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网综合消息 无人机是怎么营救遇险者的呢?澳大利亚的这次营救活动基本上都是靠着无人机来完成的!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如何完成的?
据外媒报道,澳大利亚当局说,一架无人机18日在布里斯班一个海滩救了两名遇险的游泳者,这在全球还是首例。
事发时,布里斯班伦诺克斯角(Lennox Head)的救生员正准备接受培训,学习如何利用无人机把游泳者拉到岸上。
然而,培训过后却成了实际应用。有人发现两名在安全水域外游泳的男子被卷入三米高的巨浪中,救生员于是启动了无人机,并在无人机飞行至两名男子上空时,把一个“拯救棒”投入水中。
这个“拯救棒”随即自行充气,让两名男子可抓住,然后游上岸。
新南威尔士州副州长巴里拉罗说:“此前从未有一架装上漂浮装置的无人机被用来救人。”
整个拯救过程历时仅70秒,两名男子虽然精疲力尽,但没有受伤。
巴里拉罗透露,该州政府是在去年12月开始投入43万澳元展开无人机测试。
深圳滑坡现场挖出第1具遇难者遗体 无人机搜救有功
另一个难题是软土太厚。目前垮塌下来的淤泥渣土累积厚达数米至十数米,有的地方站在上面几乎和周围厂房的四五层楼房一样高。
截至昨晚,救援指挥部已基本排除次生灾害的可能。深圳市住建局局长杨胜军说,深圳市组织岩土、燃气、结构、地质等方面专家200多人对灾害现场分析认为,再次滑坡和次生灾害的可能**较小,开展救援基本不会危及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
多处发现生命迹象
据救援消防队员说,目前共有五六处地点发现有生命迹象。现场可见,在标记有生命迹象的地点,消防员用生命探测仪引导指挥挖掘作业。
刘国楠说,经专家和相关部门人员商讨,目前采取分层剥离、多次生命探测结合的搜救方式,“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下,我们制定了开挖的方法。现场已经打开了6个土方的面,我们准备每一层1到3米逐层剥离,发现生命迹象后救援队再跟上,配合开挖队伍进行勘测,尽力尊重和抢救生命,把工作做得更踏实。”
据悉,国土资源部将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安部等部门和广东省、深圳市有关部门对滑坡灾害原因开展调查。
【搜救】
机械+人员+搜救犬+无人机
据新华社电昨日凌晨3时,现场指挥部决定将灾害现场调整为机械加人工网格式搜救,调用78台挖掘机从不同方向展开大规模挖掘,同时组织1200名消防、武警和公安民警配合搜救。
“所有队伍分片负责,每个片区一台挖掘机搭配三个消防人员,挖掘机负责大范围挪土,消防员负责精细化搜救。”一位现场消防人员介绍。
他说,通过不同型号的生命探测仪,救援人员可以用摄像镜头、雷达扫描等不同方式对现场进行探测,但和房屋垮塌不同,泥土滑坡后受压板结,可供探测仪发挥作用的空间极为有限。
在特殊的地质条件下,搜救犬和无人机也难以发挥最佳搜救功效。搜救犬主要靠识别人散发出来的气味搜救,此次灾害现场都被泥土覆盖,散发出来的气味受很大影响,搜救也难了很多。
参与无人机搜救的深圳艾特航空科技公司员工吴浩说,无人机搭载搜救应用器械,可以对手机信号进行探测,但现场土方太厚,无人机只能尽量贴着地面飞行,而施救人员也产生手机信号,这也增加了搜救难度。
【影响】
西气东输管道受损泄漏
据新华社电受滑坡事件影响,中石油西气东输公司广深支干线管道受损发生泄漏,附近西气东输管道发生爆炸,昨日下午,管道爆炸现场天然气已经排放干净。
已到达现场的中石油西气东输广东管理处副处长张志胜介绍,20日11点33分,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广深支干线16#至17#阀室光缆中断报警。11点38分,15#、16#阀室1101#阀门自动关断报警。9分钟内,16#至17#阀室之间管线压力快速下降。至13点19分,受损管线天然气已完全放空。
此条管道承担着向香港供气的任务。据了解,破损段管线勘查和管线注氮等防止次生灾害的工作正在进行。
中石油下属公司负责西气东输工程的管道建设和生产运营管理。中石油工作人员说:“管道距离受纳场大约200米,布局符合相关规定。原来的管道距离地面是两米,事件发生后,整个管道已经被掩埋在地下17米处。”
“西气东输工程采用的是自动化管理系统,一旦气压有偏差就会自动锁死阀门。现场已检测不到氮气,这意味着现场的天然气已排放干净。”该负责人认为,“不是西气东输管道爆炸引发塌方,而是塌方引起了爆炸。如果是管道爆炸,就不是现在这个威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