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 马云、王健林与任正非的看法一致

法律法规网 作者:迷雪儿
来源 来源: 综合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20-04-29 20:46:15  评论(/)

未来5

年抓紧“买房”还是“卖房”,3

大“拐点”出现,马云、王健林与任正非的看法一致,应该说是“摆明了”。

随着生活逐步恢复正常,人们除了把注意力倾注在工作上,房子问题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根据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去年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但有一个变化是,3月份的降幅相比前两个月收窄,相当于去年同期的85.4%,换句话说,全国商品房市场交易量已经恢复到8成以上。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其中不乏一些热点城市出现销售火热情况,在这样的状态下,一些媒体或者专家喊出了“抄底”楼市的口号。这个时候,人们就有些迷糊了,没买房的人担心房价又涨了更买不起,买了房的人也顾虑会不会是昙花一现,持有多套房的人也有自己的考虑,要不要趁这个时候处理一些房子,而对于那些准备置换的业主来说,到底是“先卖还是先买”,这是他们纠结的问题。

这两天就有一位笔者的小学同学向询问,他目前在深圳,早期买的一套房子市值1500W+,他现在考虑要不要回武汉发展,如果把深圳的房子卖掉,然后在武汉花300-500W都能买一套不错的房子,剩下的1000W足可以做很多事,他现在担心的是万一前者的潜力更大,那岂不吃亏了?无独有偶,另一位持有几套房的朋友也问我,这个房地产到底是一个什么趋势,要不要变现两套,在他看来,万一征税,会不会出现抛售情况。凡此种种,大家无非担忧的是未来房价的一个趋势。如果说普通人看不懂市场走向,那么,我们不妨来看看那些见多识广的商业大佬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就未来房地产市场,马云、王健林与任正非的看法一致

此前有媒体报道,李嘉诚近6年来未在内地摘取一块土地,大家看到的尽是“卖卖卖”,去年还把大连的一个地产项目转掉了,对于李嘉诚这样精明的商人来说,其做法确实让业界浮想联翩。而同做过华人首富的王健林,自2017年就宣布彻底退出房地产,用业内的话说,他带领万达抛弃了钢筋混泥土的肉身,留下了轻资产的灵魂。两位曾经的世界华人首富对待房地产的态度表明,他们并不看好未来的房子。长期如此,短期又如何呢?马云、王健林与任正非的看法基本一致。

早在2017年时,马云在公开场合就表示“未来8年房价如葱”,现在过去3年,虽然大家没看到房价出现大幅下降,但整体上已经处于一个平稳状态,在房地产快速发展的二十多年里,像这么长时间稳定确实不曾多见,而且诸如玉门、鹤岗、乳山等地出现的低价房,一些房子甚至几万块都能买到一套,这更是让人们看到了房价回归的希望。接下来还有5年的时间,相信不少人也在期待验证马云的预测。

而王健林领导的万达曾作为国内商业地产的龙头老大,他对房地产市场的熟悉程度无疑最有发言权。王健林早在北京青年报2012年发表的题为《王健林:希望万达2020年来自房地产收入低于50%》中就说到:“没有一个国家的房地产行业能兴旺超过50年,万达向文化产业转移,正是为了今后的长久发展”。从王健林后来的举措来看,基本上也是说到做到。我们大概算一下,从改革开放至今,我们的房地产已经超过40年发展史。很显然,在王健林看来,房地产已经过了高峰期,要想在房地产赚大钱的机会越来越小。

无独有偶,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则比较含蓄委婉地表达了类似看法,而且不止一次吐槽房地产或者房价,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任正非在回应“总部搬离深圳”的传闻时说到,“深圳房地产太多了,没有大块工业用地了。大家知道大工业的发展,每一个公司都需要一定的发展空间”。而任正非还告诫过年轻人,挣了钱要投入,投入不是买房,而是要学习充电。很显然,任正非对房地产过多挤压实体企业表达了无奈,同时也并不看好买房,在他看来,学习知识和技能远比买房更值得。

由此可知,无论互联网大佬马云,还是开发商大佬王健林,抑或是科技大佬任正非,都对未来房地产的看法表达了类似看法,那就是随着时间推移,房地产不可能再高速增长,想要在房子上赚钱也越来越困难。为什么大佬们不约而同地不看好房地产?以下3点或给我们答案,应该说是“摆明了”。

房地产3大“拐点”出现

1.

