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勇: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油田设计院防腐设计助理工程师。2019年“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荣誉称号获得者。
6月5日,在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会场,一名高大帅气的年轻人接过“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证书,这张证书浓缩着他与环保结缘的青春。他就是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油田设计院防腐设计助理工程师刘智勇。
与环保结缘
说起与环保结缘,刘智勇坦言,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大学时他和很多学生志愿者一样,仅仅因为“做环保是件好事,参与公益活动不仅能丰富课余生活,还能结交朋友,美化环境的同时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是有价值的”,参与了一些简单的环保志愿活动。
刘智勇(中)与青年同志研讨问题,受访者供图
2012年,英语水平和表达能力出众的他参加了第九届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活动。由于环保与所学专业背景相关,且长期参与环保志愿活动并关注环保信息,刘智勇组织开展了关于应对灾害的合作与国际合作援助有关议题的讨论,探讨了一系列防治灾害的方案,并起草了相关的环境保护文件。参加活动的多是外语专业和国际关系专业的大学生,这位理工科学生缜密的逻辑和专业的知识赢得了尊重与信赖。
越了解、越热爱。此次活动后,刘智勇更加关注环保话题、思考环保问题。
2013年,刘智勇带着自己对环保的思考参加了北京大学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与来自全球200余所高校的学生代表就“生物多样性与城市建设”展开讨论。参加活动的同学代表不同国家,在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之间艰难博弈并寻找平衡。在一次次辩论、思考过程中,刘智勇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世界是个大家庭,生态环境保护不是哪一个国家的事,唯有各国相互信赖、相互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这一年,刘智勇获得了由原环境保护部授予的“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荣誉称号。刘智勇说“从那一刻起,环保不再仅仅是我的个人兴趣,我深深感受到了自己身上肩负使命,我要为环保理念的传播做出贡献。”
为中国发声
2014年,刘智勇通过层层选拔作为中方代表参加了第16次中日韩三国环境部长会议青年论坛。
刘智勇作为中方代表参加第16次中日韩三国环境部长会议青年论坛,受访者供图
在交流问答环节,一名韩国代表率先发难“中国的西部土壤荒漠化非常严重,你们是怎么治理的?中国的周边国家有时候会出现空气污染,是不是因此引发的?”
刘智勇作个人发言,受访者供图
刘智勇第一个反应就是“absolutely not”(绝对不是)。他当场挺身而出,当场反驳,列举了我国在植树造林方面做的大量工作及显著成效。但那一刻他也深深意识到,外国人对中国还有很多的误解和偏见。“相互指责并不会改善全球生态,要将环境保护需要各国合作共赢的理念传递出去!”刘智勇暗下决心。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2016年,刘智勇再次代表中国前往新加坡参加东盟10+3青年环境论坛。那时的他已成为一名石油人。在论坛上,结合工作实践,刘智勇介绍了中国石油能源企业的环保举措和循环再利用技术。
刘智勇在新加坡鱼尾狮喷泉广场,受访者供图
他说,“对于石油能源企业而言,崇尚环保,不仅是对国家政策要求的遵循,更有利于油田的美化建设,还能从一定程度上节能减排,实现降本增效。绿色环保早已是石油企业的重中之重。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环境意识的提升,化工厂区早已不再污水横流,而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一幅幅照片让外国代表既吃惊又羡慕,还有不少外国代表当场提出想要到刘智勇所在的企业来参观。
刘智勇告诉记者:“参与了这几次国际性的环保论坛,他感触最深的就是大家对中国的不了解。不了解中国在环保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不了解中国在环保方面取得的成效。”
“我最希望的,就是能够通过自己,把中国的名片向世界展示,传递我们中国的声音、中国青年的声音,为中国代言,为中国环境正名。”刘智勇说。
“交流是双向的,国际交流也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我们还有很多可以努力的方面,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把我看到的、学到的很多国外先进经验推广开来。”刘智勇说。
每次交流回国,刘智勇都要整理、总结交流心得,不厌其烦地与更多人分享。如今大型的宣讲活动,已经开展有10多次。
“为什么做环保?我只是单纯地喜欢,觉得是件好事,我从没想过做多大,也没想到要做什么程度,就想着身体力行,能做一点是一点,小事不小,普通的事情坚持久了,就是美德。”刘智勇说。
来源:中国环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