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不寿,指的是如果一个人,对一件感情投入的太深,将会随之产生各种情绪,尤其是忧伤和悲凉,这是最容易伤害人的身体的。 慧极必伤,是指一个人如果太聪明了,看待事情难免会看得太深,会考虑各个方面的各种可能,也进而会产生层层担忧,担忧过多则最是劳神,容易伤身。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正是这样一位女子。她用情至深。
贾宝玉一些原本并没有什么深意的举动,都可能会引起她的情感波动,尤其是与薛宝钗有关的。毕竟,尽管贾宝玉无心,但是薛宝钗有意,人家是带着“金玉良缘”的目的而来。
贾宝玉去薛宝钗家吃酒,林黛玉多心:“哎哟,我来的不巧了。”“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贾宝玉听从宝姐姐的建议,不再喝冷酒,黛玉也要“挖苦”上几句:“也亏你倒听她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她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
听见贾宝玉从薛宝钗家里来,林黛玉又忍不住要生气:“我说呢!亏在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贾宝玉被薛宝钗拉走,林黛玉更是在窗前哭的哽咽难抬,道:“……横竖如今有人和你玩,比我又会念,又会做,又会些,又会说笑,又怕你生气,拉了你去。你又作什么来?死活凭我罢了!”
贾元春的端午节礼,再次触动了林黛玉的心病,道:“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贾宝玉盯着薛宝钗的红麝串发了呆,林黛玉一个手帕子甩在他脸上,笑道:“不敢,是我失了手,因为宝姐姐要看呆雁,我比给看,不想失了手。”
因为情深,致使担忧;因为担忧,致使气恼;因为气恼,致使原本就生的弱的林黛玉,身体更差。比如因为元春的端午节礼,黛玉和宝玉吵得不可开交,吃的药全都吐了,哭得脸红头胀。
同时,黛玉又是一个慧极必伤的女子。她很聪慧,小小年纪,就知道为病榻上的母亲,侍汤奉药;母亲病故,她又要守丧尽哀。这两件事,都很大的折损了黛玉的健康——近因女学生哀痛过伤,本自怯弱多病的,触犯旧疾,虽连日不曾上学。
小小的黛玉,初进贾府,更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耻笑了她去”。
即便在贾府呆的久了,和下人丫头们都熟悉了。当她被晴雯拒之门外的时候,她也要再三思忖:“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只能自己“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
即便深得贾母宠爱,薛宝钗建议黛玉吃燕窝时,她也要再三思虑:“虽然燕窝易得,但只因我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老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她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苏东坡曾经写过一首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对于黛玉来说,或许,笨一点,不要那么痴情,可能反倒会好一点。可是,若真是如此,她也就不是黛玉了。“情寿不深,慧极必伤”,是黛玉人生中最大的无奈,也是黛玉留给读者的最大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