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法律法规网 作者:dations
来源 来源: QQ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19-04-12 13:15:19  评论(/)

三月,很美!三月的洛阳城,更美!

美在花团锦簇,美在杨柳鬖鬖。

但在诗人刘克庄看来,最引人注目的却是在花柳间穿梭的流莺。

为此,他专门写一首咏莺的诗——莺梭。

一同品读:

莺 梭

掷柳迁乔太有情,

交交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

多少工夫织得成。

——宋·刘克庄

解析

题目很有意思,“莺梭”,形容像梭一样的莺,但作者不说“梭莺”,可见其侧重点在“梭”字上。

首句刻画莺飞之状,突出一个“速”字,为何这么说呢?

有一个词叫“掷梭”,本意为织布,引申为时光迅速。所谓“红颜三春树,流年一掷梭”,就是这个意思。作者将莺比作梭,自然也隐含“迅速”之意。

另外,“掷柳”即(莺)从柳上抛掷下来,莺为梭子,柳丝则成了纺线,如此,织布机就运作起来,便有了下句的“交交时作弄机声”。

本来,莺与柳没有多大关系,但作者却通过织布这一活动,使二者巧妙地关联在一起,其想象不可谓不绝妙。

由此可见,“太有情”的不是莺而是人。

首句从视觉角度入笔,次句则从听觉角度刻画,前后既有承又有转。

“洛阳三月花如锦”句,好像抛开了“梭”,而写洛阳城花团锦簇的迷人景象,但仔细一看,才觉妙极:织布机是用来织布的,可大自然不是一个真正的织布机,它又能织出什么呢?诗人放眼洛阳城,只见万紫千红连成一片,可不就是一块精美的丝织品吗?这万千锦绣当然是流莺辛苦织出来的,所以诗人感叹“多少工夫织得成”!

回过来看,全诗四句,句句暗含“梭”字:首句的“掷柳”、次句的“弄机声”、三句的“锦”、末句的“织”。可以说,把“莺梭”给写活了。

最后又到了归纳主旨部分。作者是单纯写景,表达对大好春光的喜爱;还是通过对沦陷区(当时洛阳在金人手中)美好山河的描绘,来激发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地的决心?

欢迎各位诗友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感谢你每天都“在看”

tags:

站长推荐 / Recommend

最近更新 / Latest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