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网名“玖玖-在线”的贵州网友@我,问我和“李北方同学”最近天天互相攻击,你们到底是有多大冤仇?”我回复他:我跟李北方没有私仇。前天之前我根本就没跟这个“李北方同学”互动过,哪里会有什么冤仇?还是前几天我发了一篇科普文章,发现有几个网友特意@他,我一时好奇,去他微博主页上看看,才发现这么一个科普富矿。看过他的相关微博和网友的转发及评论,这才惊讶的发现,竟然还有这么多知识点还有这么多人完全不知道,科普之心顿时就按耐不住了,所以才挤出时间刷刷刷写了这么几篇出来。由于“李北方同学”把我ID加到他的几条长微博里,之后我也被迫看了一些他和他粉丝的互动,这些互动内容一次又一次刷新了我对人类多样性的认知。不由得想起邢立达转过的一条微博:我喜欢人类,人类真的特别了不起,进化出了智力,很多时候选择不用,很潇洒的物种。
言归正传。“李北方同学”在最新的长微博里不再冒充雷达专家了,改口称“我的重点是在谈雷达吗?” 全然忘掉自己先前说过“如果黑洞‘照片’是用雷达原理拍出来的,我可以认为它是真实可信的”。
这种自打嘴巴的事他当然装作没有发生过,这不又开始扯“地球距离那个黑洞5500万光年,非常非常远,所以“望远镜”要做的特别大,接收其信号要对得特别特别准,偏一点点,就谬以千里了”那么天文学家“如何让望远镜精准地对准5500万光年以外的黑洞的?”
这个问题其实正常人都能理解。我举个一些非常生活化的例子,为了活跃气氛,我就用“桃南方老师”做例子的主角了。先说为什么要拍M87。咱们话说桃南方老师正在王府井大街散步,突然他扭过头去,直勾勾看向左侧一个妖娆的气质美女(或者美男,毕竟咱也不知道桃南方老师的性取向)。气质美女并没出现在桃南方老师的正前方,但是出现在了他的视野里,触发了桃南方老师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所以立刻就引发了他的神经冲动,火速调动颈部肌肉把头转过去,让美好事物在他眼睛里成的倒像准确滴落在视网膜黄斑上。天文学家也是类似的,之所以要拍M87*这个黑洞,就是因为根据此前种种天文观测资料分析,这里有一个大大的黑洞,是很有希望被拍到的黑洞。
再说精准对准。继续以桃南方老师举例,直勾勾盯着美女/美男看总是不好意思,所以桃南方老师要矜持滴把头略微偏一偏,显得自己正在盯着美好事物旁边那个电话亭。我们都知道,虽然桃南方老师并没有在接收美好事物的信号时做到“对得特别特别准”,但这并不妨碍他持续欣赏美好事物,因为地球人都知道人眼有视野,只要在视野范围内都能看到,只要在视野中心范围内,都能看得清楚。天文学家也不例外,只要观测设备的视野能够覆盖M87区域,拍下照片大可以把感兴趣的照片局部慢慢放大仔细研究。
但是照片并不能无限放大,咱们自己用电脑上的看图软件放大自己拍的照片时就能发现,放大到一定程度,照片上就满是像素点,而看不出细节了,用术语来说,这叫分辨率不够。分辨率跟很多因素有关,镜头是一个,感光设备也是一个。镜头分辨率很高,但明明可以分开的两个像点,因为底片分辨率不够,落到同一个感光颗粒/像素点上,你还是分不开;或者感光颗粒/像素点非常细腻,但镜头的分辨率不能把两个像点分开,结果是一样的:两个像点糊在了一起,导致你怎么放大也看不出那是两个像点。生活中我们常遇到的前者,对天文学家来说,常遇到的是后者。所以天文学家要拼命增加观测设备的分辨率,只有分辨率到了,你放大照片的局部才有意义,你才能看到黑洞的吸积盘是什么样子。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直到今年4月才能看到第一张黑洞照片,因为此前的所有观测设备的分辨率都达不到,你就算拍到了,放大之后也是一片糊。
以上科普内容不知道“李北方同学”是否理解,理解了是否愿意承认理解。没关系,只要广大读者理解就可以了,这篇文章是给你们写的。
接下来我再点评一下“李北方同学”的粉丝提出的一些比较有意义的问题。
