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 后进入“后贸易战时代”,要怎样资产配置才能持盈保泰是每个投资人关切的议题,台北富邦银行资深协理旷嶽庆指出,别忘了利用复利威力,资产配置则建议选择较能规避贸易战冲击的内需型股票、固定收益型的组合式商品,并搭配通过投资级公司债、高收益债、新兴市场债及特别股等收益型资产,可在瞬息万变的投资环境中持续获取稳健报酬。
台新投顾总经理李镇宇表示,美中双方底线明显冲突,贸易战风险仍未消除,全球景气趋缓,料下半年 Fed 将降息,第三季应留意贸易战、景气、地缘政治风险的共伴效应。
旷嶽庆表示,投资不怕有风险,最怕不知道风险在哪。在对风险“无知”的情况下,只要依照最基本的投资原理和市场逻辑,利用复利的威力,还是可借由多元的资产配置打造亮眼的投资成绩单。
旷嶽庆举 1626 年传说中的曼哈顿购买事件为例,当时白人用 24 美金的珠链、布料,向印地安人交换曼哈顿岛;如今,华尔街所在地的曼哈顿岛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当年的 24 美金,以年利率 3% 的复利计算,在 393 年后的今天,可累积 266 万美元;若提高为年利率 7% 的复利,可累积高达 8.5 兆美元的财富,这也是股神巴菲特所强调投资复利的威力。
若回归市场实际情况,根据 Bloomberg 统计,包括信评 BBB - 的投资级公司债、高收益债、新兴市场债,从去年 8、9 月至 11 月中虽然跟着全球股市出现 2%~4% 的小幅回落,但 2018 年底至今年 5 月初,由于基本面重获资金青睐,美中贸易冲突与多数新兴国家无直接关系带动,三种债券指数皆出现 8%~9.5% 不等的强势反弹,其中投资级公司债、新兴市场债,甚至不畏美中贸易冲突二度白热化的冲击,在 5 月初过后仍分别出现 1.5%、0.5% 的涨幅。
统一全球债券组合基金经理人叶金江也表示,川习会后,美中非常于是回到了 5 月的谈判点,美中重启磋商之后,可能还是会有小波折,但在市场逐渐习惯双方角力模式后,预估对市场的影响短暂,躲在避险资产的资金会逐步流出,追逐更好的收益,预期美国十年期公债殖利率会出现弹升,美元区间震荡,资金重新回流新兴市场。
旷嶽庆进一步表示,若投资人选择股票做为资产配置,可以内需型类股为方向来规避贸易战的冲击,包括美股的公用事业、住宅营建、必须消费、健康护理类股,和陆股中的公用事业、必须消费类股等内需型股票,近期内需型类股的指数表现皆比整体大盘强势。
另一项在贸易战期间表现亮眼的投资工具为特别股,旷嶽庆表示,特别股的派息频率固定,是一种“收益特性像债券”的股票。
旷嶽庆指出,根据 Bloomberg 统计,从今年初到 4 月底,若比较全球主要金融资产类别殖利率,特别股达 5.61%,收益率水准接近全球高收益债。如果把时间拉长,从 2010 年以来至今年 4 月底,特别股的资本利得加股息的累积总报酬率更高达 91.3%。在资产配置中,加入特别股可显着降低波动程度,提高投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