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交易意外促使台湾 14 家中央公债主要交易商发出无声抗议:拒绝履行 20 年期指标公债的报价义务,导致该券连续两天出现零报价的罕见情况。
事件缘由来自电子盘交易一向鲜少成交的 20 年期长券,在本周二突然有某一家民营银行一口气主动成交数亿元台币由交易商挂出的卖价。突如其来的买盘惊醒经常是在“手中无券”情况下“义务报价”的交易商,被迫得向利率挂价更低的交易商买入以回补部位,连锁效应导致该券在一天之内大跌逾 25 基点至 0.73%,与 10 年指标券的利差也创下逾 10 年来最低的约 5 基点。
而一来一回之间,交易商产生了亏损,只能哑巴吃黄连认了。
这起事件突显了一个早已存在的问题:债券交易商虽然对指标券有报价义务,但在 20 年期这种多已被投资盘锁在冷宫、不再转手的券种,真的急需买进时根本是大海捞针,价格容易在一眨眼间大幅跳升,高额损失也随之而来。为了不再出现亏损,近两天交易商索性放弃报价。
群益金鼎证券资深债市交易员 Baker Tu 表示,这种情况每一到两年发生一次,令人难以忍受。他称已向柜买中心提交暂停报价同意书直至 8 月中旬,理由是无法在市场上找到券回补。
依照柜买中心“中央公债主要交易商应配合办理事项”的规定,主要交易商应在上午 9 时至 12 时之间持续对市场公开提有效的双向报价(买 / 卖价),且报价单日中断时间累计不得超过 30 分钟。如果交易商无法提供正常报价,需要柜买中心同意。
如今交易商集体拒绝报价,正是对这个制度缺失的无声抗议。凯基证券也在今日的债市日评中指出,近期交易商暂停义务报价 20 年券,让想询价的买方缺乏参考区间外,只能依照卖方喊价来成交,令买方除了含泪追价外,更令市场交投急冻。
柜买中心副总经理周惠美指出,现行规定交易商就是有报价义务,如果交易商未申请暂停报价就迳不报价,该中心只能按规定汇报给中央银行,由央行后续研议处理。“我们会去了解原因,”她说,如果交易商有建议也可以提出来讨论。
群益金鼎证券的 Baker Tu 说,央行给予主要交易商的权利是融通资金,但目前台湾资金宽松,除非交易商已出现经营风险,才会走到向央行借钱这一步,否则几乎不必动用。如果央行愿意给予证券商到拆款市场调度资金的权利,不必只靠债券附买回 (RP) 融资买进债券;或者单独给予 14 家主要交易商竞标公债的权利,并由发行人财政部给予类似承销的相关费用,那么才有平衡报价义务与风险承担的实质内容。
“(现在的)公债主要交易商的义务负担大、风险高,却没有什么实质受益的权利,这样的制度不如废除,”他称。
(本篇文章不开放合作伙伴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