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爆9岁女童遭猥亵,千万别把孩子交给这样的“熟人”

法律法规网 作者:小柯
来源 来源: wbtt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19-07-04 15:59:15  评论(/)

​​

昨天,某上市公司董事长猥亵女童案被上海公安确认属实。消息一发布,就立刻引起了关注。


每次幼童遭遇性侵猥亵的事件,都会让大家出离愤怒。


而这次事件,更有很多人高呼意想不到,把孩子送到坏人手上的,居然是孩子母亲的朋友!



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总是停留在“提防陌生人”上。


我们会告诉他:不要吃陌生人给的糖果、不要和陌生人走。但往往正是那些看不出来的坏人,才会干出最可怕的坏事。


就拿儿童性侵事件来说,国际上统计数据显示:对未成年人的性侵中,85%以上是熟人作案。

比起教会孩子警惕陌生人,更重要的是教会他怎样辨别好人和坏人。


如果孩子的判断能力,只能停留在“看起来像…...”的阶段。那么对于那些笑眯眯给糖的陌生人、那些温柔请小朋友帮忙的路人、甚至那些猥亵孩子的熟人,完全没有分辨能力的孩子就可能面临未知的危险。



朋友睿睿,就曾遇到过这样的危险。


小学时候,有一天班主任告诉几个女生,说音乐老师要组一个合唱队,以后每周二放学要留下来参加声乐培训。


音乐老师是个男老师,几个女生去了音乐教室后被一一叫到钢琴边。钢琴挡住了部分视线,只能看到音乐老师的头顶,和同学的头部上半部分。


轮到睿睿的时候,音乐老师用手掰着她的肩膀,让她把背挺直。而他的手也慢慢的由肩膀,抚摸到了胸前,然后停留在乳头处按压了几下。


▲图片来源:电影《素媛》▲图片来源:电影《素媛》


当时的睿睿被惊吓到了,完全做不出任何反应。事后走在回家的路上,她被愤怒、羞耻、害怕,各种情绪煎熬着。10多分钟的路,硬是走了半个小时。


她当时就想,再也不要参加合唱培训了。但也不敢告诉妈妈真相,因为觉得这事很羞耻,说出去怕自己不被理解,反而被妈妈或者老师另眼相看。


所以,她隐瞒了自己的事。告诉妈妈说是看到男老师摸了别的同学的屁股,自己不想去培训了。


第二天,妈妈带着睿睿和班主任说了这事。她还记得班主任当时满脸满眼的怀疑,然后对她说:可能是那位老师不小心碰到的,被误会了。那位音乐老师很受孩子欢迎的,那你不想上的话,下周二就不用去了。


至今提起这事,睿睿心里都有块疙瘩。这事当时对她整个认知冲击特别大,在她已有的观念里,这些坏事都是不熟悉的陌生人才会做的。


可是,却在她觉得最安全的校园里,发现绝对意义上的好人(老师),对自己做出了最无耻的坏事。


没有人告诉过她,也没有人会相信她。这从班主任没做任何调查,就为男老师辩解的话里可以看出:没有人愿意相信,最熟悉的好人会有这么变态的行为。



这也是因为,我们从小都是以绝对好坏的方向,脸谱化地去定义好人坏人:


戴黑眼镜、黑口罩、看起来很凶的、带枪带刀的人,就是坏人。说话温柔、亲切,没有武器的就是好人。


直到现在,我们的孩子在幼儿园接受的防拐教育,都是以如何防陌生人诱拐的方向进行的。


但真实世界不是动画里非黑即白的世界,孩子和我们一样,生活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如果只停留在绝对好人、坏人和陌生人的认知里,发生在睿睿身上的事,或许一直都不会被发现。


可是,要怎样在孩子认知能力内,让他们明白,区别好人坏人不是看这人是谁,而是看他的行为是好是坏?


学龄前的孩子,思维发展常常是片面的。要让他们真正摸清好人坏人的界限,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用绘本告诉孩子:好人坏人不看外表,要看他做了什么事

这点可以寻求绘本的帮助,绘本故事性的导入,比单纯的讲道理更能引发孩子的共情和思考。


比如《正义之士》这本绘本,讲的是长得像怪兽一样丑的,来地球报恩的德拉夫拉星人。因为外表和语言不通,被大家误认为吃人怪。而真正来吃人的特别战士,却因为帅气的外表和温和的语言,被大家当做正义之士。


后来,德拉夫拉星人一次次用身体,为大家挡子弹的行为,终于让大家意识到,谁才是真正的坏人。



类似的绘本还有《黑猩猩的面包店》《好大好大的鸡宝宝》《爱心饭团》等,都是引导孩子不要以貌取人,要多关注他们做的事。


教孩子辨别:判断一个人应该用什么标准?

在纸上画几个格子,根据看、说、做这三方面,让孩子想想:好人看起来会是什么样子?他会说什么、做什么?但如果只是“看起来”像好人,却做了坏事、说了坏话,你还会认为他是好人吗?


比如:微笑+不说脏话+打伤人。问孩子,这样的人你觉得是好人还是坏人。


这会让孩子孩子意识到:相比外貌和语言,一个人的行为才是区分好坏的关键。


▲上图为某个家长和孩子讨论时的记录范例,家长和孩子可以自己丰富表格内容▲上图为某个家长和孩子讨论时的记录范例,家长和孩子可以自己丰富表格内容


让孩子记住:什么人可以对我做什么样的事

比起让孩子辨别“坏人”,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警惕“坏事”。


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清楚:哪些行为即使是熟人、好人都不能对我做的。


这样的讨论也可以伴随着画图,一边对应的是发生的事,另一边对应的是做事的人。


比如,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最私密的部位,男孩生殖器和臀部是私密部位,女孩胸部、生殖器和臀部是私密部位;然后和孩子一起,把身边的人分类——爱心圈里是最亲近的人,树叶圈里是熟人,棒槌圈里是陌生人,或是和身边的人有关系但不太熟的人。



我们可以一边和孩子讨论,一边完善这份表格。


比如问问孩子:私密部位不能给爱心圈外的人摸,但老师要给私密地方抹药;或者医生要做检查,可以吗?


孩子回答后,再提醒他:妈妈和老师说过的,就可以;妈妈在旁陪同时,可以让医生检查。

这样的聊天越细致、越深入,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就越强烈。


孩子的自我保护,需要的正是在获取丰富的信息、对事情和行为的本质有了更多的感知后,形成的对好坏行为的界限感。



家长作为监护人,更要时刻牢记:不要随随便便就把孩子交给身边的人看管,即使是亲戚朋友,也请留一个心眼!当我们不能守护在孩子身边的时候,也要教会他对危险的警觉、敢于向家长求助。


就像这次新闻中的9岁小女孩,正是因为母亲的粗心才遭遇了危险;也是因为及时求助,才摆脱了潜藏的进一步伤害。

让孩子有自保的能力很重要,但我们更想警告那些对孩子心怀不轨的人:只要敢对孩子伸出的黑手,都会被法律毫不留情的斩断!


​​​​

tags:

站长推荐 / Recommend

最近更新 / Latest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