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成为苏大强式父母和苏明玉式孩子?

法律法规网 作者:dations
来源 来源: QQ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19-04-14 17:38:29  评论(/)

近期热播的家庭伦理剧《都挺好》,在社会上引起了对于“原生家庭”话题的热议,史上最作父亲苏大强,他的自私刻薄让每一个电视机前的观众分分钟想代表苏明玉拍死他,虽然后面强行反转了,但也挡不住我们愤怒的心情。

古人常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可我们长大后才醒悟,当父母居然不用通过资格考试,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多樊胜美妈妈式的母亲,苏大强式的父亲。

也难怪有的网友说:长大就是一次又一次对父母失望的过程。

真的是这样吗?世界上真的没有幸福完美的家庭吗?

当然不是。

这个世界也许没有100%完美的人,完美的父亲还真找到了一个,你们也许早就听说过他的名字,但是却从来不知道他是一位被家族所有孩子都亲近和尊重的父亲。

他就是——丰子恺(1898-1975),中国著名漫画家、散文家、翻译家、音乐家、艺术教育家。

丰子恺的传奇故事相信大家多少也了解一些:他是中国漫画的开山鼻祖,是弘一法师的嫡传弟子;他为复旦大学写的校歌深深影响了几代复旦学子,著名音乐家聂耳受他启蒙进入了音乐殿堂;他跟梅兰芳、鲁迅私交甚密,同样是乱世中把艺术当利剑,保护家国百姓的英雄。

丰子恺画弘一法师肖像

可在丰家的儿孙眼里,他又换了一副面孔。他是可爱又严肃的父亲、爷爷和外公,他是满腹童趣的老顽童,他是寒冬酷暑坚持教育的私塾先生,他还是点亮孩子们人生道路的不灭灯塔。

丰子恺和夫人徐力民一生有8个儿女,除了一个女儿早年夭折以外,其他七个儿女都健康平安长大,并且都是各自领域的泰斗和精英。

大女儿丰陈宝精通中外双语,长期在译文出版社工作,曾经参与编写过《法华字典》;

大儿子丰华瞻留学美国,是复旦大学的教授,曾经参加编写《英华大辞典》;

二儿子丰元草擅长古文和外语,退伍后担任音乐出版社的高级编辑;

二女儿丰宛音毕业于圣约翰学院,教语文和英语;

三女儿丰宁馨毕业于浙大数学系,通晓两门外语,曾翻译过国外教材;

小女儿丰一吟精通日俄双语,跟丰子恺合译了多部俄文名著;

小儿子丰新枚最是外语天才,精通中、英、日、德、法、俄、捷克语七国语言。

都说事业和家庭不能兼顾,丰子恺又是如何能做到的呢?

我们来听听丰子恺长外孙,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宋菲君教授的总结吧。

宋菲君18岁上大学之前一直跟着丰子恺夫妇生活,在他身边接受了完整的启蒙教育,是待在丰子恺夫妇身边时间最长的孙辈。

他是丰家子孙里面少数从事理工科学习和工作的。他在专业上成就突出,不光一手创办了大恒集团,获得国际光学工程学会授予的最高奖项,被国内外赞誉为“学者型企业家”;同时,他也没有放弃外公的艺术事业,反而在高龄重新学习仿丰画,接手丰家艺术传承,成为丰派漫画第三代传人。

宋菲君教授历时一年,将儿时点点滴滴的回忆整理成册,并且精心收录丰子恺四篇亲笔散文,还有二十余幅丰子恺手稿、画稿独家首次展出,他希望把丰子恺一生关于艺术和家庭教育的理念送给中国的每一位父母。

养好7个孩子,只用了一个办法

对比现在六个大人带一个娃,丰子恺和夫人徐力民可以说是能量爆棚,两个人带大了七个孩子,完全没有什么丧偶式育儿、重男轻女的问题,一家人相互扶持,其乐融融,简直幸福地冒泡儿。

丰子恺是长了三头六臂,还是丰家的孩子天生就自带懂事的基因?

都不是,丰家的孩子也淘,也熊,也闹腾。只不过这些在艺术大师丰子恺眼里,都是孩子的天性,是成人世界难得的“赤字之心”。

丰子恺说:

“教育孩子的方法很简单,只要教他永远做孩子。”

他从来没有在学习上严格要求他们学这学那。他善于发现孩子们的兴趣,并加以引导和发展。

宋菲君小时候上完物理课,跟同学跑去小市场买回来简易的材料,自制出一架天文望远镜,效果竟好的出奇,甚至能清晰的看到月球表面。丰子恺知道以后,非常开心,马上挥笔画了一幅画鼓励外孙,并且还亲自题了一首诗。

丰子恺给宋菲君的画

这幅画和这首诗,深深影响了宋菲君。在他考大学的时候,他爱诗书音乐,却也在外公的鼓励下坚持了对于理工科学的兴趣,成为丰家第一个考上北大物理系的孩子。已经将近50年过去了,宋菲君回忆起往事,深情地感慨:

“外公送我的画和条幅,是我一生研究生涯的起点”。

做事先做人:“行为第一,学问第二”

保护孩子的童心,不是要养出一堆熊孩子。在公共场所乱涂乱画,不经同意乱拿乱摔亲戚家的东西,这可不是“童真”,是十足的没有教养。

丰子恺教育儿女,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要做一个好艺术家,先要做一个好人”。宋菲君小时候因为成绩好,有点看不起周围的同学,在学校里人际关系非常紧张,学校直接给他的品行分打了个“差”。

为此,丰子恺特意给小外孙写了一封信,严厉地批评他:

“一个人,行为第一,学问第二。如果行为不好,学问再好也没有用!”

