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后是山屋前是水 [推荐]

法律法规网 作者:dations
来源 来源: 新知网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17-05-15 11:47:30  评论(/)

来源:浙江日报

鲁晓敏

松阳横樟村

南宋宝庆年间(

1225—1227),包拯第五代孙包仁举家自兰溪迁徙到了松阳蟾湖。明朝末年,包仁第十七世孙包继昱再迁到了松阳横樟村。从合肥到兰溪,再到蟾湖,最后到达横樟,这支包氏南迁的脚步停顿了下来,一个宗族从此闭关潜心修养。

横樟村背靠留明尖山,左右两侧九座山脉将村落团团围拢,仅在南方辟出一处狭窄的进口,聚成了一个封闭的洞天谷地。九条山脉齐齐指向村落正中心的包氏祠堂,形成了

九龙抢珠

之势。村落正前方三峰突起,形成案山,如同屏风矗立,阻挡着村落风水外流。两溪在村中交汇,呈现出一个巨大的人字,

天地人和

在这个小山村中齐聚。

在村中行走,只见一路水流潺潺,清澈见底。古村倒影在溪中,建筑物微微地晃动,如同模糊的时间印记。此刻的横樟,安详而美丽。丰腴的林竹从山顶一路浩荡地奔到山脚,将我们淹没在了绿*波涛中。

横樟村包氏祠堂

包氏宗祠就坐落在村落正中央,两水交汇之处,两进三开间,八字门墙如同衙门。让人惊讶的是并不宽阔的宗祠中悬挂着

11块古牌匾,明间正中挂着“

孝肃遗芳

的匾额,此匾为包氏后人追思远祖龙图阁学士包拯而立。深层次的意义不言而喻,这是包氏治家思想的核心,它如巨镜一般照耀着包氏子孙,简单贴切地教导他们怎么做人。宗祠的柱子上挂着十副抱柱古楹联,遒劲的大字仿佛要挣脱框架的束缚,显得灵动十足。

包氏宗祠除了凝聚家族合力、化解宗族矛盾、关注宗族的发展之外,最重要的是培养宗族人才,通过科举取得功名,为宗族发展搭建更为广阔的舞台。他们建有书院供宗族子弟读书,聘请名师担任塾师,拨出义田支付塾师工资和奖励读书人,还以各种措施鼓励族人笃志攻读。自包仁迁居蟾湖算起,

800年来功名加身者比比皆是,历代出了进士4人、举人4人、贡生19人、国学生和秀才59人,加上外迁者更是数不胜数。其中让后人津津乐道的是1193年包仁考中进士之后,到1259年他的曾孙包寿考中进士,66年间,四代进士两代翰林,达到了族人科举最为辉煌的顶点,一时传为佳话。此后,包氏族人好像得到了祖先的佑护,科举和仕途依旧风生水起,时不时有族人步入仕途。据村支书包绍忠说,横樟村在清代曾有一年出现过18顶戴(秀才以上)的记录。我在宗祠看到了他们的画像,满面春风地端坐在墙壁上,接受着后人的瞻仰。

站长推荐 / Recommend

最近更新 / Latest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