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8月,美国纽约州一母亲看到天空飘来一朵乌云,还刮起了狂风,她顿时有种不好的预感。
当天,这位母亲的小儿子陈尸一树林中,死状凄惨,肛门还被异物侵入,而凶手竟然是……
作者:朱明川
更多精彩案件,欢迎关注悬疑志同名公众号:xuanyizhi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曾做过一项实验,他们对1420名青少年做了研究,当中有受害者、霸凌者,也有两者结合的孩子。
这实验主要是测量C-反应蛋白,如果一个人出现炎症反应,该物质的水平就会升高,由此可导致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是抑郁症。
结果显示,被霸凌的人体内有很高水平的C-反应蛋白,霸凌者则相反,我们常说坏人活千年,或许道理就在此。
受害人 德里克
1993年8月2日,一个小男孩在美国纽约州的斯托本县遇害,死状极惨。
死者年仅4岁,名叫德里克·罗比(Derrick Robie),当时还有两个月,他就满5岁了。
在案发前,德里克计划参加一个营地活动,地点就在他家的那条街尾。
德里克
德里克的母亲多琳(Doreen)本来打算送孩子过去,可她的大儿子早上闹情绪,她就没来得及管小儿子。
德里克很懂事,他出门前说:“没事的,妈妈,我可以自己过去。”
那是多琳第一次让四岁的小儿子自己出门,也是最后一次,在那之后,他人就不见了。
德里克(照片由其家人公布 故媒体未打码)
由于营地很近,孩子不需要绕路,更不需要过马路,多琳也就没担心。
当天上午11点,多琳去营地接孩子,负责人却告诉她,德里克早上没来营地。
德里克的家人(摄于2015年)
此前,多琳看到一朵黑云靠近他们家,狂风还吹了起来。
那一刻,这位母亲心惊肉跳,她事后解释:“我发誓,那就是德里克遇害的时候,他是想通知我们。”
德里克的父亲达尔(Dale)也表示:“德里克和我们很亲。如果他能有什么方式告诉我们,他离开人世了,他会去试试的。”
正是这个不好的预感让多琳坐不住了,一知道儿子没来到营地,她马上就报了警。
德里克·罗比的家人
经过四小时的寻找,斯托本县的警方在营地附近的一座树林里找到了德里克的尸体。
多琳看到儿子时,整个人都崩溃了,因为德里克的死状奇惨。
这个四岁的小男生被石头砸得头破血流,衣物遭人扒开,一根树枝还插入了肛门中。
德里克的背包也被人打开了,里面的香蕉已经压扁了,他带的红色果味速溶饮料(类似果珍)全部淋到了他身上,浑身都脏兮兮的。
德里克的旧照
法医按照规定做了尸检,在报告中,他证实德里克死于钝器伤,以及窒息。
除了这些,法医能提供的线索不多,没人知道德里克怎么出事的。
直到8月6日,案情的侦破才看到了希望。
埃里克
案发后的第4天,一个名叫埃里克·史密斯(Eric Smith)的小男生进入了警方的视线中。
埃里克出生于1980年1月22日,案发时13岁,他也住在附近,且是那个营地活动的参与者。
8月6日,埃里克来到警局,说要帮忙破案,而且显得很兴奋,不希望这个调查过程停下来。
一开始,埃里克否认见过德里克,可他后来改了说法,承认自己在树林中的一块空地见过德里克。
问题是,那是案发现场,如果只是走路去营地,从马路上看不到案发地点。
埃里克上庭
警方没多心,还以为埃里克是在求关注,因为这个小男生经常被同龄人欺负,也许他认为和警方接触会显得很酷。
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在警方的盘问之下,埃里克就慌了,他反问:你觉得人是我杀的,对吗?
埃里克的父亲也在场,看儿子有些焦虑,他就给儿子冲了一杯红色果味饮料带过来。
谁知道,埃里克看到那杯饮料就像触电了一样,抓住杯子后就扔到了地上。
埃里克成年后
这样古怪的行为持续了几天,埃里克的情绪起伏越来越大。
到了8月8日,即案发六天后,他忽然跟母亲说:“妈妈,人是我杀的。”
埃里克的家人没有隐瞒,他们那晚就报了警,把儿子交给了警方。
埃里克与德里克
据警方透露,埃里克承认那天看到德里克一个人走在路上,他就将人拐带到了树林里。
一进去,埃里克就捡起地上的石头猛砸德里克,为了确保人死了,他又狠掐对方的脖子。
埃里克总觉得人还没死,在逃离现场之前,他就用树枝插入受害人的肛门。
看到人真的没反应了,他才慌慌张张地离开。
埃里克接受采访
至于杀人的原因,埃里克没有多说,他只觉得当时看到四岁的小男孩时,心里很生气,有一种要杀人的冲动。
受害人和死者无仇无怨,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呢?
据查,他们确实没有仇怨,可埃里克是一个经常被欺负的对象。
从小,埃里克的耳朵比例就很奇怪,再加上脸上有雀斑,一副病恹恹的样子,他一直都是孩子们的霸凌对象。
学校的每个人都喜欢嘲笑埃里克,捉弄他,完全不知道这么做的后果有多严重。
电视报道截图
年纪尚小的埃里克早就被诊断出了“间歇性暴发性障碍”。
那是一种精神障碍,患者的行为带有冲动性,且无法控制,人特别容易暴怒。
心理学家认为,埃里克将比他弱小的德里克当成了霸凌者,报复的冲动转移到了受害人的身上。
像这样的仇恨转移,通常都是当事人不敢向强者反抗,在无法承受之后,只好找弱小来发泄。
格斯·范·桑特曾拍过一部电影叫《大象》,内容讲的就是两名长期被霸凌的学生从网上买了枪,跑到学校大开杀戒,死者包括无辜的同学。
虽然那是电影,但被霸凌的学生也是在获得“权力”后才进行报复。
相关纪录片
1994年,埃里克被认定二级谋杀罪名成立,处以无期徒刑,服刑九年后才能申请假释。
那几年,埃里克先是在未成年人监狱服刑,后来才转到了中度戒备的伊利县监狱。
根据判决,埃里克已经有假释的资格,可他申请了好几次都被拒绝了。
2018年4月21日,埃里克的第九次假释申请再度被拒绝,他下次的申请日期排到了2020年的一月份。
埃里克接受采访
一如既往,大众普遍认为埃里克的判决太重,各界都在为他出狱努力。
与大家不同,德里克的母亲多琳必然反对,直到现在她仍很愤怒:“他可以让德里克离开,可以选择不那么做,但他没有。”
埃里克在电视上道歉过几次,多琳不愿意接受,她说:“很多人都不理解,他们还说我们应该向前走,应该释怀了。”
死者的父亲达尔
是啊,承受痛苦的不是我们,我们有什么资格让人释怀呢?
语言看似无形,却能伤人,甚至能让人变成凶手,形成一个伤害的死循环。
这与霸凌很相似,霸凌者没有同理心,只会辩解:我一句玩笑话,怎么就让你有心理阴影了?
公益宣传照
从杜克大学的研究来看,当然会有阴影了,至少会让人家的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伤身又伤心。