这是宋菲君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被外公批评。

从此,“行为第一,学问第二”不仅成为了宋菲君做人的准则,也成了丰家后代子孙做人做事的规范和信念。

很多年以后,宋菲君出任大恒集团高管,把丰子恺“行为第一,学问第二”的理念带进了公司,在国际业务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丰家独门学习法:成功,只是时间的问题

丰子恺一生兴趣爱好广泛,成就多得数不过来。受他影响的丰家子孙,个个文韬武略,都是全才。

学好一样已经用尽了我们普通人的洪荒之力,为什么只有丰家人能够一样又一样地学,还都能成了大家和精英?

宋菲君分享了丰子恺传授给自家儿孙的学习秘籍,这个学习秘籍让宋菲君在高中课业那么沉重的情况下,不光有时间跟随名师学胡琴,跟外公学画画,还有精力挖掘自己的天文爱好,最后成功考入北大物理学系,成为一名知名物理学和光学工程师。

其实,这些技能的背后少不了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扎稳打。宋菲君在书中讲述了丰子恺学习外语的经历。

丰子恺不仅是绘画大师,还是著名的翻译家。他翻译的日本长篇巨著《源氏物语》,被中国读者奉为经典。丰子恺年轻时精通英语、日语,到了五十多岁的时候,又从认字母开始,苦学俄语,居然在大约两年时间内读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还动手翻译了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

学习的开始要凭兴趣和热情,有所成就就要下苦功夫。没有人是天生的全才。丰子恺在对子孙的教育中,一方面保护他们的兴趣,让孩子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学习、成长,另一方面也要求他们持之以恒。

在外公的鼓励下,宋菲君“弃文从理”,没有和家人一样学习文科,选择了“不好学”的物理学,并多年如一日地坚持,获得了成功。

家庭教育的成功秘诀——爱的教育

“近来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

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是在人世间与我因缘最深的儿童,他们在我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

——丰子恺

宋菲君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他在外公丰子恺身边长大的18年。外公对童真的珍视和守护,一言一行都饱含对子女真善美的教育。

他在书中回忆起自己在丰家长大的童年,觉得非常幸福。丰家有家学的传统,丰家人形象地把它叫做“课儿”,家里大大小小的孩子坐在一块,大的带着小的,相互学习,相亲相爱,丰子恺亲自教授课程,上至天文地理,下到诗书礼乐。

这分明就是现代家长最热捧的升级版豪华课外班。

丰子恺这么老顽童,当然也不会拘着孩子们在家读书写字。他时不时会搞出点新鲜花样来:全家人一起说走就走的旅行——盛夏去庐山探寻桃源仙境,翘课去钱塘江看大潮;除夕夜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精彩节目钢琴、京剧、合唱轮番上阵,大人小孩互相赠送新年福物;闲时的游戏也雅趣味十足——火爆网络的《中国诗词大会》飞花令是丰家玩剩下的把戏。

丰子恺从没有为儿女筹划过人生,也没有强求过什么,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子女们快乐。他的7个儿女没有一个子承父业学习绘画。但在爱的滋养下,儿女子孙们都学有所成,在各个领域中成就斐然。

丰家的“课儿”从和平年代到八年抗战,逃难路上也没有耽误过一节。丰子恺去世以后,“课儿”培养起来的“长幼相教”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丰家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

宋菲君退休后,重新拾起画笔,继承丰派漫画时期,大姨丰陈宝、小姨丰一吟对他每一幅作品的批注,密密麻麻的批语,一笔一划都是丰子恺传承下来的爱的教育。

宋菲君书

我们总听到一些说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教育子女的父母,把子女扔给老人,扔给学校就撒手不管,以为多花点钱多上几个补习班,孩子就能赢在起跑线上。

等孩子长大,不如父母的期望,跟父母之间的问题出现了,才开始怨天尤人。看看丰子恺一家,他们把爱和教育融为一体,在日常的生活中,兼顾亲情的培育和知识的学习。

寓教于乐,是从古至今、人人皆知的道理。可又有几个人像丰子恺一般真正做的知行合一。

丰家全家福

今天,阿信携手宋菲君教授,为读者献上这本丰家精英子女养成记——《爱的教育:丰子恺艺术启蒙课》。

我们也许不能像丰子恺那样在事业上取得丰功伟绩,但可以从这本书中,学习怎么样让自己的孩子像丰家的儿女一样幸福地成长、快乐地成功。

相关书籍推荐

《爱的教育:丰子恺艺术启蒙课》

丰子恺 宋菲君 著 宋菲君 绘丨2019.1

丰子恺的传家教育,将艺术知识化为内在涵养,成为懂审美、会生活的人。随笔、漫画、手迹、影像。初次披露丰子恺的速写本、给外孙的亲笔书信、家庭影像等珍贵资料。

tags:

站长推荐 / Recommend

最近更新 / Latest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