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印象中的神仙,往往是清心寡欲,超然飘逸的样子。
可神话传说毕竟是人写的,神仙也经常表现出人的个性。
如果你看过动画电影《宝莲灯》,一定对二郎神的高冷形象记忆犹新。
不过,他在《新编说唱沉香太子全传》里的画风倒是有些不一样。
在这个版本的沉香救母故事里,沉香的母亲叫“华岳三娘”,舅舅是二郎神。
这天是王母娘娘生日,群仙聚首蟠桃会。
三娘怀了沉香,大着肚子怕被发现,于是装病没来。
宴会上,仙人们酒过几巡。有人开始插科打诨,活跃气氛。
你们可能想象不到,最先开口这人就是三眼哥。而且说出来的话,非常欠打。
二郎神开口说道:
“何仙姑,人人说你有丈夫,如今身子急古古。”
这是说何仙姑胖,好像怀了谁的孩子似的。
何仙姑也不客气:
“我倒日日有,不觉得希奇事。如今有一件希奇事哉!
我倒听见说你二郎神个姐妹嫁于凡人,有了私情,如今身又粗来腹又大,所以不来赴会。你去打听便了。”
换句话说,就是我虽然胖,但也好过你家妹子,和凡人私好搞大肚子啊。
这可是当众揭了二郎神的家丑。
“众仙拍手哈哈笑,二郎好一自羞形。面涨通红回仙府。”
嘴欠不成,被反将一军,这一仗,二郎神打得惨败。
既轻浮又失了面子,这里的二郎神,好像和高大上的男神形象不符。
其实,这么安排是出于剧情的需要。
沉香救母的故事,得先有三娘被压山下,才有沉香劈山救母。
三娘怀孕的事,一直瞒着二郎神,得有人把这事说破,剧情才能往下发展。
可这又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借谁的口说,都会得罪二郎神。
那么,只好让二郎神先招惹对方作为导火索。
这才有了上面的情节。
孙悟空刚踏上取经之路时,没少和唐僧吵架。
这天他们来到鹰愁涧。
当时白龙马还是条龙,从水里一出来就要吃了唐长老。
孙悟空慌得抱起师父回头就跑。
等他们回来的时候,师父原本骑的马已经不见了。
孙悟空四下看了一圈,说道:
“师父,我们的马断乎是那龙吃了,四下里再看不见。”
三藏却不相信,说道:
“徒弟呀,那厮能有多大口,却将那匹大马连鞍辔都吃了?
想是惊张溜缰,走在那山凹之中。你再仔细看看。”
唐长老一口咬定马肯定没被吃,是被惊跑了,让他再去找找。
这话一出口,就是质疑孙悟空的工作能力。
孙悟空本就不服,回声道:
“你也不知我的本事。我这双眼,白日里常看一千里路的吉凶。象那千里之内,蜻蜓儿展翅,我也看见,何期那匹大马,我就不见!”
蜻蜓都能看见,何况一匹马,这么说的确是委屈了那火眼金睛了。
可唐僧哪管他什么千里眼,一听到自己的马没了,就自顾自地哭起来:
“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进!可怜啊!这万水千山,怎生走得!”
唐僧这一哭,孙悟空就更加焦虑,只说我去找马行了吧。
可唐僧却又拉住他,不让他走。
说他走了之后,万一龙又回来叼走了自己,到时人和马就都没了。
孙悟空气不打一处来:
“你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罢!”
好在这时来了几位当值神兵,帮孙悟空保护唐僧,他这才抽身去战了白龙马。
这场嘴仗,看上去是孙悟空单方面发脾气,实则唐僧也总是挑最能惹孙悟空生气的话说。
作者这么安排,大大增加了故事的表现力。
这两人,一个虔诚但迂腐,一个脾气大,能耐大,性格好像完全不合。
刚上路,就怼来怼去,以后这路还长,可有好戏看了。
所以你看,神话小说中神仙打架,不是为了拉低他们的情商智商,而是剧情需要,推进情节,或者适当加戏,增加趣味。
话说回来,小说是一回事,实际上神仙怎么吵架的呢,
嗯……还是不要在人家背后说坏话了,
作为一只“人间漂”,这样的自觉我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