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机器人产业成长靠“三力”

法律法规网 作者:小柯
来源 来源: cnyes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19-06-29 16:35:01  评论(/)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已逾人民币千亿元,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机器人产业在下游系统集成和中游的机体制造规模相对较大,而上游机器人核心零组件只有人民币百亿规模,核心技术仍掌握在欧美日等国际大厂手中。

从“土本替代”角度来看,中国机器人产业下游和中游的替代水准相对较高。下游系统集成商中,本土系统集成商比重达 90% 以上,至于中游的本土制造比率约 30% 左右,而上游零组件,如减速器和伺服系统等本土化最低,只 10% 左右。

(资料来源: 中国机器人产业报告;表: 钜亨网汇整制表) 中国机器人产业中下游玩家
(资料来源: 中国机器人产业报告;表: 钜亨网汇整制表) 中国机器人产业中下游玩家

2017 年中国机器人产业中,机体制造和系统集成的市场规模分别为人民币 266 亿元与人民币 745 亿元,法人预估 2020 年二者的市场规模有望分别达到人民币 391 亿元和人民币 978 亿元,年均复合成长率分别为 13.7% 和 9.5%。

此外,2018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 14.77 万台,年增 4.6%,涨幅比 2017 年的 68.1% 巨幅下滑。2017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产量月均成长基本保持在年增 50% 以上,自 2018 年 9 月份开始,这个成长幅度已下滑至个位数。

(资料来源: wind)
(资料来源: wind)

从 2019 年前 2 个月的产量情况来看,今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量情况仍不容乐观。

产业成长靠三力

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处于泡沫化后的产业调整期,长期产业发展主要立足于三大驱动力。

第一力:制造业转型升级

现阶段中国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转变经济成长的动力、鼓励技术创新、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是一条必经之路。

中国制造业整体“大而不强”格局,使得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而工业机器人诞生的目的就在提升制造效率、提高产品品质,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显而易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力是支撑着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二力:人力成本攀升刺激机器人需求

从制造业人力成本角度来看,中国制造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不断提高,人力成本的攀升压缩企业获利成长脚步。随着工业机器人本土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工业机器人价格的下滑。而工业机器人的生产效率明显高于人力,在未来工业机器人的投资回收周期进一步下滑下,取代人力指日可待。

(资料来源: IFR)
(资料来源: IFR)

第三力:政府政策扶持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离不开在政策层面上的扶持,政府政策上至中初中央高层,下至各地方政府,均推出各式财税补贴政策,刺激中国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本土化比率的提升。

中国各地方政府不光只有在税务与费用方面补贴外,还纷纷筹建和规划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

整体来看,目前中国机器人产业仍在发展初期,即使短期一两年处于去产能泡沫的修正阶段,一旦替代人力开始加速,产业有机会再回到成长爆发期。


tags:

站长推荐 / Recommend

最近更新 / Latest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