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成都正加快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力争到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万亿元,率先将电子信息产业建成首个万亿级产业。
7月18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了解到,为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建设,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统筹规划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清水河无线创智、总部经济和电子信息专业服务6大产业社区。目前,已率先启动建设清水河无线创智产业社区、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产业社区。
“为进一步推动高新西区转型升级,加快从传统工业园区向产城一体生活社区转型,我们根据高新西区现有产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分布情况,构建产业细分、功能匹配、空间聚集的专门产业社区。”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产业社区有助于实现产业成链聚集,对细分产业精准施策,更重要的是对呈现不同发展业态、发展阶段、发展能级的电子信息细分产业及其从业人口精准匹配城市功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黄启恒 摄影 梁磊
一芯
聚焦创新驱动
“芯火”双创基地即将迎来入驻
今年4月,西南首个国家“芯火”双创基地正式在成都高新区启动。7月16日,记者在位于成电国际创新中心的“芯火”双创基地西区中心看到,一楼4300平方米的场已完成室内装修,数十台大型设备整齐摆放。“目前整个基地已达到提供公共服务的条件,即将迎来项目入驻。”成都芯火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有限公司负责人贺照峰说。
“‘芯火’双创基地可以为小微、初创企业提供EDA设计工具、芯片测试平台等企业无法负担的软件、硬件支持,目前西区中心有20多个可以使用EDA设计工具的工位以及4个专业化的测试实验室。”贺照峰介绍,“芯火”双创基地正式运营后将集成测试平台、人才培训平台、集成电路产业技术研究院、展览展示、孵化器等功能,促进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
记者了解到,“芯火”双创基地所在的成电国际创新中心占地135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计划通过3-5年建设,将汇集国家高层次人才不少于200人,完成关键技术研发不少于100项,累计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不少于500家,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高地。
以成电国际创新中心为核心,成都高新区正大力推进集成电路产业社区建设。作为西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聚集地,成都高新区承载了成都市近90%的集成电路企业,形成了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及相关配套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产业环境相对完善。
2018年,成都高新区集成电路实现产值890.4亿元,年均增加20.6%。“下一步,成都高新区将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同引进科技创新中心、工程研发中心、成果转化中心等项目,激发区域创新活力。”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
一屏
产业加速聚集
建全国最大掩膜版制造基地
在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与集成电路并称“一屏一芯”的新型显示产业也在重点发力。一个月前,路维光电产业园开园仪式在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举行。
“光电显示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光电子产业的核心关键。随着技术、产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千亿美元级产业。”成都路维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俊荣告诉记者,“路维光电产业园是路维光电的第三个生产基地,占地面积约3.6万平方米,主要生产AMOLED以及高世代、高精度TFT-LCD掩膜产品、新型掩膜技术的研发及生产,项目计划分两期建成,共建设6条高世代掩膜版生产线。”
目前,成都路维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并如期实现了一条8.5代和一条11代光掩膜版生产线投产的目标。陈俊荣说,“二期项目完成后,成都路维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掩膜版制造基地。”
路维光电产业园位于新型显示产业社区的核心区域,其附近聚集了京东方、出光兴产、LG化学、业成、深天马、中光电、极米科技、精电国际、TCL等一批新型显示企业。“在这里有上游企业京东方,也有下游的富士康,新型显示的产业链已经形成规模。在本地企业中,京东方和中电熊猫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相信成都会成为全国光电显示的领军区域。”陈俊荣表示。
“我们梳理并优化新型显示产业链全景图,力求按照‘专用设备(以爱发科为代表)-材料配件(以出光兴产、路维光电为代表)-显示制造(以京东方为代表)-终端应用(以富士康、华为为代表)’的粒度构筑形成国内较完整的新型显示产业生态圈。”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成都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全年实现产值约300亿元,占成都市新型显示产业总产值的90%以上。
一城
产城融合先行
打造最具活力的研发型产业社区
生态绿道和农耕地交相穿插,樱花、红叶石楠等植物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体系,缓缓流淌的清水河水光潋滟……在合源路、天映路交界处,路边的旧草坪经重新规划,变成了清水河无线创智社区街心绿地公园,展现出清水河畔的独特韵味。和静谧的公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隔着一条街正在抓紧建设的西区人才公寓,5台塔吊高高耸立,现场一派忙碌景象……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清水河无线创智产业社区,多个生活配套、景观提升工程正在抓紧建设。
“我们在促进设计研发类高附加业态产业载体建设的同时,根据从业人员特性,以清水河为轴,按照‘15分钟生活圈+15分钟工作圈’规划,细分‘1个大学型工作+1个生活圈+1个科技型工作圈’产城融合单元,以‘三生融合’为主线,实现产城融合提质升级,打造功能区最具活力的研发型产业社区。”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工作一整天后出来散散步,能适当放松下身心,感觉很好。”在华为成都研究所工作的李伟告诉记者。记者了解到,清水河无线创智产业社区将以“电子科大(科技创新)-无线众创空间(创新孵化服务)-华为成研所(产业研发聚集)”为轴,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创新链,实现创新驱动转型。
