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于1983年5月4日。截止目前的人生中,我有三次真切感觉到自己老去。
第一次是11岁,我发了一次高烧,差点要了小命。从此,我开始频繁地感觉到“疲倦”。我的双腿再也不能持续疯狂地跑,胸腔会因为剧烈呼吸而疼痛。无论怎么锻炼,都再也没法恢复到11岁之前的无限精力。我仿佛被卸掉了一块电池。
第二次是在大约22岁,大学毕业前后,全社会开始大规模批评90后的时候。我意识到在社会语境里我们不再是被统称为孩后辈的最小一代。作为孩子的红利和委屈,基本到头了。另外我发现这些批评词汇很眼熟,很多和当年批评80后一模一样(不知道媒体人是不是有模板),而且还有不少80参与其中。我知道,我们中的有些人开始成为之前讨厌的样子,他们先开始老了。
第三次是在30岁,结束了工作的漂泊和创业的失败后来到深圳的时候。在此之前,我尚且能称得上是个年轻人,在此之后,恐怕就不能算了。长期加班导致身体素质严重下降,比11岁那场大病的后果可猛多了。更糟糕的是,我发现我很难再因为发现什么而感到惊喜或者激动——对我来说,这比身体问题更严重。
以前,我觉得这世上处处是惊喜。看不完的电影!读不完的小说!听不完的音乐!人类文明的瑰宝如洪水一样把我淹没。现在,我已经有些东西“看不惯、瞧不上”了,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有时候确实是这样想的:创造奇迹的人们不是死了就是老了,如今这个世界没有以前有意思了。
道格拉斯-亚当斯说:“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我觉得我还没到这一步,但已经开始有这样的迹象……
很沮丧。我曾经见过那么多糟糕的榜样(不少人依然在那儿呢),小心翼翼地避免成为这样的人,但这一天还是来了。我已经有很多作品看不懂了,不知道它们好在哪里,也错过很多合作机会;我想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事或人突然走红,蹦出来那么多的热爱和喜欢;我越来越经常地看不懂一些对话和文字,正如我的父辈当年看不懂我们一样(至少他们当年是这样说的)。
我不好意思再腆着脸做青年了。虽然生日还赖在这一天。
三年前,我做了父亲。我的孩子和大部分孩子差不多,没有看到天才或特别蠢的迹象。因为我不用坐班,所以我有很多时间陪她。在这个过程中,我突然觉得自己重新对这个世界充满兴趣。我仔细看完每一本给她买的书,像个新手一样玩着给她买的玩具(当然我和她一起玩马里奥的时候就熟练许多!)。看完复联四的下午场,我和一群红着眼抹着泪的观众一起走出影院,内心毫无波动,甚至还有点困;当天晚上,我为她读完一个想象中的朋友的故事,发现自己竟然不知不觉落泪了。
我有了一个再次年轻的机会。孩子让我再次成为孩子。不久之后,这个青年会让我再次成为青年。
我终于明白,老,是因为比某人老,年轻,是因为比某人年轻。从此我再也不用“新人”这个词去形容别人,也不让别人叫我老师或者前辈。我们之间只有ID,任何交谈和合作都是平等的。不再有谁比谁强,谁比谁更有资格——只有区别,没有大小。
青年是每一个好奇的,旺盛的,想要改变的力量。最初,我自己来,我就是这力量本身;后来,我帮助他们,成为这股力量的一部分;最后,我离去,才与这力量再无瓜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