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比利亚vs格里兹曼,谈一谈马竞两代神锋

法律法规网 作者:小柯
来源 来源: wbtt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19-07-13 22:42:53  评论(/)

​​自古马竞出神锋,马竞出品必属精品。这句广为流传的话语见证着马竞20多年来的“造锋”工程,可谓是欧洲赛场上最具权威的神锋加工厂。维埃里、哈塞尔巴因克和弗兰先后都在马竞获得联赛的射手王,除此以外,前有“金童”托雷斯和阿奎罗以马竞作为起点,声名大振后转战英超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后有科斯塔效力切尔西,成为切尔西获得联赛冠军的中流砥柱,是切尔西进攻端最有力的保障。


马竞神锋群的名单中,有着像维埃里、托雷斯、科斯塔、法尔考这样攻城拔寨的正印中锋,也有像阿奎罗、比利亚(当然比利亚加盟时已经成名多时)和格里兹曼这样灵活快速型前锋,两种前锋相互之间相成,达到了1+1大于2的效果。


本期的极限1V1将分析相比起法尔考、科斯塔和托雷斯这样的中锋,比利亚和格里兹曼这类前锋为马竞带来了哪些不一样的作用。


【比格二人在马竞不同时代的战术意义】


1.比利亚——高位逼抢的最佳前锋


比利亚自12年是世俱杯骨折后状态一落千丈,13-14赛季马竞签下比利亚,为何西蒙尼会使用状态明显下滑的比利亚呢?


原因在于当时西蒙尼抓住了当时的战术潮流——高位逼抢战术的最后一波红利,在他这套以442双前锋为主,主打高位逼抢,以体力、单点逼抢、防守速度和强调防守纪律性的阵容中,他需要一名既能适应高位逼抢战术思路,又能连接中场的前锋,比利亚就是他所需要的球员。


虽然大伤过后的比利亚状态和实力大不如前,但是技术功底没有因为受伤而衰减。比利亚细腻的脚下触球和出色的传接球能力保证了他能和两个边前卫科克和图兰形成串联。他和科斯塔分工明显且兼容,各自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他能在科斯塔压制后卫取得空间后,在这个空间发挥处理球的能力。




而当时马竞的主要进攻套路之一,就是高位逼抢形成快速的攻守转换,其中马竞双前锋是逼抢战术最重要的一环,比利亚在巴萨时期经历的体系让他在执行高位逼抢时善于捕捉对手的传球路线,切割传球线路为主,而科斯塔单点的逼抢能力强,给予后卫强大的压迫感,两人的逼抢容易使得对手在30米区域处理球犯错。一旦犯错后无论是科斯塔还是比利亚都有处理球和IV1KO对手后卫的能力,形成进球。




例如这次对手在马竞的逼抢下,禁区前沿出现传球失误,利比亚利用个人能力得分。


2.格列兹曼——从边锋到影锋转型的成功案例


格里兹曼成名于皇家社会,在皇家社会时期,格里兹曼的主要位置是边锋,与贝拉组成边路双子星,格里兹曼具备了出色的射手嗅觉,能第一时间冲击禁区,寻找破门机会。




皇家社会时期的格里兹曼就拥有了出色的射术,有一脚重炮,在禁区外能可突施冷箭。多数的得分方式以冲击禁区和抢点为主,虽然身材并不强壮,但是冲击力尚可。


在比利亚离开马竞后,格里兹曼成为了接班人。然而与前辈相比,初来马竞的格里兹曼并不能完全适应西蒙尼的战术,其中原因有二,第一,西蒙尼的球队无论是哪个位置,对于球员的防守能力都非常看重,初来马竞的格里兹曼防守能力明显达不到球队的平均水准,也远逊于老去的比利亚。第二,西蒙尼对于他的用法存在问题,无边锋的442阵容中与格里兹曼当时的踢法格格不入。


在当时马竞这个略古典的442体系中,格里兹曼既无法把自己的长版发挥出来,又无法解决个人的短板——防守能力,这就使得他在这个阵型中显得非常中庸和非常像一个功能性的球员。


为了解决格里兹曼的问题,西蒙尼彻底改变了格里兹曼的定位,将格里兹曼改为影子前锋,这样他的整个无球跑动包括反越位、为中锋扯空档、游弋肋部才能发挥出来,格里兹曼改造之后,整个进攻的流畅性和衔接性都提升一个档次,使得格里兹曼在冬窗过后迎来大爆发,整个赛季在联赛打进22球,成为马竞新一代神锋。





【细节上的异同】


如果只按新旧交替的两位小个子前锋来比较,经过改造后格里兹曼对于战术的作用已经完全胜过前一个赛季的比利亚。与当时的比利亚相比,格里兹曼更加年轻,体力更好,能反复在禁区前沿串联和冲进禁区之间切换角色。但如果从能力上比较的话,两者则有一些细微环节上的异同。


1.单对单无敌的葫芦娃与速度快善奔袭的格子


比利亚能无缝隙地融入tiki-taka,因为他的技术风格能完全适应巴萨在小范围的快速传切,能在狭小的空间内和队友打出精妙的二过一配合,而且射术精湛,是关键的进攻尖刀。




