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犹太人旧址群探访攻略

法律法规网 作者:小柯
来源 来源: wbtt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19-07-09 13:58:17  评论(/)

​​来到哈尔滨的犹太人

19世纪末20世纪初,2万多犹太人为躲避欧洲战乱,迁居哈尔滨,这座因中东铁路兴起的城市。

凭借经济头脑,犹太人成为近代哈尔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马迭尔宾馆、华梅西餐厅、哈尔滨卷烟厂、阿什河糖厂,这些哈尔滨老字号,均由犹太人创办或经营。

犹太人还把赛马会、交响乐团、钢琴等西方文化带入哈尔滨,进一步使哈尔滨成为当时的远东第一大都会。

犹太博物馆中展示的老钢琴二战结束后,哈尔滨的犹太人大多回到以色列或欧美等国,直到1985年,最后一名在哈尔滨生活的犹太人辞世。共计600多位犹太人葬在哈尔滨犹太人墓地,其中包括以色列前总理奥尔默特祖父母。

犹太人虽然只是哈尔滨历史的过客,但一大批珍贵的犹太人建筑,成为了哈尔滨不可磨灭的印记。2013年,14处哈尔滨犹太人活动旧址,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大街犹太人旧址分布图

哈尔滨犹太历史文化博物馆

建于1918年的犹太新会堂,经过修复后,成为哈尔滨犹太历史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坐落于热闹的中央大街南端,游客却寥寥无几,门票25元,我认为非常值得参观。

七烛台,犹太民族最常见的标志博物馆分为三层,一层是犹太画家的艺术作品,二三楼用丰富的史料展示了犹太人在哈尔滨的活动,有一位小姐姐做免费讲解。用1小时参观博物馆,再用1小时沿着中央大街打卡各栋犹太人历史建筑,是探索犹太人在哈尔滨足迹的最好方式。

犹太新会堂介绍

建于1918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犹太会堂。现作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分管重新对社会开放。目前会堂基本陈列两项展出:《哈尔滨犹太历史文化展》,主要展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犹太人在哈尔滨的生活历史;《凝望—建筑艺术展》,主要通过绘画、摄影、建筑模型等形式集中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成果。

中央大街犹太人活动旧址

中央大街旧称中国大街,自哈尔滨城市诞生起,就是哈尔滨最繁华的商业街。70多栋欧式、仿欧式建筑汇集在此,成为一条建筑艺术长廊。善于做生意的犹太人,在中央大街修建了多栋建筑,留下了百年前他们经营哈尔滨的印记。

从中央大街自南向北行走,你将依次看到:

米尼阿久尔餐厅

米尼阿久尔餐厅位于中央大街58号,砖木结构,建于1926年,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这座餐厅实际上是「米尼阿久尔咖啡茶食店」,主要经营咖啡、高级茶点。「米尼阿久尔」是俄语音译,意为「精美的艺术品」。

米尼阿久尔餐厅的创办者是犹太人E·A·卡茨。在犹太博物馆,有一张他的「寸照」,旁边还有当年米尼阿久尔咖啡茶食店的一张老照片,以及三十年代在太阳岛的分店照片。

犹太国民银行

犹太国民银行是由居住在哈尔滨的犹太人集资创办的。从创办到结束,经历了民国、日伪、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是哈尔滨历史上存在时间较长,关闭最晚的一家外侨银行。

现存的犹太国民银行旧址建于1923年,属于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犹太国民银行的发起人之一格利高里·鲍里索维奇·德里金,据说是第一个来到哈尔滨的犹太人。早在1894年,他便来到哈尔滨从事商贸活动。1949年,103岁的德里金在哈尔滨无疾而逝,他和妻子的合葬墓碑现在仍在哈尔滨犹太墓地里。

奥昆大楼

1917年,犹太人А.Л.奥昆投资兴建了这幢带有文艺复兴风格的折衷主义建筑,被称为奥昆大楼。

奥昆曾与人合办「满洲酿酒公司」,生产「俄可特啤酒」。他兴建奥昆大楼则是用于投资,他将大楼分为五个店面对外出租。曾在此营业的商家包括:俄侨的协和银行、捷克人的巴甲皮鞋店、日本人的明治制果卖店等。

