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请诸葛亮出山之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三国志
大概意思是说:汉室的统治濒临奔溃,即将倒塌,奸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被逼迫承受风尘,我刘备不自量力,想要兴复汉室,但是我才疏学浅,因此让曹操猖狂至今,但是我依然没有放弃匡扶汉室的志向,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但是刘备的实际行为,真的和说的一样么?他请出诸葛亮,真的是为了匡扶汉室么?曹操真的如同刘备说的是奸贼么?按照尊刘贬曹的《三国演义》的说法,刘备的确是立志匡扶汉室的汉臣,曹操的确是窃取汉室的汉贼,但是,历史真的如此么?笔者根据《三国志》,对比刘备和曹操的行动,得出了一个和《三国演义》截然相反的结论:刘备是野心勃勃的乱臣贼子,曹操才是汉室最后的守护者。
群雄讨董——曹操与刘备的行为差异
馥军安平,为公孙瓒所败。瓒遂引兵入冀州,以讨卓为名,内欲袭馥。——三国志
在《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兄弟在讨董联盟中的表现是很精彩的:关羽温酒斩华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但是在正史中,刘备根本没有参与过讨伐董卓之战。此时刘备依附于北平太守公孙瓒,公孙瓒并没有去讨董前线,而且公孙瓒不仅没有讨伐董卓,而且以讨伐董卓的名义进入冀州,真实目的却是为了袭取冀州。韩馥既是东汉朝廷任命的朝廷命官,讨董联盟成员之一。在这个时候,公孙瓒没有想到匡扶汉室,反而趁火打劫,这是忠心汉室的表现么?有人说,这是公孙瓒的野心,和刘备有什么关系?但是刘备与公孙瓒以朋友相称,刘备又跟随公孙瓒作战,他如果有心匡扶汉室,不知道劝谏公孙瓒大局为重,不要进攻讨伐董卓的韩馥?不知道脱离公孙瓒自己去讨伐董卓?为何明知道公孙瓒进攻朝廷命官而一言不发?为何明知道公孙瓒无意讨伐董卓不脱离公孙瓒去讨伐董卓?
曹操此时在干嘛?讨董联盟各怀鬼胎名存实亡之际,曹操居然独自一人孤军深入进攻董卓,因为寡不敌众,在荥阳被董卓大将徐荣打败,险些身死。失败以后,曹操又试图说服屯兵酸枣的诸侯联军分兵西入武关,围困董卓。当然,各怀鬼胎的诸侯联军根本没有听进去曹操的建议,就这样一哄而散。
封禅泰山——曹操为汉相而刘备称帝
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让县自鸣本志令
刘备义子的名字叫刘封,而后主名字叫刘禅,封禅一结合起来,就是封禅泰山!与其说这只是巧合,不如说刘备早有帝王之志,而曹操曾经感叹:“假如天下没有我,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王呢?”,这样说其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李傕、郭汜祸乱长安,如果不是曹操及时迎接汉献帝,迁都许都,恐怕他们下一步就是称帝了。曾意图立傀儡皇帝刘虞为帝从而控制汉室的袁绍,是被曹操打败的,称帝的袁术,也是被曹操打败的。
曹操到死都是大汉的丞相,反观刘备,在汉献帝禅让地位给曹丕以后,刘备就迫不及待的称帝了,而且为了彰显自己的正统性,居然给还活着的汉献帝上谥号。
由此可见,曹操是汉相,刘备反而是汉贼!
参考文献:
《三国志》
《让县自鸣本志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