一个名叫“中流击水三千里”的网民跟“李北方同学”互动时表示,“地球距离那个黑洞5500万光年,望远镜收到的信息是黑洞吸积盘5500万年前发出的,在5500万年之中在地球与黑洞之间的细长锥形体连线上谁敢保证没有大量其他天体穿过?谁能保证望远镜收到的信息没被其他天体干扰或者这些信息根本不是来自所谓的黑洞吸积盘?” “李北方同学”发了个大笑的图标,显然是不持异议。这位网民后来又发了长微博全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内容见附录)。
这篇长微博所体现出的思维模式很有代表性,所以虽然他自认为是“深刻质疑者”但我还是得把他当成“说话不太着调的质疑群众”回应一下。为帮助大家理解,还是举例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父亲,桃南方老师也不例外,他的父亲又有父亲,父亲的父亲也有自己的父亲……上溯5500万年前始新世时代,当我们今天接收到的M87黑洞吸积盘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刚刚脱离吸积盘时,桃南方老师的那个祖先可能正躲在一个树洞里瑟瑟发抖。我们想象一下,从那个祖先开始地球上发生了多少大事?无数的生物灭绝,可能某个中间祖先在留下后代之前与死神也就一线之隔,更不要说进入阶级社会之后大量的夭折和屠杀事件,甚或桃南方老师的父亲和母亲如果不是在那一天见面从而认识并结婚都会直接影响桃南方老师的存在,这样的随机事件太多太多了,试问,桃南方老师不还是照样出生并活得欢蹦乱跳?同样道理,在5500万年之中在地球与黑洞之间的细长锥形体连线上可能有大量天体穿过,但历尽万难那些光子还是来到了地球上并被我们的射电望远镜天线阵接收到,这中间天体再多有什么影响吗?
不错,从黑洞吸积盘到地球之间有很多星际物质,还有众多天体的辐射进行干扰,体现到观测结果上,就是EHT截获的信号中会有大量无关的干扰信号,所以EHT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去除这些干扰信号,为此他们特意选择把数据分别送到两个数据中心,每个数据中心再区分出两个小组各自独立工作,目的就是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最终照片的影响。如果你们认为人家故意伪造,应该拿出证据来证明,而不是给人加上“莫须有”的罪名。
最后再点一个名叫“来自天上的星星2015”的网民的名。他说“先假定黑洞一定存在,然后在用这张黑洞‘照片’的成功拍摄,证明了黑洞的真实存在,同时也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正确,证明了爱因斯坦的伟大。你这不还是循环论证吗?你们这些所谓打着科学旗号回答@李北方同学 质疑的人,非常可笑”,“李北方同学”如获至宝,赶快转发并表示“大众苦科学邪教久矣!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站起来,抽科学神棍的猪脸!”
“循环论证”问题在一篇文章里我已经具体回应(参见《再论黑洞照片是所谓“世纪骗局”吗?》),这里不再赘述。这里我要说的是,我不知道他到底是不是毛粉,如果是毛粉,是否学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篇哲学著作,如果学过,是如何理解“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这个论断?是否会说这是循环论证?试问不通过成功观测黑洞获取其照片,如何验证黑洞理论的正确性?各位自认毛粉的人都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而不是在某个人的屁股后面跟着跑。
@飞蠓 你这个无耻的科唬,怎么可以无耻到这个地步?我的重点是在谈雷达吗?你丫是卖雷达的吗?真正重要的问题是什么,你不知道吗?怎么就避而不谈呢?