政策“拐点”

一方面,房地产正式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时间是在2003年,此后房地产一路保持高速增长,关联上百个行业,对GDP的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数据说超过了20%。不过,中国社科院在《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7:住房,关系国与家》中提出,2018年中国房地产对经济的贡献出现了“由正转负”的拐点。为此,2019年来,国家在多次重大会议上提及“房住不炒”,特别是“不用房地产短期刺激经济发展”的提出,正式扭转了房地产一家独大地位。我们可以看到,本次楼市调控时间持续3年以上,时长创造历史,即使在经济受到这次突发事件影响,国家也并未有任何要放松调控的意思,部分地方试图打擦边球,刺激楼市需求端,但均很快收回,国家对楼市的态度不言自明,由此可知,房地产必须在规则下运行,政策“拐点”下,健康发展才是目标。

另一方面,住房迎来“二次变革”。房地产快速发展,在过去更多的是商品房快速发展,而住房保障体系发展缓慢。但这一切已迎来改变,如在深圳公布的住房规划中,2018年到2035年将建造170万套住房,其中人才房占比20%,安居型商品房占20%,公共租赁房占20%,其他40%才是我们常见的商品房,不到整个数量的一半。其实,不仅是深圳,国家这些年一直在加大保障住房体系建设,新修订的“土地法”从2020年1月1日开始施行,扫清了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最后一道法律障碍,随着大量集体土地上市后,对平抑住房租赁市场租金以及分流住房需求都将发挥应有作用。此外,国家在多城试点共有产权住房的经验越来越成熟,全面推广只待时日。正如住建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所言,未来住房市场将形成多主体供应,商品房市场一家独大的局面将渐行渐远。

再一方面,就是大家关注的房产税。按照发达国家经验,房产税是房地产下半场的重要内容,从这个角度看,房产税,甚至空置税征收,不过是早晚的事,经济学家、原国家财政官员贾康在去年11月份就建议,希望最快3年内启动房地产税。

2.

需求“拐点”

一是人口拐点到来。截至到2019年末,我国城市化率为60.60%,城市化速度趋缓是必然,这意味着新增的城市人口将越来越少,这几年平均每年1500万-1700万的进城人口自然不会持续,过几年可能就在1000万以下了。此外,我们的新生人口呈现一个下降趋势,虽然人口还在正增长,但净人口增长数量越来越小,按照社科院报告此前预计,人口负增长可能在2027年到来,但那是建立在1.6的总和生育率基础上,如果低于此值,人口负增长还会提前。此外,不断的老龄化因素还要抵消相当一部分住房需求。综合看,住房需求将由此前快速增长进入到逐步下降的过程。

3.

货币“拐点”

谈房地产市场,不得忽略货币供应M2这个因素。当央行公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M2增速10.1%的数据后,这是时隔3年后M2再次双位数增长,炒房客开始乐了,认为房价可能又要全面上涨了。但我们知道,从过往经济发展增速和M2的关系来看,这二者一直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随着经济增长进入“L”型,M2势必降速,与经济增速保持同步调,这次M2增速重返两位数有国际、国内的特殊因素,不具有持续性,长期看来,M2的增速还是会保持一贯的下降。正如经济专家黄奇帆所言,未来10几年M2增速大抵等于GDP增速+物价指数。

从以上3大“拐点”现象来看,此前支撑房价不断上涨的因素正在逐步削弱。

鉴于此,未来5

年该选择“买房”还是“卖房”呢?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客观因素决定了暴涨难看到,当然,在政策加持下,大跌也不容易,我国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大概率会保持一个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对于我们楼市中各个主体来说,应看清大势,顺势而为。

对刚需而言,楼市平稳意味着什么时候买房都不会有大问题,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以及需求来即可;对于房产持有数量多的群体来说,因人们对优质住房的需求和房产税预期的存在,应保留优质房产(如地段、物业、品质好的住房),把“3无”房子置换出去,总体做到房子“宜精不宜多”;对于保值增值为目标的购房者来说,因城市楼市分化原因,人口净流出、城市资金总量小的城市尽量回避,尽量选择高等级城市,或者大城市群、大都市圈的卫星城,进退相对从容些。

学习更多房产知识,欢迎关注本号

tags:

站长推荐 / Recommend

最近更新 / Latest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