快速的攻守转换使得马竞能把进攻第一时间蔓延到对手的禁区前沿,利用简洁的传球配合和比利亚强大的禁区内单对单能力破门得分。


而格里兹曼停接球的一瞬间触球调整出色,能立刻形成射门,加上出色的射术,成为了禁区的杀手。




格里兹曼在攻守转换中作用明显,虽然单对单的过人能力一般,但是人球结合能力强,在长距离带球奔袭中步频和步幅的控制出色,每一次触球都在可控范围内,加上精准的射术,在联赛后半段扛起马竞进攻端的大旗。




虽然格里兹曼并不是高中锋的身材,但是凭借着出色的预判能力和嗅觉,在禁区内往往能抢点破门,可谓武器库多种多样。


2.逆足能力


比利亚与格里兹曼的射门及单对单过人方面,差异最大的地方在于逆足能力。




比利亚左右脚均衡的射术和出色的单对单技巧让他能在马竞体系中重获新生。


这是接班比利亚的格里兹曼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


3.独特的定位球战术作用


马竞的定位球进攻独步欧洲,14年西甲最后一轮戈丁定位球破门逼平巴萨获得联赛冠军,欧冠决赛定位球首开纪录等等,几乎在硬战马竞的定位球进攻都能一锤定音。


值得一提的是西蒙尼在定位球战术方面对于比利亚和格里兹曼的使用几乎如出一辙。西蒙尼的定位球有一个很明显的地方,身材高大且头球能力强的球员,往往金钟在小禁区内,而像利比亚和格里兹曼这种矮个子但是动作迅速,嗅觉灵敏的前锋就埋伏在12码区域等待机会。




马竞这次定位球开向后点,球员抢到第一点后回敲中间形成混乱,在乱战中皮球顶出12码区域后比利亚抓住机会破门得手。




这次格里兹曼的破门,依然是定位球直奔后点,抢到第一点的同时回敲,在12码点埋伏的格里兹曼扣球晃过防守人员后轻松破门。


【个体的可塑性】


格里兹曼与比利亚另一个不同点在于两人的可塑性,比利亚在马竞效力时已经是职业生涯末期,可塑性几乎为0,只能因为战术的需求增加即战力的补充。


而格里兹曼加盟马竞时才24岁,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前中期,这个时期球员发生转型的可能性极大,而西蒙尼对于格里兹曼的改造仿佛为格里兹曼敞开了一扇大门,直通另一个方向。


在西蒙尼的改造下,格里兹曼逐渐往进攻组织者的角色迈进,而他的位置几乎一年比一年靠后,而组织任务占比越来越大,以往格里兹曼在禁区边缘组织,链接两肋。时至现在,格里兹曼几乎是前腰的踢法,多数在中场到30米区域内组织进攻,无论在国家队还是俱乐部,格里兹曼的定位都是偏向进攻组织者而非终结者。



近两年的比赛中,格里兹曼回撤越来越深,几乎担任了中场进攻的串联,不停扮演前腰的角色。




相比于初来马竞的神锋,现在的格里兹曼更加倾向于为队友传输炮弹,在禁区前沿的倒数第一和第二传越来越多,18年世界杯,在法国的战术里,格里兹曼扮演着进攻组织而非尖刀的角色。


最直观的变化在于数据,逐渐转型的情况下格里兹曼的数据也是往者他转型的方向发展,下面是格里兹曼加盟马竞时期的数据统计:




表格以联赛的数据为主,统计了格里兹曼在马竞5个赛季以来的出场时间,进球数,助攻数,关键传球四个指标,同时分析了进球效率和关键传球效率。因为相比于欧冠和国家队比赛,联赛的场次更多,数据样本更加趋于稳定(欧冠和国家队比赛场次少而且不稳定)。


其中进球效率为进球数的进阶分析(因为进球数的多少受出场时间的影响,所以用进球效率分析更加准确),助攻数不采用进阶分析,因为助攻数受被助攻球员的把握机会能力影响,而关键传球可以进行进阶分析,关键传球不受其他因素影响,更好表明球员的传球威胁。


其中可以看出格里兹曼的助攻数每个赛季在逐步提升,而关键传球(即keypass)与助攻数的增长方向一致,相反的是进球效率却是刚来马竞的第一个赛季最高,后续赛季不停衰减。


通过简单的数据分析,更加可以得出,格里兹曼初来马竞时,在禁区的时间更多,进球数与效率更高,是一名正儿八经的前锋。后面转型后组织任务更多,助攻数和场均传球威胁增加,但是进球效率下降,基本符合格里兹曼这几年发展轨迹的转变。


【结语】


格里兹曼和比利亚加盟马竞几乎都是西蒙尼战术需要所导致,但是不同点在于两人的可塑性以及潜力,所以比利亚是满足即战力的需求导致加盟,而格里兹曼在维持战术稳定的情况下加盟,但是后续的个人发展为球队的打造开启了新的篇章。


作为马竞小个子前锋的代表人物,他们分别代表着马竞双前锋压迫-反击战术下的经典时代,与英式的“一高一快”组合不同,马竞的小个子前锋有着前腰和边锋的技能包,同时又扮演着让足坛胆寒的禁区杀手角色。比利亚留给大家的只有怀念,而格里兹曼的新征途却刚刚开始,历史的巨轮依旧不停转动,期待他能带给人们更多的精彩。



主办:靴室笑谈社

作者:无敌罗三票

①文章为”靴室笑谈社”版权所有,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及注明原作者(靴室笑谈社),如盈利性机构转载需获得“靴室笑谈社”授权。

②如有作品内容、版权等相关问题,可同“靴室笑谈社”编辑部联系。


​​​​​

tags:

站长推荐 / Recommend

最近更新 / Latest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