地球距离那个黑洞5500万光年,非常非常远,所以“望远镜”要做的特别大,接收其信号要对得特别特别准,偏一点点,就谬以千里了。对吧?你不假思索地就认为,一定对准了。
好吧,假定望远镜对得特别准,一点都没偏。那么这个假定要基于另一个假定,就是对黑洞的位置、大小、边缘等等了解得特别特别清楚。如果不是了解得特别清楚,就没法对得准。
那么,你们对黑洞都了解得那么清楚了,怎么还需要靠一张照骗来证明黑洞的存在呢?你们对黑洞到底了不了解?
其实你们根本不了解黑洞,所以才要拿黑洞照骗当黑洞存在的证据。既然不了解,那又是如何让望远镜精准地对准5500万光年以外的黑洞的?
这些问题你丫都不去回应,跟泥鳅一样在回避。你丫一切屁话都基于一点,就是那些骗子们干的事情全是真的、全是对的。然后转着圈地圆场。
你丫的认知体系以什么为基础呢?我最早质疑王小东的时候就提出过,你们是靠信仰在支撑着吗?
所以说你们是神棍,打着科学的旗号也是神棍,科学神棍。懂了吗?
我就不拿你们这些神棍当人看。那我为什么要说这些呢?我是给其他人看的。
绝大多数人被你们这些神棍禁锢了思想,吓得已经不大敢说这样的话了,但他们在围观,看我怎么说。所以我要给大家讲这些道理,拆穿你们这些骗子的面具,鼓舞大家的勇气,起来抽你们这帮狗日的神棍。
地球距离那个黑洞5500万光年,望远镜收到的信息是黑洞吸积盘5500万年前发出的,在5500万年之中在地球与黑洞之间的细长锥形体连线上谁敢保证没有大量其他天体穿过?谁能保证望远镜收到的信息没被其他天体干扰或者这些信息根本不是来自所谓的黑洞吸积盘?
如果在这5500万年之中在地球与黑洞之间的连线上发生了较大天体相撞,那你们望远镜收到的电磁波信息就来自这些天体撞击而不是所谓黑洞吸积盘,这不是小概率事件。
在这5500万年之中在地球与黑洞之间的连线上如果有其他天体曾经停留或划过,这些天体就遮挡住或干扰了来自黑洞的信息,那望远镜收到的信息就来自这些天体而不是来自黑洞,这更不是小概率事件。就好比阴雨天或雾霾天用光学望远镜看月亮只能看到乌云或雾霾却看不到月亮一样。
【通俗科普黑洞“照片”证明黑洞存在的逻辑】肘子猜测白凌可能怀孕了,但拿不出直接证据,这时有人拍到了夹头在白凌身边转悠的照片,于是肘子大喜道:照片证明白凌确实已经怀孕。
看了看@伊万卡研究所所长@王小东@飞蠓 等科普大针对@李北方同学 批判美国登月和黑洞照片造假的科普,可以说几位大v犯了同一个错误,那就是根本没看懂李北方质疑的要点,他们科普的内容是真人登月与拍黑洞照片的基本工作原理,而李北方质疑的是靠这些
原理无法实现科学家宣称的目的,至少是实现他们宣称的目的的可靠性不高。
登月也好拍黑洞照片也罢,其原理非常简单,只要具有合格高中生【无论文理】的阅读理解能力都能轻易理解,而科普党却摆出一种故作高深的姿态把介绍这些基本原理当深奥的知识来显摆,实际上网上有点影响的质疑者的思考深度早已超出基本原理几个层级。与之类似的情形也一直广泛发生在有关转基因的论战之中。
毋庸置疑,在对登月、黑洞照片、转基因的质疑人群中确实存在大量文化、科学素养不高的大众,但这些人不代表质疑全体的核心思想。科普党有一个通病,不敢针对深刻质疑者正面回应,专挑一些说话不太着调的质疑群众当靶子来批判以此来污名化质疑群体。这就和体育比赛专挑水货来练兵用积累连胜纪录来吹牛找自信一样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