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帆专栏】亚洲制造业显着放缓 预计下半年大幅宽松

亚洲制造业生产放缓至停滞,拖累GDP 成长,部分国家已推出货币政策和财政支持予以回应,预计下半年支持力度还将加大,在制造业疲软期间,亚洲消费和服务行业长期走强的趋势相对更具优势。制造业持续放缓亚洲经济自去年年中以来持续放缓,我们预计第二和第三季将进一步减速。不过,到第四季基数效应将变得较为有利,为 2020 年温和复苏创造了良好条件。如果中美贸易关税不再继续上升,我们预计明年实际 GDP 增速应小幅上升至 5.9%。亚洲实际 GDP 增速从 2018 年上半年的 6.5% 放缓至 2018 年下半年的 6%,2019 年第一季又进一步下滑至 5.6%。整体形势依然黯淡-近期数据显示出口依然低迷,主要受到贸易争端的影响,且我们很可能仍处于工业复苏的早期阶段。全球制造业订单和 PMI 调查等领先指标显示,未来几个月或将继续走软。由于企业盈利能力承压,且关税不确定性依然高企,投资意愿急剧下滑。部分经济体,尤其是香港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韩国的实际固定投资在第一季大幅放缓,已降至 2015–2016 年的水平甚至更低。连续数轮关税上调加剧了亚洲贸易和生产放缓。出口增长急剧下滑(从 2018 年的双位数增长降至 2019 年的个位数下跌),是亚洲经济和工业放缓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中美 5 月份的关税交锋很可能将导致出口在 6–9 月份继续疲软,2019 年第四度可能才回稳至低个位数增长。2019 年第四季开始,工业生产可能更趋稳固,并开始回归趋势增长。2019 年亚洲工业生产增速已从 2017 年至 2018 年的 5–10% 放缓至 0–5%,北亚接近停滞。全球 IT 行业放缓是一个主要因素,IT 占该地区工业生产的 20–50%。库存增加使得出货与库存比率下滑,最近略有回稳。服务和消费保持弹性尽管制造业放缓,但服务业将保持相对强劲,尤其是中国和亚洲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走低而服务业 PMI 走高,二者之间的差距很可能将持续。在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生产力增长较快带动收入上涨,极大地提振了服务业的需求。中国、印度、印尼、菲律宾和越南都是如此,服务业增长比总体 GDP 高约 100 个基点。随着 2020 年渐行渐近,我们预计消费行业有望复苏。展望今年下半年及之后的周期前景,我们认为利率将保持低位,私人部门消费增加,且预防性储蓄降低。特别是较低的短期利率使得储蓄意愿降低应带动消费回升。这可能和 2016 年至 2017 年的情景类似,当时政策利率下调后亚洲多数地区的消费增长出现复苏。政策转向宽松随着美联储降息,亚洲下半年可能大规模宽松货币。除印度以外,政策制定者近期还是保持非常谨慎。但鉴于区域内工业产出下降且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降息在即,未见通胀压力,官方外汇储备攀升,宽松可能性已显着上升。亚洲或已准备好进行大规模宽松。我们预计亚洲其他地区的央行将在下半年至少降息 25 个基点,其中新兴亚洲国家的降息幅度最大:印度、印尼和菲律宾分别降息 75 个基点。财政政策方面,我们认为亚洲预算赤字占 GDP 的比率还有 0.5 至 1 个百分点的扩大空间。东盟地区都有扩大财政支出的空间。我们预计印尼的净支出占 GDP 比重仅会上升至 0.7%,泰国为 1.9%,马来西亚为 0.9%,菲律宾则为 2.6%。增长放缓令支出受限,但鉴于投资疲软,我们预计财政赤字占 GDP 的比率将平均超出预算 0.5 个百分点。印度可能达不到其乐观的税收目标,且 / 或可能增加表外支出以提供逆周期支持。中国的货币政策继续宽松。年初迄今,存款准备金率已全面下调 100 个基点,定向下调 300 个基点,我们预计下半年将再次下调 100–200 个基点,同时通过公开市场投放流动性。不过下半年中国央行降息可能性不大,部分原因是通胀预计继续上行。中国财政政策利好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今年计划发行 3 万亿元人民币的债券支持基建,上半年已发行近 2 万亿。基础设施投资已有反弹,如果不及预期,此额度可能还会增加。中国同时减税减费鼓励投资和消费。制造业的增值税税率下调 3 个百分点至 13%,并降低了企业养老金缴费负担。我们预计今年中国财政赤字率将由 2018 年的 4.2%继续上行至 4.4%。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