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号宇宙-本期导读】
解放军陆军新式头盔即将亮相于今年国庆节的阅兵式,这次解放军头盔换装的数量并不低,作为新型头盔采购项目,可以想见,会相当一段时期内装备解放军序列,所以原总后军需所设计、研发的这顶头盔是否只考虑了采购和使用成本,却降低了对于功能拓展性的要求呢?是不是在观念和技术上又落后了?
文 / V闪闪
在今年的#国际警用装备及反恐技术装备展览会# 上,即将亮相于今年阅兵的解放军陆军新式头盔再次出现。
这几幅图片里头盔是这次中标企业用来展示的解放军陆军新型头盔。
这也是解放军陆军从2017年开始招标采购的35万顶头盔的基本样式。
也是2017年,国内着名军事大V战甲网写了一篇《中国未来士兵计划的组成-QGF11头盔》的技术分析文章,文中主要阐述了QGF11头盔与解放军未来信息化单兵的关系,重点介绍的就是QGF11头盔的技术设定渊源。
QGF11头盔最早亮相于2011年3月“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当时的展览上,笔者恰好在现场,所以战甲网文章配图里和假人模特一起出现的人物就是笔者本人。
接触到头盔的手就是笔者本人的手。
头盔的图片出自笔者在展会现场的拍摄
笔者本人正在观察假人模特身上的防弹背心细节。

假人模特所佩戴的头盔就是当时总后军需所基于美军MICH2000头盔的基础上,改进(山寨)而来的QGF11头盔。
美军MICH2000头盔
下图为曾经佩戴MICH2000头盔的美国海豹突击队-海豹6队突击队员
QGF11头盔除了在武警有相当数量装备外,并没有在全军普及装备,但是它却成为解放军未来一个时期内头盔的基本形态,也可以说是MICH2000头盔的盔型成了中国新型头盔的基础盔型。
实际上,解放军的新式头盔的基本样式已经公开亮相几年之久。武警特战部队从2015年的“9.3”阅兵就开始配发装备QGF11头盔改进而来的W-15头盔。
武警特警突击队员佩戴的W-15式头盔
目前为止,解放军基层部队目前大量配发的主要头盔依然是从QGF02改进而来的QGF03芳纶头盔。
这款头盔除了比较单一的防护功能外,没有拓展性,在技术和战场环境设定上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这也是解放军准备替换他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些部队甚至连芳纶头盔都还没有配齐,军事新闻报道里常可以看到不少部队还装备着老式的GK80式钢盔。
在解放军陆军的炮兵等非一线部队依然在装备的GK80式钢盔。
曾最早装备于解放军驻港部队的QGF02型头盔。
近几年,由于反恐实战环境需要,武警特战部队已开始装备相当数量的W15式头盔,但是同期解放军,即使是隶属解放军海、陆、空、火箭军等不同军种的特种部队,除了个别单位在训练、演习时装备、采购一些国内厂家仿制的FAST头盔外,在一般情况下,装备的依然是没有战术拓展功能的QGF03型头盔。
解放军陆军基层野战部队大量普及装备QGF03型头盔
被07式通用迷彩伪装盔罩包裹的QGF03型头盔基本样式。
解放军头盔除了样式变化,在头盔的在头上的固定方式和佩戴的稳定性上也也步也趋的逐渐追随世界潮流。
丛视觉体验和技术角度对比一下于GK80、QGF02、QGF03到QGF11头盔、W15式头盔和解放军陆军新型头盔的悬挂系统。
GK80头盔的内衬和悬挂系统
脱胎于GK80头盔的QGF02型头盔内衬和悬挂系统
QGF03型头盔的内衬做了改进,更注重佩戴的舒适性
以上是QGF03型头盔内衬和悬挂系统,皮质材料是羊皮
从QGF11头盔开始,采用借鉴了美军MICH2000内衬和悬挂特点,用记忆海绵作为内衬
QGF11头盔的记忆海绵内衬和悬挂系统
武警W15式头盔的记忆海绵内衬和悬挂系统
采用记忆海绵内衬的解放军陆军新式头盔的悬挂系统
以上的对比,只不过是自己和自己来比较,看出的进步,不过,由于解放军陆军新型头盔借鉴的是21世纪初就出现的MICH2000头盔,所以已经不是目前头盔技术领域最新的主流技术标准,在内衬和悬挂上已经和最新技术相当的差距。
发达国家的头盔在技术上一直在演化进步和迭代,用新材料做出更出色、更舒适的内部悬挂,结合BOA开合系统来实现佩戴的方便性和稳定性。
以下几幅图片都是西方国家目前的战术头盔内衬和悬挂系统的样貌,和我们最新型头盔对比,已经不是一个时代,工艺水平上也高出很多。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内衬的记忆海绵的技术早已升级,越来越符合人机功效。
还有一些头盔内衬用了技术含量明显更高的内部气囊来做缓冲,就像运动鞋里的气垫一样,只不过用于头盔内部。
细节可以看下图。
不过由于这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头盔技术大幅提升,带来头盔成本的直线上升,对于军工企业的生产工艺、自动化加工设备的更新换代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对于头盔使用者的维护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要求也会提高很多,这对于目前普及、装备到解放军的装备序列是不可能的。
但是对于头盔外部装配附件标准上,笔者还是不太理解,原总后军需所设计制定的战术导轨系统和头盔正前方的挂载设备支架底座,为什么充满了中国特色?而不是更充分的附件考虑功能的拓展性?
