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讲述历史上的战国七雄---秦齐楚燕韩赵魏(声明排名不分前后,按照历史课上老师教的顺序讲述),因为每个'国家'历史都很丰富,而且绵延数百年,文章只能简单得做个介绍,不当之处还请看官们谅解。本文讲述的历尽磨难,终成大业的秦国。
史书记载在上古时代有个人叫伯益,这个人是个'动物之友',据说可以听得懂动物们的语言,实乃奇人。因为有这个天赋,伯益驯服了很多异兽,为野生动物家养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又因为协助水利专家-大禹治理水害有功,当时的国家老大舜帝高兴之余直接给伯益赐姓-赢!不知道是不是舜帝希望伯益将来是个人生大赢家。舜帝晚年禅位给水利专家大禹后,大禹没有忘记这个曾经的亲密战友,因此伯益自然而然得当上了当时国家的二把手。(此处说明一下,根据最新发掘出土的史料,舜帝并非自愿禅位,而是被大禹囚禁,大禹自立为王)。
时间来到公元前960年左右,当时的国家一号领导人是周穆王。此时在今天安徽中北部有个国家叫徐国,(本人就是徐国后人,世居在安徽东北徐国故土上从未离开)。此时徐国的国主是徐堰公(也有叫徐堰王),徐堰公趁着周穆王西讨,首都兵力空虚之际,悍然出兵攻击周王室东部。周穆王只能班师回朝对抗徐堰公的军队,此时伯益的后人已经传到第九代,伯益的九世孙造父也加入了征讨徐堰公的队伍中,徐堰公战败逃到今天的江苏省徐州市。在周穆王召开的庆功酒会上,穆王因造父的战功将赵城之地封给造父,因此造父的族人称赵氏,即为嬴姓、赵氏。(史书记载周穆王西讨的原因是听说西王母长得漂亮,就想着去撩一下西王母,而西王母住在昆仑上山。于是周穆王就派人去邀请西王母在首都相约,一起喝喝酒聊聊天,怎知西王母直接决绝,周穆王心想我好歹是个天子,一点面子都不给我,那我就出兵去给你上一课。)
伯益后人传至16代时出了个和伯益一样天赋异禀的人叫非子,非子也能听得懂动物的语言。此时的非子混得不好,主要的工作就是在马场伺候战马。此处说明一下,当时的国家一把手是周平王,平王时期周王朝西北部受到游牧民族的威胁,而游牧民族多以骑兵突袭抢劫为主,抢了就跑,追都追不上,为此平王很是头疼。苦思冥想之后平王决定组建自己的骑兵部队对抗游牧名族的骑兵,为此在今天在国内建设多个饲养战马的区域。非子就在马场上班,这个马场大概位于今天的咸阳市。
平王每年都会到各地的马场检查工作,很偶然的情况下平王知道了非子的天赋,两人聊得很是投机,后来周平王直接下令让非子做了马场的总经理,主管马场的日常工作,从此非子就成了周王朝的中级公务员。过了两年这个马场被非子搞得有声有色的,年年取得优异成绩,周平王感慨道不能让为国家做事的人白白付出,于是将一个方圆50里的小城封给了非子,从此非子开始有了新名号-秦赢(秦非子),成了秦国开国君主。但是由于封地太小,连一个士大夫的封地都不够,因此只能算是个乡长性质的侯,所以后代还需要继续努力啊。公元前858年秦非子离世,其子秦侯继承了封地。(原谅我没有查到秦侯的具体名讳,只能用秦侯代替。)
时间锁定在公元前821年,到这个时间为止,秦国共有4位君主。由于秦国封地靠近游牧民族的势力范围,从秦非子时期开始秦人为了这块土地经常与游牧民族厮杀,4位国君2位战死沙场。在公元前821年秦国第五位君主继位,史称秦庄公。迫于当时的压力,秦庄公向当时的国家一把手周宣王求援以报戎狄杀父之仇。(秦庄公的父亲秦仲在公元前822年死于戎狄之手),最终周宣王派了7000精兵给秦庄公。秦庄王带着杀父之仇一举将游牧民族戎狄打的丢盔卸甲。周宣王一看这小子这么能打,干脆给他一块新封地,让他来给我镇守西部边陲吧。于是犬丘之地(大概位于今天甘肃天水市附近)就被赐给了秦庄公。
秦庄公在这个城里结婚生子。公元前778年秦庄公被戎狄所杀,其子继位,史称秦襄公。值得一提的是秦庄公的大儿子,史书记载这个大儿子叫世父,当时已经是秦国太子,这个家伙死活不愿在城里生活,人家问他为什么,世父说道:我是个有血有肉有仇必报的人,爸爸和爷爷都被戎狄杀死,我若是没有杀死戎狄王,我就不配做人,爸爸和爷爷在九泉之下也不能瞑目,等哪天杀了戎狄王,报了世仇我在进城居住。估计是知道此去诛杀戎狄王非常凶险,为保万一,世父就把太子之位给了弟弟,也就是后来继位的秦襄公。说完就带领着部分军队攻打戎狄,结果就是历史上再也查无此人了,真是有一腔热血,难得的好男儿。此时的秦国虽然有了两块封地,但是还只是个小国家,算个市级领导吧,不过秦国大爆发的时代就要来临了。
秦襄公是一个稳重而且深思熟虑的人,他知道不能凭匹夫之勇。因此一上台就采取和亲政策来打击分化戎狄,化敌为友才是保国安民之策,他将自己的妹妹缪嬴嫁给一个叫做丰王的戎狄部落首领为妻,其他部落开始慢慢疏远这个部落。同时为了缓和与戎狄的矛盾,秦襄公在公元前776年将国都向东部搬迁,搬迁的地点位于今天陕西陇县附近。
不久一场闹剧上演,那就是当时的国家一把手为了让自己的妃子笑一笑,居然点燃了烽火台,各路诸侯援兵到达后面面相觑,不知道敌人在哪里,惹得那个不爱笑的妃子哈哈大笑。看到这里大家都应该知道是那个历史事件了,我就不说了。
这场'狼来了的闹剧结束没多久',在公元前771年,'狼'真的来了。戎狄开始大举向周王朝的国都进军,当时的国家一把手周幽王点燃烽火台。居然没有援兵到来,结果就领了盒饭。继位的周平王一看这不行啊,国都已经破坏的不行了,不能做国都了,于是开始将国都东迁。此时西周灭亡,东周开始。烽火台虽然没有让各大诸侯们领兵到来,但是比较憨厚的秦襄王却带兵赶到,一路护送平王东迁,救了周王室一命。俗话说患难见真情,此时的平王感激涕零,于是将岐山以西土地全都封给秦襄公。其实周王朝已经没有能力控制岐山西部的戎狄部落了,不如直接做个顺水人情送给秦国,让秦人们去向戎狄们要去吧,真是恶毒之计啊。
此时秦国才最终成了一个大国,开始与其他诸侯国平起平坐,这也为秦国后代们开疆拓土打下了基础,秦襄公为秦国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