马迭尔宾馆

马迭尔宾馆原名马迭尔旅馆,位于中央大街89号。1906年兴建,经两期建设,1913年落成,砖混结构,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由俄籍犹太人约瑟•开斯普经营,设计师为C•A•文萨恩。

建筑为新艺术运动风格,内部装饰富丽堂皇,立柱雕刻精美,是当时哈尔滨旅馆建筑中最豪华的多功能旅馆之一。

马迭尔以它特有的名望接待过众多要人,溥仪、周恩来、李大钊、宋庆龄、蒋介石、詹天佑、郭沫若、徐悲鸿、梅兰芳均在此下榻或者就餐过。

比马迭尔宾馆更有名的是马迭尔冰棍,是哈尔滨的标志美食之一,在宾馆侧面一楼的马迭尔冷饮厅就可以买到正宗的。

哈尔滨马迭尔宾馆介绍

必读 酒店始建于1906年,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路易十四式”建筑。许多历史名人曾下榻于此。 位于繁华的中央大街,北倚风景秀丽的松花江,东临冰灯游园会展(兆麟公园),交通便利。 距哈尔滨火车站很近只有不到3公里,距太平国际机场大约38公里。 酒店可以步行到松花江畔和圣索菲亚大教堂。 贴士 酒店还设俄式风味冷饮厅,商场酒吧,美容美发、多功能厅、游泳池、KTV包房等休闲设施,一应俱全。 附近有马迭尔餐厅和冰糕店,品尝美食也很方便。 酒店提供免费的停车场。

拉比诺维奇大楼

拉比诺维奇大楼旧址,也曾是远东银行。建于1919年,三层砖混结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底层采用落地窗,二至三层设有爱奥尼半圆壁柱,窗扇高大,转角处上部设有圆形穹顶。墙面小巧的弧形阳台,精致有趣。

哈尔滨犹太医院

哈尔滨犹太医院,1933年始建,1934年和1936年分别扩建第二和第三层。1941年增设X光透视室,此时医院设有外科、内科、放射线科、口腔科及化验室,集中了哈尔滨最知名的医学专家,成为当时哈尔滨的第一流医院。1984年,这里成为哈尔滨市眼科医院至今。

别尔克维奇大楼

原为犹太人P.A.别尔克维奇大楼,始建于1907年,砖木结构,仿文艺复兴式风格建筑,1915年和1920年先后增建,后为联谊饭店。

哈尔滨犹太总会堂

犹太总会堂位于通江街82号,1909年1月落成。由建筑设计师卡兹.基列依设计。是哈尔滨的第一座犹太会堂,标志着哈尔滨这个历史上中国最大最完备的犹太社区的最后形成。

这里曾经是当年犹太人进行宗教、政治和社会活动的中心。直到1963年,犹太总教堂和哈尔滨犹太宗教公会关闭,标志著犹太人在哈尔滨的大规模宗教活动史结束。

哈尔滨犹太中学

犹太中学旧址就在犹太总会堂隔壁。1907年,哈尔滨犹太小学开学,到1916年已有两届毕业生,孩子们要继续接受教育。犹太社团决定扩建原小学校舍,创办犹太中学。

1918年12月,犹太中学落成并开学。这是远东地区的第一所犹太中学。二楼尖券型窗、嵌有大卫之盾六角圣星的窗棂、圆拱形门廊、女儿墙上的塔柱、屋顶的圆状穹隆美仑美奂,极具犹太建筑之风格。

犹太中学的图纸是著名的约瑟夫.尤里耶维奇.列维金工程师设计的,这一作品成为他的代表作。著名的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也曾坐落在这里,培养了许多音乐人才。

在哈尔滨其他区域,还散落着些许犹太人旧址,比如商界大亨索思金家族的故居。这些老房子诉说着犹太人在哈尔滨的沉浮往事,也承载着近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如今,这些建筑大多被用作商业用途,浮华与喧嚣掩盖之下,游客很难留意到这背后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哈尔滨接纳了犹太人,犹太人影响了哈尔滨。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认识犹太人、认识哈尔滨有所帮助。​​​​

tags:

站长推荐 / Recommend

最近更新 / Latest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