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尖倒地,我会听到心碎的声音

法律法规网 作者:dations
来源 来源: QQ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19-04-18 07:14:39  评论(/)

巴黎圣母院冒出浓烟。

4月的巴黎,乍暖还寒。阳光与阴雨的出场顺序已经让人意外。然而,15日傍晚,一个惊天的突发事件更让所有人措手不及。

“有消息说巴黎圣母院大火,请速关注”,巴黎分社记者群里的一条消息,让我甩掉了筷子。

“怎么可能?她可是巴黎圣母院,八百年都没有失火过。”将信将疑的我火速安抚了一下嗷嗷叫的孩子,背上采访设备出门。同时,我打开手机,查看各种新闻客户端和社交软件,获取第一手新闻资讯。

警车和消防车停靠在巴黎圣母院旁。

消防车聚集在巴黎圣母院周围。

在选择交通工具的时候,我犹豫了一下:晚间地铁出行有安全隐患,尤其我背着器材,四处寻找点位拍摄也有诸多不便。于是,我选择开车。尽管已是第二任“常驻”,但如今的巴黎已不同往日,各处基建大发展,全新的变化让刚刚到任的我倍感陌生,尤其是因修路而拥堵的路况。

一路上我听着广播里关于巴黎圣母院的实时播报:失火了,的确失火了,且火势凶猛,难以控制。广播里的受访者难掩悲伤,抽泣着受访。

人们望着起火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火灾现场聚集了不少用社交媒体播报火情的民众。

我一时难以回魂:从儿时起,巴黎圣母院就作为常识存在于我的世界,卡西莫多到底有多丑和艾丝美拉达到底有多美是我从小想参透的谜题。后来学了法语,大学时为同名音乐剧痴狂的样子还历历在目,与同学比着背音乐剧的歌词,逢年过节排演音乐剧的节目,《BELLE》(《美丽佳人》)的旋律响彻法语系的宿舍水房。第一个驻外任期我幸运地来到了巴黎,却没有特别的激动,甚至没有好好为巴黎圣母院拍一套照片,只是完成采访题目就别过。在我眼里,她就是巴黎,她会一直在那里,只要巴黎在,她就在,此番再见,还会见。她是巴黎的历史,是巴黎和法国的荣光。她躲过战争年代的炮火,却没能躲过和平时期的意外,令人扼腕。

人们聚集在巴黎圣母院附近。

巴黎圣母院燃起大火。

一路飞车,我向着能看到圣母院的方向疾驰,人群扎堆停留的地方都是能看到失火现场的地点。我一路上飞驰加急停,急停之后然后赶紧扎进人群拍照。距离现场越来越近,道路越来越堵,警察已经封路,能通行的路段两边停满车辆,人们闻讯而来,眺望圣母院,为她祈福。蜂拥而至的人们使巴黎圣母院周边变得水泄不通。

巴黎圣母院燃起大火。

天色开始暗下来,我赶到塞纳河边,两岸挤满了人,都拿着手机拍照,发社交媒体,我不管不顾地挤进去,拍摄了燃烧中的教堂。相机快门声,叹息声,抽泣声,还有燃烧发出的啪啪声……声声入耳,心情难以仅用“复杂”二字形容。

由于周遭很暗,人越聚越多,大家转身都困难,有的人想进来,有的人想出去,我紧紧抱着相机,好不容易才挤出人群。我想寻找更多角度,便寻着周围的巷子一条一条地找位置。

火灾后的巴黎圣母院

巴黎街巷狭窄,人群十分密集,警察说一不二地将封锁圈一层层扩大。此时,人们自发为圣母院歌唱、祈祷。这一夜,巴黎无眠。

一名小女孩在桥上看望“受伤”的巴黎圣母院。

人们带着鲜花前来看望“受伤”的巴黎圣母院。

一名市民为“受伤”的巴黎圣母院写生。

我终没有赶上教堂塔尖倒下的瞬间:到达现场时,那震惊全球的一幕已过。于公,作为新闻人,我捶胸顿足,为错过关键瞬间而遗憾。于私,作为真诚热爱过巴黎圣母院的我,这也许是命运的厚待。因为,如果亲眼见到塔尖倒地,我会听到自己心碎的声音。

新华社记者高静在巴黎圣母院大火事故现场采访。

新华社巴黎分社记者 高静 图并文

策划:费茂华

编辑:刘金海、唐奕

tags:

站长推荐 / Recommend

最近更新 / Latest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