为进一步精准匹配服务要素功能,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开工建设西区人才公寓35.6万平方米,约2000余套住宅、幼儿园2所、小学1所,规划建设社区用房、农贸市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合庆路特色街区、滨水商业街、合源路运动场等6个商业服务配套项目,真正建成高品质宜居生活城。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成都高新区将按“一个产业社区一个特色主题”,统筹规划建设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清水河无线创智等多个产业社区,加快建设产业活力强劲、城市品质高端、服务功能完备、宜业宜商宜居的产业新城,实现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建设持续发展,助力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早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高地、国际化产学研联动示范区、国家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产城融合的高品质生活城”。
数据新闻
上半年总产值1521.55亿元 同比增长20.48%
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支撑全区工业稳定增长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作为四川省和成都市的龙头和支柱产业,它对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7月19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获悉,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129家电子信息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521.55亿元,同比增长20.48%,产值总额占成都高新区工业产值规模的85%,有力保障了全区工业整体增长;实现工业增加值354.33亿元,同比增长20.97%;电子信息产业累计实现工业投资入库近50亿元。
优化服务
促进产业功能区良性发展
“今年上半年,我们按照‘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有关要求,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建立全流程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推动全域政务服务平台全流程、全区域覆盖服务体系,营建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改革创新工作方式,统筹产业发展规划、项目招引促建和企业服务等工作,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主导产业聚集发展,取得较好成效。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以电子信息功能区建设为中心,整合部门、街道、第三方专业机构资源,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打通渠道,从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开展多维度企业服务,通过整合资源,协同街道,齐抓共推,打通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形成“政企社”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格局,缩短流程,提高效率,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通过高新区企业诉求协同解决平台,构建‘1+7+N’企业服务体系,从政策解读、培训、能源保障、技术服务、项目融资、市场拓展等方面一站式受理电子信息类企业诉求,搭建共享平台,深化协同服务,协助企业解决生产运营中各种需求,助力企业健康发展。”该负责人说。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产业功能区的建设,通过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吸引集聚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物流等要素高效配置和聚集协作,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建立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产业服务机制,将企业服务打造成促增长的重要抓手,在解决企业各类问题的过程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区域竞争能力,全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促进产业规模扩大、质量提升。
继续领跑
综保区实现进出口额1743亿元
根据成都海关近期发布的数据,2019年上半年四川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033亿元,同比(下同)增长21.9%,远高于同期全国3.9%的整体进出口增幅。成都海关相关人士分析,上半年四川外贸形势良好,尽管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四川外贸面临一系列挑战,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外贸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加快的趋势没有改变。
其中,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继续发挥了全省外贸进出口“稳定器”的作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743亿元(不含双流园区),同比增长31%,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7%。其中,出口925亿元,同比增长34%,占全省外贸出口的55%;进口818亿元,同比增长29%,占全省外贸进口的61%,进出口额继续保持全国综保区第一。
“今年上半年,鸿富锦、英特尔等龙头领军企业业务继续保持增长,推动了全区进出口实现增长。”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在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成立了24小时园区服务中心,及时响应企业反映的各项问题,全力保障企业正常生产,促进其释放产能。“下一步,我们将对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B区)实行转型升级的改造,将从绿化、交通、生产生活配套等方面改善园区生产生活环境,力求增强企业和员工对园区的归属感。”
来源:成都高新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