对站在一旁的老人厉声质问:“明明有300元低保,为啥要打胡乱说?”“你搞错了没?”,老人回应“错了,错了”。随后,“皮夹克”强行按住老人头部,“一、二、三”,边喊边让其连续鞠躬道歉。
澎湃新闻发现,除网传视频外,网上还有一份关于此事件的文字材料。材料显示,被按头鞠躬道歉的老人叫李泽龙,今年60岁,重庆巫山县大昌镇樟树村居民。李家共有3人,上有母亲,吃饭靠喂,还有残障无劳动能力的妻子,李泽龙体弱多病,一家处于贫困状态。
材料写道,2017年11月23日,巫山县两名政府工作人员前来李家询问了解,并做好了记录,拍了照片。26日,大昌镇镇长陈勇和驻村干部到樟树村组织贫困户开会。材料称,会上,李泽龙被镇长陈勇高声辱骂,并强按其头鞠躬致歉。同时质问,“还想不想吃低保?”材料并称,以上内容,有视频为证。
这份文字材料末尾落款人为李泽龙,时间为12月5日,同时附有现场证人张某、刘某等6人签名,并按有红色手印。
针对上述网传视频和文字材料,巫山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回应澎湃新闻称,通过调查了解,视频中李某被按头鞠躬道歉属实,但按头者是不是镇长陈勇,还需要进一步核实。
该负责人说,李泽龙的母亲今年87岁,其妻子属于二级精神残疾,享受每月392元的低保补贴,镇里根据其家里实际情况,还给了3.9万元危房改造补贴。李泽龙实际享受的是国家扶贫政策,但是在县里扶贫工作组回访时,他却反映自己并没有享受到这一权利。
该负责人称,接到李泽龙反映被按头鞠躬道歉遭遇后,县里高度重视,已成立由县委、纪委、组织部、扶贫办等部门组成的工作小组展开专项调查。目前,了解的情况是,大昌镇镇长陈勇在处理村民李泽龙事情上,的确存在言行粗鲁,有损国家干部形象,待工作组调查核实清楚情况后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重庆市巫山县纪委办公室工作人员也称,正调查此事。
拓展阅读
为政成事切忌“只当官不干事”
邓小平同志在文革后重新出来工作时讲过一句话“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这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展现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和宽广的胸襟,为每一名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树立了光辉典范。
领导干部与群众的区别就在一个“权”字,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能否正确为官用权是最现实的考验,党员干部作为党和人民的骨干,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尽其职就要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干实事,就应该敢于担当,坚守正道、弘扬正气,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当官就要担当,当官就要尽职,如果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职,只想出彩不想出力,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难题往后退,出了成绩往前追,那就没有资格做一个好的领导干部。
党员干部的事业观、政绩观从侧面反映了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些决定着我们干事创业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成效。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随着作风建设深入推进,纪律约束不断加强,一些党员干部中出现了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倾向,有的地方还出现了群众批评干部不吃不拿不要但是也不干的现象。该为企业服务、主动到企业服务的不去了,该做招商引资工作的也不做了。这个与党纪党风的要求实际上是背道而驰,格格不入的。
在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新的形式下,为官不易、做官不容易是必然的。但是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为官不为也不是我们党史要求的,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遵守规矩不能无视作为。事业观和政绩观问题,归根到底是“为谁干事、怎么干事”和“追求什么政绩、如何追求政绩”的问题。要坚持用实践的观点对待事业、看待政绩,严谨科学决策,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实际成效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决不搞虚政绩、假政绩、劣政绩;坚持用群众的观点对待事业、看待政绩,一切为群众着想、为群众而干,使干事创业的过程成为增进群众福祉的过程;坚持用历史的观点来对待事业、看待政绩,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不搞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尤其需要我们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的勇气,有利于开拓创新的过程,对那些为官不为、为官不勤、为官不廉的现象,对那些工作飘浮、弄虚作假、胡乱作为的问题,要敢于批评、敢于碰硬,鼓励党员干部多干事、多作为,不断攻克改革中的堡垒、突破发展中的瓶颈、开拓事业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