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Banking(开放银行) 时代即将来临,金管会打算分三阶段开放,第一阶段开放商品资讯,最快 7 月份启动。“开放银行”即将改变金融生态系,让金融服务通过“打群架”方式,更符合贴近民众的场景金融,所以“开放银行”的趋势你不可不知。
对千禧世代 (1980 到 2000 年间出生的人) 来说,传统银行不是必需品,也不会忠诚到只满足于一家银行的服务,为了更贴近未来顾客的使用思维,“开放银行”就这样应运而生。
日前金管会主委顾立雄表示,Open Banking 正式拍板将采香港模式,就是不修法,由银行与第三方服务公司合作推动,将指示银行公会,研议开放范围,以及与第三方公司合作的自律规范。只要财金公司,完成 API 共通标准报金管会,以及公会自律规范获同意,就可启动上路。
过去客户的帐户资料、金融数据,是银行各自拥有的资产,但所谓“开放银行”,是指银行通过与第三方平台合作,以开放 API 共享金融数据资料,也将金融数据的主导权还给消费者,使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多元的金融服务。
简言之,金融大数据就如同银行的宝山,例如:客户身份认证、客户服务、欺诈侦测、协同推荐等,一旦开放银行上路,通过开放 API 串接,未来这些数据就可以开放给第三方业者,创造三赢局面,银行接触了更多客源、第三方产业也节省大数据相关成本、消费者则可以享有更便利的金融服务。
首先,先来了解开放 API,第三方开发者串接开放 API 后,得以更方便地取得企业内部的资料,借此开发更多新应用,目前在非金融业上已经大举应用,创造了庞大的“API 经济”。
举例来说,你喜欢某个痞 X 邦上博主的美食文章,你可以在上面看到餐厅的地图位置,也可以借由网站内嵌的分享按钮,将文章分享到你的网络上,这就是痞 X 邦导入 facebook API 和 google 地图 API 的应用。过去这三大企业单打独斗各自打拼,但现在因为开放 API 的串接,三大企业可以获得彼此间异业结盟的更大利益,对使用者来说,不用再使用三个程式才能繁瑣地享受到服务,在痞 X 帮上就可以全部完成。
现行开放 API 多是非金融业者在应用,若延伸到金融业者,以开放 API 共享金融数据,就是“开放银行”的概念,在此服务下,帐户资料由开户人有权决定是否对其他业者开放使用。
举例来说,小亨只在 A 银行开户,但有一天看广告想投资 B 银行的某样创新金融商品时,依照现行游戏规则,需要先到 B 银行开户才能购买 B 银行商品,但其实银行开户所需资讯,都是大同小异,现行却不能互通;不过,未来若通过“开放银行”,在开放 API 的串接下,民众未来只需要输入原本开户 A 银行的帐号密码即可,不需要再重复开户,就可以投资 B 银行的产品。
其实上述的例子只是最基本的,欧美国家开放银行愈来愈盛行,应用层面广泛,其中又以瑞典的“BankID”最有名,“BankID”是瑞典的一些银行和手机厂商在 2003 年合资成立的电子凭证,自此之后,用户使用新平台时,就不需要再管理不同的帐号密码,身份的认证也更便利。
举例,用户在 A 银行申请 BankID,就可以在 B 银行登入网银使用;而瑞典最high的支付 APP “Swish”,也可以通过 BankID 做身份验证,要支付时,不需要纪录双方的银行帐户,只要输入手机号码和转帐金额,系统即刻就可以把钱汇到对方户头;预约医院挂号,用 BankID 做身份验证,就能确认病人资讯,还可以从不同医院调阅病例,资料库连线零时差。
回到国内市场,开放银行的议题也早已敲敲开始发酵,民营银行走的速度较快,凯基银行在 2017 年 11 月首创开放 API 服务“KGI inside”,已陆续与记帐、支付及社区缴费等 APP 业者合作。
例如与 CWMoney 理财笔记 APP、PChome 网络家庭集团旗下 Pi 行动钱包合作,都是将凯基银行的生活缴费功能内嵌在这些金融科技 App 里,其中,CWMoney 理财笔记 APP 从静态的记帐,变成可以数位记帐与生活缴费一气呵成。
“KGI inside”还与台湾最多人使用的通讯软件“LINE”合作推出“生活缴费王”官方帐号,标榜不用下载 APP,只要在 LINE 加入此官方帐号为好友,就算持有的是其他银行的帐户、不是凯基银行的客户,也可轻松缴费。
除了缴费市场,“KGI inside”也携手 iCHEF 首创餐厅专属“餐厅贷”,抢攻餐厅信贷市场,主要是 iCHEF 平台通过“KGI inside”的大数据模组分析应用 API,协助店家以更有效率及便利的方式取得金融资源,也大举解决了餐厅贷款不易的痛点。
不只凯基银行,中信卡红利点数兑换 API 也已经与国内最大超市业者 7-ELEVEN、最大电信业者中华电信等商户串接,用户可于合作商家转换、折抵点数,新创业者通过点数支付模式能创造更多元的收入机会。
另外玉山金控也和 IBM 合作建置开放 API 平台,而国泰金控和富邦金控也都对开放 API 有所着墨。
虽然金管会对于开放银行还在研议阶段,但金融业已鸭子划水逐步抢攻开放 API,过去紧守金融数据,但现在结合串连第三方开发商资源,投入 API 的应用开发,以借力使力方式,达到相互拉抬、双赢互利策略将蔚为风潮。
在“开放银行”趋势逐步展开之下,未来不只金融业与金融业、以及金融业与异业联盟的合作,都将开启“打群架”模式,各业者之间拥有的大数据资料不再独占,比拼的就是创新、异业结盟、抢攻贴近用户场景金融的速度了。
而对主管机关来说,把关个人资料、隐私权的问题恐怕变得更为重要,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打造大数据和金融科技的基础建设,像是以“去识别化”技术来克服隐私问题,将是刻不容缓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