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实现学科跨界教学的五级修炼法

法律法规网 作者:dations
来源 来源: QQ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19-04-14 15:28:25  评论(/)

我们习惯了课堂是分学科的,数学课、语文课、化学课、物理课、生物课、音乐课……不同的课由不同的老师上,一旦超出了学科范畴,会被批评“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会被警告“不要跨界,干好自己的事,种好自己的田就行了”。

可是,无论什么学科的课堂,面对的都是同样的学生,难道我们耕种的不是同一块田地吗?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上课(耕田)的过程中,给学生(庄稼)足够的营养和条件,是不是学生(庄稼)会成长的更好、收获更多,将来学生离开学校之后,能力也更强?

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位数学老师上概率论这节课。他在上课时,一开始并没有直接讲概率,而是引用了《红楼梦》第62回合里探春所说的一段话。“倒有些意思,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几个生日。人多了,便这等巧,也有三个一日,两个一日的……今儿巧了,宝玉、宝琴、平儿、岫烟四人都过生日。”

这位数学老师讲《红楼梦》就先把学生唬住了。然后就几个人同一天过生日进行提问:“你们觉得贾府里的这四个人在同一天过生日,是巧合还是非常容易出现的事情呢?”把问题指向了概率。

学生讨论后老师引出这里面存在一个概率的问题,接着阐述什么叫概率以及概率的定义,再问学生,想不想知道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还是一个小概率的巧合?怎么去验证探春说的话是否正确?于是就引出了这节课重要的知识点——如何计算概率?

把理性严密的数学知识跟学生已有的文学阅读体验建立起联系。这样的跨界不仅适切,而且很好地制造了教学的陌生化,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更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完善。

当然,学科跨界绝非易事,知识融合更非等闲。老师如何修炼,才能够实现学科跨界?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01

立足主导学科,把握一个主体

教师一定要立足主导学科,也就是你所教学的学科。因为教学内容需求,教师不论跨界到哪个学科或哪些学科,一定要把握自己主导学科的课程标准。更重要的是利用其它学科知识来解决我们本学科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而形成学生学科能力。

如果教师对本学科教学主体地位把握不住,就会陷入众多学科教学的混沌状态。也容易把过多的教学时间浪费掉,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02

要做到跨界最方便的办法是博览群书

耶鲁大学校长皮特.沙洛维这样说过:“在耶鲁大学的这些年。我了解到最伟大的学者们所画出的那些很大圈,他们博览群书,也对自己研究范围之外的想法颇感兴趣。”

书读的多了,一个人的知识自然而然丰厚了,思想深邃了,见识独到了,而且常常能在不同的事物间找到相似点或者链接处,这样跨界就产生了,变革就存在了。

学科跨界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知识底蕴,不说学富五车起码也需要博观约取有的放矢。如某位历史老师教学《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文化》时,因为教师爱好书法,所以,在课堂上对王羲之及其书法作品做了大量的介绍,不但使学生对东晋时代背景有了清晰认识,而且也被王羲之勤学苦练临池不辍的精神所感染,更激发了同学们热爱书法艺术的兴致。

因此,教师要善于学习,并能学以致用。此外,教师课下还要统观全局面向全体学生,绝不能顾此失彼。课上教师要有激情,要展现为师者的良好风范和表率作用。学科跨界不是简单的点缀和拼凑,而是源自知识的补充和说明。如果教师不善学习,惮于困难那将一事无成。

03

打破思维定势,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跨界,首先是思维模式的转变,即变单一的思维为跨界思维。所谓跨界思维是指多角度、多视野看待和解决问题。

互联网时代,当人取代商品成为所有信息的核心节点时,我们会发现每个人都在主动或被动地进行着跨界知识储备。一个“个体”或“学校”的价值,是由连接点的广度和密度决定的,你的连接越广、越密,你的价值就越大。这种关联性向我们教育工作者猛击一掌。

本来,我们的教育就是特别讲究联系的,不仅包括知识内在的联系,也包括各领域之间的联系,然而不幸的是,分科教学画地为牢,恰恰让我们常常失去这样的关联。

育人本是系统工程,每一位教师齐抓共管,学校、家庭、社会通力合作,才能产生教育效应,然而不幸的是,我们恰恰在这个问题上痛心疾首。

每一位学生就是一个世界,我们不仅关注他们的分数,还应该关注分数背后的东西,更应该关注他们的生命健壮和精神成长,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如此系统地形成促进学生成长的关联性模型。教育,依然靠的是零散的经验和想当然的判断。

留意学生的每一个微笑,关注学生的每一次感动。喜怒哀乐间,倾听他们花开的声音;酸甜苦辣中,欣赏他们果熟的欢笑。把学生们的一切一切都收入眼底,放入心间,每一位教育者的内心都装有一位位全信息的孩子,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进入理想天地。

跨界思维,意味着我们要敢于超越之前思维的局限,突破传统工业时代那套讲究程式、严密、控制的思维模式,寻找到专业与人文、理性与感性、传统与创新的交叉点,甚至重新审视自我,完成自我颠覆和重塑。

04

打破边界,寻求多元素、多学科的交叉

各个学科之间其实是融会贯通的,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学科之间的联系,将相互促进,否则,将是无源之水。教师拓展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对提升课堂和保持职业新鲜感来说都是一种不错的策略。课堂内容可以加入其他课程元素,其他学科可以作为辅助工具,学习方法也有值得相互借鉴的地方。

特别是教师不能囿于学科,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学生的需求开发、实施课程,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建构、创生优质课程资源,拓展学习时空,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贯通。

比如音乐教师和美术教师把音乐与美术进行整合,两人合作完成一节课或一个主题成为工作常态。两人共同开发、集体备课、协同实施、合作展示,实现了学科的完美融合。

以“蜗牛与黄鹂鸟”主题为例,两人共同确定学习目标,开发主题课程文本,设计了“春天音乐会”主题学习任务,并合作完成“项目开题”课堂教学。接下来的两周,两个教师带领学生探究节目的制作与演出,带领学生设计舞台布景,最后呈现出“春天音乐会”学习成果展示。

整个过程中,教师协同工作,没有学科的清晰界限,带给学生的则是对“春天音乐会”的完整认知与实践创生。而两个教师呈现的跨界之美、协同之美、互补之美、综合之美,给予学生更加深刻的启迪。

05

师生角色的跨界

核心素养时代,教师不只是负责教,学生不只是负责学。教师也是学习者,而学生可以是教学者。教师不一定是主导,学生也不仅仅是主体,师生互为合作伙伴,甚至是家庭般、亲情式的师生关系。

教师“把自己当成孩子”,给学生以安全、温暖、希望,学生则视教师为哥哥姐姐、 爸爸妈妈。用浓浓的爱打通精细化、网格化管理带来的冰冷,让人性的温暖充盈校园每个角落。这种角色跨界带来的民主、尊重、平等、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

tags:

站长推荐 / Recommend

最近更新 / Latest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