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完衡水考生捅死同学,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法律法规网 作者:dations
来源 来源: wbtt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19-06-14 23:27:54  评论(/)

​​编辑:禅理君


6月8日,牵动社会各界神经的高考终于落下帷幕,此刻,本应是考生释放压力、缓解疲劳的关键时期。


然而,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第一中学内却发生一起惨剧,两名高中生因琐事发生矛盾进而演变成肢体冲突,其中一名学生遭对方捅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据了解,高考刚刚结束,在冀州第一中学高中公寓2号楼前,众多学生不断从门口进出,此时年龄均为17岁且同为邯郸籍的学生袁某和叶某因矛盾发生冲突,很快扭打在一起,袁某持刀具刺向叶某,导致叶某受伤倒地。


负责安保工作的民警接警后迅速赶赴现场并将袁某控制。

受害人叶某被火速送往冀州区医院,但全力抢救后,叶某终因伤势过重而死亡。

目前,犯罪嫌疑人袁某已被警方控制,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当中。

有网友在事后感叹:刚出考场,孩子都没有见到,两个家庭全毁了,分数又有何用呢?


的确,一时冲动毁一世,相比起学习成绩,家长更应该注重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情绪控制能力。愿逝者安息!


这起发生在高考后的考生相残案,其实不是个案;案中冷血的袁某与不幸的叶某,也绝非个例:

2004年,大学生马加爵连杀4名同寝室同学,震惊全国

2009年,大学生胡安戈沉迷网络游戏挥霍5万元,为逃避追问而毒杀父母

2010年,大学生药家鑫撞倒路人张某,又连捅八刀致其死亡

2015年,高三学生龙祺当着母亲的面将班主任残忍杀害

2015年,大学生李斯达对校友周某强奸未遂,最终将其残忍杀害

2015年,一对年仅15岁的孪生姐妹,因嫌父母管教过严而3次策划毒死父母,并最终用剧毒鼠药将亲生父母双双毒死

2017年11月12日,湖南益阳沅江三中高三学生罗某杰因未完成作业,在与班主任鲍某交流过程中发生冲突,将班主任刺死

......

这些年轻的“凶手”犯下如此恶行,绝不是一句“这人心理有问题”就能解释得清,肯定是教育、成长中的某一环出现了问题!这,似乎才是我们更需要反思的。


教育的首要目的,是抑制消除人性的恶,弘扬激发人性的善。


一切知识学习、各种专业技能学习都要从人性出发,并能促进人性成长。

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都不能以人性的缺失或降低为代价。

这应成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的一条铁律。


而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忽视了这条铁律,至少是弱化或有名无实。


其结果是,在一些学生身上,别说什么优秀的品质,就连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人性”都没有!


近年来,校园内暴力层出不穷,呈现出低龄化、网络化、群体性、女生暴力明显增多以及身体与心理伤害并重的特点。


这样的恶性事件实属不该,不仅对遭受校园暴力的学生带来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伤害,还使得校园风气萎靡不正,严重影响在校学生健康成长。

本该单纯善良的孩子为何会成为暴力的实施主体?


其实孩子所犯的错误也从反面也折射出某些教育方面的缺失,关于校园暴力的问题,一直以来存在两种不同的心理教育取向,即扬善教育和抑恶教育,家庭学校教育在扬善教育方面贡献良多,而在抑恶教育方面却束手束脚。


由于传统观念,当前家庭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重扬善轻抑恶”的事实,很多家长教师在学生面前丧失足够的权威感和威慑力,造成实施校园暴力的学生对校园规则、国家法律缺乏应有的畏惧感,导致暴力事件时有发生。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要让孩子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的初衷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我们想要孩子变成“天使”,却又很难阻止孩子受到“恶魔”的伤害甚至变为“恶魔”,因此,适当的抑恶教育是不可缺少的。


我们要让孩子知晓:你有权利满足自身的欲望,但是不损害他人或是受到他人损害是最基本的原则与底线!​​​​

tags:

站长推荐 / Recommend

最近更新 / Latest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