最为重要的两大部分就是战术导轨和支架底座。
解放军陆军新型头盔的正面支架底座,位置和整体形状上采用的正好是军徽的位置和外形,应该不是巧合。
解放军军需研究机构这些年一贯坚持到燕尾槽来作为设备对接标准。这也决定了以后解放军新型头盔只能挂载中国自己接口标准的设备,比如头盔夜视仪、热成像观瞄设备、头盔相机记录仪等。在设备和战术性能的拓展性上比较目前主流的墨鱼干支架底座,有什么优势,在产业竞争力上的优势呢?
最为重要的是目前还没见到过新型头盔的支架底座挂载设备的照片,不知道现在是否开发了基于这个接口标准的设备挂载支架?
在我国,有着大量的外包加工制造企业,正在生产销售着基于北约标准的头盔战术附件设备。并且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
国内带附件的FAST头盔或相关产品,满淘宝都是:
在附件的制造加工领域,比如下图这种最常见的国产夜视仪翻斗车支架,作为一种通用技术标准,可以在MICH头盔上加装墨鱼干+翻斗车(连接挂载设备的折叠支架),是PVS-14头盔专用连接支架。
这种翻斗车支架作为通用技术标准,能完全配合FAST头盔的墨鱼干,m88支架底座和MICH头盔支架底座,支持PVS-14或PSV-7型夜视仪。
墨鱼干支架系统对于FAST、AirFrame这类战术头盔而言,其强度高、重量轻,可在恶劣条件下,为特战人员的头部提供有效地防护措施。特别是,这类头盔作为装备搭载平台,其通用性很强,能够与多种战术附件配合使用。勤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随意在头盔上安装/切换各类战术附件。
由于实用性上的卓越,所以在中国国内的FAST头盔其实也早已泛滥成灾,无论是军警用途(很多基层单位自行采购)、还是各种塑料仿制品都数不胜数。
国内基层单位自行采购装备的FAST头盔。但是像国外军警那样挂载相关设备的就很少见了。
国内有很多厂商在大量生产、销售北约标准的头盔支架底座和支架。
广东省那边的企业尤其多。
由于国内产业链的庞大,竞争过于激烈,很多厂家就在产品细分领域各自寻找发展道路,生产各种衍生型号的产品,比如这家广东企业就生产战术头盔专用的L4G30夜视仪支架,墨鱼干底座。
实际上这家企业所生产的就是广州一家民企[Wadsn沃德森] 公司的头盔通用附件。
头盔的战术导轨可将大多数战术附件与盔体进行衔接、固定,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通常情况下,战术导轨固定于盔体两侧位置。
至于说解放军陆军新型头盔的通用战术导轨看着比现在主流的战术导轨要简洁,不,是简单多了。
头盔作为装备搭载平台,其战术附件应该通用性很强,能够与多种战术附件配合使用。勤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随意在头盔上安装/切换各类战术附件。功能拓展性是硬指标,这也是头盔战术导轨多功能性上的意义所在。
下图就是战术头盔附件的典型搭载。
其实导轨的结构在国外也有很多种,简洁设置的也有,但是这都是基于功能上的拓展性需要。比如下图的温迪盔的战术导轨,加装了护耳装甲套件,这是因为导轨上带有这个标准接口,即:头盔护耳扩展附件。
为了增加防护面积上的灵活性,主流的头盔战术导轨都留有接口,为了连接导轨头盔防护面罩扩展附件。
将半式战术头盔扩展为全式战术头盔,以此提升战术头盔对于勤务人员面目的防护能力。一般来说,防护面罩扩展附件也是与战术导轨或盔体直接固定,操作简单、方便。
这些导轨自带的功能拓展性上,在解放军陆军新型头盔上并未看到,或许目前没有考虑?
改进而来的新型头盔将会普遍装备解放军部队,不低于35万顶的采购量,多达32家国内单位投标,而且招标明确要求年产量不低于5万顶,这次解放军头盔换装的数量并不低,作为新型头盔采购项目,可以想见,会相当一段时期内装备解放军序列,所以原总后军需所的基础设计是否只考虑了采购和使用成本,却降低了对于功能拓展性的要求呢?是不是在观念和技术上又落后了?
- END -
理解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从这里开始
关于科学技术以及产品应用场景的专业性解读者电影以及相关文艺作品与科技应用关系的专
* 未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商务|媒体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 gongye_qizhi或Andyvstar
邮箱: adingyio#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